海普瑞局中局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一出充满了传奇和悬念的大戏,在2010年5月粉墨登场。这场戏,以一个老套的“中国首富”概念拉开帷幕,围绕一个企业的上市历程进入高潮,期间,各种嘲讽、喧嚣、非议、吹捧、破灭渐次上演,直至曲终人散,新股破发“杯具”收场。
   相比于以往“造首富”都以大功告成而结束不同的是,大多数人只猜到了开始,而没有猜到结尾。在这场饱受非议而又见怪不怪的上市事件中,一个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企业突然一飞冲天,一个并不太资深的企业家要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似乎暗合了中国企业通常对商业规则的颠覆和存在即合理的想象。然而,这样的想象最终被证明为是一场春梦,海普瑞的神话只维持了两天,便在社会及媒体的的一片质疑声中原形毕露,剩下的是被彻底套牢的机构和被众人非议的投行。
   几年之前,西部矿业上市之时,也曾出现了万众吹捧的盛况,事后证明那不过是投行们精心编造的一个美丽的陷阱,历史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海普瑞局”扑朔迷离,而又耐人寻味。在这个“局”的背后:神话究竟为何而造?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动机?谁在说谎?谁在折腾?谁是利益的获得者?谁又是最终的买单人?
  
  
   46岁的李锂属于那种在人堆中不太扎眼的人,宽厚的肩膀、立体的大脸、黑边的眼镜、齐平的寸头,很多人的描述中,这是一个更喜欢呆在实验室里一整天不出门的人,有点像大学里的教授。但这一次,他和他的海普瑞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并且袒露无遗,猝不及防。
  机构捧出新首富
   李锂的故事是从2010年4月23日开始的。这天,深交所发布拟上市企业公告: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登陆中小板,发行价每股定为148元。
   “148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最高发行价,这一价格意味着那些老牌的优质企业们也望尘莫及。作为海普瑞的实际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28803.7万股,有人据此计算,倘若上市,其身家将达到426.29亿元,而这将一举超过同在深圳市、身家396亿元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不折不扣地成为中国内地的新首富。
   相比于张近东、王传福、许家印等早已闻名遐迩的资深企业家,李锂是低调的,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为人知;相比于前者的企业通常遍布海内外、产业规模动辄数百亿而言,海普瑞又是渺小的,不仅公司偏安于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小角,其固定资产看起来也不过三栋不大不小的办公楼。同样,令人不服气的还有,海普瑞年销售额不过20亿元,充其量算是一个一般规模的企业;人们还发现,海普瑞的利润来源几乎全部系于一个名叫肝素钠的原料药上,其利润99%来源于此。凭借一个单一的产品包打天下,并超越国内众多的老牌企业家们一飞冲天地坐上首富的宝座,这样的故事很显然缺乏说服力——李锂有什么资格成为首富?!
   争议和质疑从海普瑞发行价宣布之日起便甚嚣尘上,这次,媒体并没有为这个“优质、盈利能力强、高科技”的企业摇旗呐喊。某网站随即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网民认为海普瑞的发行价“高得离谱”。因为围绕海普瑞上市、冻结资金将达到4886亿元,即便按照最低500股一手来计算,申购门槛最低也将达到7.4万元。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然而机构们对这支新股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海普瑞之前在深圳、上海路演时,众多机构投资者蜂拥而至。最看好海普瑞的国泰君安认为,该公司将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产能释放,考虑公司的成长性,且创业板医药公司目前10年PE(市盈率)波动在50倍至70倍,预计市场会给予公司2010年50倍至60倍的PE,上市首日价格区间为160元至191元。有机构更令人咋舌,报价达到了最高的250元,报价超过200元的机构也俯拾皆是。
   华夏基金王亚伟的出现无疑更加重了这种推高的筹码,这位从未有过败绩、号称“史上最牛基金经理”站出来公然表态:“很少见到这么好的医药企业。”溢美之词之后,海普瑞更加名震江湖,“神坛”开始向高处逐渐搭建。
   数据显示,保荐机构中投证券收到了133家询价机构统一申报的373家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申报,机构的超额认购高达95倍。为申购这只中小板公司股票,动用资金超过10亿元的机构竟然达到了47家。王亚伟也率领华夏系共8只基金积极参与网下申购,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一。其有效申购总额达到了3800万股,这意味着至少需要56亿元来参与这只中小板新股的申购。
   在这场新股抢购的运动中,总共有23个券商自营账户获得了配售,而动用10亿元以上申购的券商也比比皆是。所有券商中,国都证券对海普瑞的估值最为谨慎,一度认为合理股价的上限为76.5元,不过国都证券终究没能耐住寂寞,依然动用了近12亿元申购。
   出于稳妥和审慎的立场,证监会最终将发行价格定在了148元——但这并不能阻止海普瑞的狂热格局。
   5月6日,海普瑞在万众瞩目下千呼万唤始出来,开盘10分钟后股价即摸高至180元。上市当日,股价收于175.17元,上涨27.17元,涨幅达18.36%,新首富就此诞生。上市见面会上,身价541亿元的李锂春风得意,他左右逢源,有些官话地声称:“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格局。
  
  创业故事无传奇
   公开的资料显示,李锂及其夫人李坦都出生于1964年,两人同就读于成都科技大学(后被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年7月毕业。
   毕业后,李锂被分到成都肉联厂。肉联厂是典型的国营企业,计划经济时代,全成都的生猪都在这里屠宰。因为有丰富原材料,肉联厂成立了四个关联的分支企业,其中也包括生化制药厂。
   制药厂的肝素钠是主打产品,当时技术已非常成熟。当年国内有50家做肝素钠的企业可直接出口,成都有两家,其中就有生化制药厂。肝素钠的技术,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秘密,也没引起太多人的兴趣。
   李锂当时在生化制药厂所属研究所工作,而胆红素正走红,该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各路人马都在炒作。在此期间,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李锂向药厂提交了一个报告,称他可将胆红素提纯到标准级,使其达到国家标准值。
   因为一纸建议,李锂被破格提升为生化研究所所长。相对于其他员工而言,由于涉及到一些技术工艺等敏感问题,李锂的工作较为保密。标准品经厂长同意后直接送往国家相关检测机构送检,实验期间,所需原材料也由厂里尽可能地购买。
   李锂离开肉联厂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李锂并没有在胆红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相反,他携带厂里的10万元原材料款不翼而飞,至此在人生履历上留下了不够光彩的一页;另一种说法是,李锂当时的胆红素提纯技术,已在国际上领先,他为此还获得了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不过“成果全部属于单位。”
   1992年,李锂和李坦两人双双辞职,并进入重庆通达公司开始创业。
   通达生物主要从事从猪小肠中提取肝素钠的业务,彼时,在全国类似的中小厂家有500余家。李锂一度找到当时在重庆小有名气的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寻求合作,由通达生物提供技术和原料,陪都药业提供厂房和设备,双方共同生产肝素钠原料药。
   不过唐良平拒绝了。肝素钠本是用来制作抗凝血药物的,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发现对肝炎有很好的疗效。虽然号称可以达到70%以上的疗效,但后来经临床大批试验后,发现疗效还不到30%。唐不太看好该项目。
   通达生物并没有给李锂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相反,股东间的纠葛和理不清的产权纠纷让其萌生去意。
   1998年4月,他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海普瑞,注册资本为200万元。这是一家典型的“单干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二人分别任海普瑞董事长及董事、副总经理,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单宇是李坦的哥哥,其业务依旧是肝素钠。
   在深圳,这样的公司只能用多如牛毛来形容,早期的海普瑞也一直是缺钱的。1998年9月,李锂遇到了其人生的伯乐,即深圳源政投资的杨向阳。1997年,杨向阳因为自己投资做生物治疗癌症的新药研发而失败,此后,踏上了投资生物医药之路,成为深圳早期的PE(私募投资)之一。当年11月,源政投资向海普瑞投入600万元,与原股东一起增资扩股,使该公司增资到2000万元,源政投资占30%的股权。2000年,海普瑞开始盈利,并获得深圳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
   或许是受早年创业股东间纷争困扰所启发,或许有着其他深层次的考虑,搞科研出身的李锂及其海普瑞,也开始变得有些复杂和缭乱。其间又经历数次股权转让和更名,到2007年8月,这家名为海普瑞药业的公司股权由乐仁科技、金田土科技、水滴石穿科技和飞来石科技等科技公司持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科技”公司背后,还是李锂夫妇和单宇三人持股。
   不过,海普瑞的主营业务,一直在肝素钠领域深耕细作。
  
  争议肝素钠
   财报显示,2009年,海普瑞销售额为22亿元,利润8亿多元,毛利率近60%。看业绩,这足以证明海普瑞是一家有着非凡盈利能力的优质公司。
   海普瑞的招股书上如是描绘:“公司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质量最为安全可靠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是目前国内肝素钠原料药行业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并且通过了欧盟CEP认证,产品99%以上直接或间接出口,在我国肝素钠产业出口金额排名中列第一位。”
   然而,就是这段充斥着高科技和无限想象的描述,却并没有得到业内的承认。很快,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徐康生站出来表示,“唯一”的说法“不太实事求是”,因为,除了海普瑞,目前包括烟台东诚、常州千红、河北常山在内的多家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商均已获得FDA认证。
   很快,又有媒体披露,FDA认证说纯属“捏造”。海普瑞在FDA是注册,而不是认证。注册仅意味着事实的存在,而认证是一种更高的认可。
   肝素钠的巨大作用也被认为有夸大的嫌疑。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介绍,肝素钠是由猪或牛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含肝素钠的注射液、冠心舒等药品及制剂具有防止人体血栓形成,治疗脑血管疾病等功能——但其只是作为其中的基础原料之一。
   肝素钠的走红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
   由于近年爆发疯牛病,众多欧美肝素钠厂家不得不改由从生猪中提取。欧美地区在生猪养殖上并无优势,而中国生猪屠宰量占全球50%以上,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生猪资源,自然开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肝素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这样的产业转移无疑让先前不温不火的众多肝素钠企业成为受益者,2008年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金额增至2.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幅度约25.83%。
   海普瑞的爆红,在外界看来更是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2008年2月28日,美国百特医疗公司正式宣布召回大量肝素类产品。当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该局已收到与各种肝素有关的副作用报告共计448例。而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1月,美国百特称大约有350人在使用了该公司生产的肝素钠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有4人死亡与肝素质量安全问题有关。美国百特召回的所有肝素产品的活性成分都来自同一家供应商,即美国SPL,而为美国百特提供肝素钠原料的企业为SPL控股的江苏常州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百特事件爆发,肝素钠市场开始洗牌,常州SPL被禁止进入美国。
   百特风波之后,为了弥补市场缺口,美国FDA批准同意替代厂家APP公司生产全部规格的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产品。颇为幸运的是,海普瑞以“零缺陷”结果通过了美国FDA现场复查,这使得其得到了与APP公司签订独家供货和独家采购的机会,由此,海普瑞一跃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惟一的原料药供应商。
   “独家”带来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一是市场份额的增长,其次是议价能力的提高。2008年,其销售额仅为4.35亿元,而到2009年,海普瑞的销售额一跃为22亿元。
   在网上,搜索肝素钠的信息,几乎比比皆是。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准入门槛也比较低的领域,民间作坊架两口锅都能提炼出肝素钠来。海普瑞在该行业的“冠军”位置主要取决于研发与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相比于其他企业粗放式的原料出口,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同为肝素钠,海普瑞的产品要纯一些,精度要高一些。
   这些偶然必然的因素在某个瞬间恰然地交集到了一起,于是海普瑞又启动了上市计划。
  
  资本家的局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一切看起来又是如此地合乎想象。
   于是,嗅到气息的投行们决定画出一个美丽的饼来,这个“画饼”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高科技;二是高业绩;三是独有性。概念对于一个行将上市的企业无疑是重要的,投行们惯于用“愿景”这样的词汇来教导国内那些“短视”的中小股民们,虽然很多时候,往往赚到钱后最先跑掉的都是他们。
   高盛无疑就是这方面的高手。2006年,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受让3205万股西部矿业股份。在高盛的描绘中,西部矿业成了一支业绩优良、前景广阔且资源稀缺的大蓝筹股。2007年,西部矿业上市,股价最高达68.5元。此后高盛逐步分批套现,由此获利超过70亿元之巨。不过2008年上市一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大变脸,从上市前的每股收益0.81元直落到0.23元,2009年为0.25元。股价也一落到底,最低时仅5.30元。这一结果直接导致17万股民被套,至今深陷其中。
   虽然满地的鱼骨头在事后看来很有些狼籍,但重要的是,投行们早已大赚,至于身后的后果和结局,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他们惯于在企业内潜伏,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他们惯于编故事,将企业打造得无比光鲜和完美,然后吸引机构和投资者“上钩”,自己趁机溜走。他们屡试不爽,每每得手。
   这次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9月3日,高盛下属全资子公司GS Pharma就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完成增资后,GS Pharma共持有海普瑞药业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2009年,海普瑞增资扩股,GS Pharma已持有海普瑞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在一元以下。
   就在2009年,海普瑞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在投行看来一个讲出动人故事的所有元素都具备了。其后,海普瑞“精心设计”而又几乎完美无瑕的《招股章程》出台。
   “误导”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1.中国是世界第一猪小肠处理大国;2.中国肝素钠粗品产量世界第一;3.海普端是唯一有资格将肝素钠粗品提纯至FDA等级销往美国的中国企业;4.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海普瑞是这个最大市场某种重要原料的“准垄断”供应商;5.海普瑞已经连续多年保持7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且行业利润高达60%以上……
   事实上,海普瑞只有12%的产品销到美国,84.7%的产品销往欧洲。而有资格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有许多家,尽管海普瑞以近40%的份额绝对领先。垄断与领先意义大不相同。《招股章程》对于占海普瑞85%销售份额的欧洲市场一笔带过,却大肆渲染占12%份额的美国市场。更诡异的是,美国FDA等级产品的单价只有3万出头,“普通等级”(主要销往欧洲)价格达3.8万元/亿单位。原来,“高贵的”FDA等级产品价格只是普通等级产品的八成。厚道的说法应当是:海普瑞85%的收入来自欧洲、12%来自美国;销往美国的产品单价比欧洲低两成。
   海普瑞的“家当”也令人心生寒意:2台冻干机、29台分离机等生产设备合计净值仅为1821.66万元,其中有10台成新率为14%的分离机也成了“国际先进”。不到2000万元的一成新的设备支撑着一家市值700多亿的制药企业,而这几乎是云南白药和同仁堂两家百年老店市值之和的两倍,国内公认的行业老大恒瑞医药也只能望其项背。
   高盛自然又成了最大的赢家。按照首发价格148元每股计算,高盛手中的4500万股将折合市值近70亿元。两年多的时间,高盛几千万元的投资,劲翻90多倍,其暴利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但这个“看好海普瑞高成长性和非凡盈利能力”的投行却并不想与海普瑞共进退。公告显示,高盛只承诺一年的持股期,通常情况下的承诺期,是三年。
   而这无意更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
   很显然,海普瑞真有那么高的成长潜力的话,李锂的现金压力并不大,也不一定要有很强的上市动力。上市要分散控制权,费用巨大,何况海普瑞在业内远没到长治久安的地步。有能力把海普瑞推上市,并高价发行的,只有高盛。作为公司的股东之一,海普瑞的价值以及未来的潜力,高盛比谁都更清楚。高盛只承诺持有一年,或许可以大胆猜测高盛对海普瑞是长期看空的,认为其高成长应该不会持续超过两年。其致命风险,或许也远远不止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那些。
   据公告所示,海普瑞只是为了融到3.82亿元扩大肝素钠的产能。结果,海普瑞从股市圈到59.3亿元,而这仅支付给保荐人、承销商、会计师、律师的各项费用就达2.18亿元。募集资金是资金需求的15.5倍,募集费用相当于资金需求57%。事实上,海普瑞账面现金多达4.45亿,财务杠杆远未得到利用(资产负债率仅为22%),急急忙忙上市融资的目的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机构们的“抬轿”最终自食苦果。上市前两日,海普瑞表现坚挺,机构鼓噪,中国千元股时代即将到来,到了5月11日,开盘仅十余分钟,海普瑞股价即封于跌停,当日市值缩水50多亿元,5月12日,海普瑞股价再度下挫,大跌9.84%,一举跌破发行价。仅仅两日,中国首富李锂财富缩水百亿元,成了史上最为短命的“股王”。
   对海普瑞的看衰之声逐渐占据了主流,有人据此断言,海普瑞将重蹈中石油的覆辙,其股价将由此跌到100元以下。
   ——毫无疑问,机构已被全线套牢。这次,他们是真的看走了眼。
  
  钱景?前景?
   对海普瑞前景的诸多担忧也由此被引发。
   海普瑞的公告中,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建设项目,用于补充该项目的流动资金差额,这包括扩充供应商队伍,增加独家供应商的比例,帮助原料供应商提高肝素粗品的收率、增加办事处和收购网点建设等。
   肝素钠通常需从猪小肠中提取,海普瑞当前设计年产能是5万亿单位,一年大约需1.25亿根猪的小肠。
   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生猪出栏6.4亿头,海普瑞招股书中称目前我国被用于肝素粗品的生猪数量占生猪出栏量比重约60%——这可以推算出2009年可以用于肝素粗品的有效生猪数为3.84亿头。而海普瑞每年需2亿根猪小肠,这意味着全国1/3强的猪小肠流到一个企业里面,很显然这样的推算难以符合事实依据。
   依然按海普瑞自己的测算,2012年生猪产量经过每年4.42%的增长后达到7.25亿头的出栏数,其给出的生猪小肠资源利用率为75%,从而最终得出公司采购的肝素粗品占肝素粗品总量的36.79%。
   但生猪屠宰企业双汇集团相关人士则表示,随着技术的推进,小肠利用率在一两年内“小幅提高一些是可能的,但到75%真的很难”。
   那么,如果按照目前60%的小肠利用率,公司的采购比例将变成45.98%;如果是65%和70%,则分别对应42.44%和39.41%。
   这两笔账的结论则是,无论是过去的2009年,还是完成产能扩展之后的2012年,海普瑞的供应商需要提供商供应国内市场之中四成左右的肝素粗品;否则海普瑞耗资8.65亿元新增的产能将出现闲置的状况。
   但事实上,海普瑞并没有建立起自己完善的上游供应链体系。据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8年间,负责给海普瑞提供猪小肠原料的前5大供应商中有4个是个人、1个是公司。这种将供应体系系于个人的做法无疑具有极大的风险和波动性。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行业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2007年受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低迷影响,农民饲养生猪数量锐减,导致肝素钠产量和出口量大幅下降,仅出口了80多吨。
   事实上,放观国际市场,近三年来,肝素钠市场仅有微小的增长,2010年的市场,也处于“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阶段,不但价格未能持续上涨,其需求并非如人们想象般巨大。
   2008年,海普瑞第一大客户是APP(美国标准肝素钠制剂生产企业),占其销售额的64%。2009年,APP退居第二位仅占12%,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及时补位占到销售额的68%。更有意思的是,SPL、辉瑞等国际巨头都只有2.5万亿单位肝素钠原料的自备产能。2008年全球肝素原料销售额为8亿美元,而肝素制剂销售额为60亿美元,中国市场上的制剂全部是“出口转内销”的。海普瑞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钠生产商不假,但辉瑞们不缺技术、更不差钱,到中国设厂也不乏可行性,但这些巨头们并没有匆匆忙忙扩大产能。它们也许会更欢迎其他中国供应商尽快恢复向美国出口,以便在中国的“窝里斗”中坐收渔利。不久的将来,中国或许会涌现出“足量的海普瑞”。
   另一方面,将所有身家押于肝素钠的海普瑞还不得不接受另外一些挑战。有报道称,美国Rensselaer理工大学的林哈特博士主持的“人工合成肝素钠”项目已取得成功。此外,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也对外宣布,已合成出一种抗凝血作用比肝素钠更强、作用更迅速的口服药Ex-anta。
   李锂或许不担心的是,现在手里有钱了,他可以进入其他的一些领域,即便到那个时候,海普瑞或许早已找到了新的方向。
   2010年5月10日至今,记者数次致电海普瑞,就诸多现实问题予以严肃求证。被告知,公司眼下正忙,一切以公告发布为准。一海普瑞员工透露,公司高层对上市所引发的事情有些措手不及,老板们都有些烦!
   烦归烦,对于新的首富而言,无论是现实还是未来,的确有太多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
其他文献
为解决现有高分辨率SAR图像道路提取算法自动化较差、普适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优化网络的多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对SAR图像进行Gabor变换及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变
对莱钢1^#1880m^3高炉停炉实践进行总结。本次停炉采用空料线打水方法,过程中严格控制炉顶温度与炉顶打水量,采用跟踪取样式对炉顶煤气进行取样分析与炉内打水操作相结合,整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向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大连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
差分进化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启发式全局优化算法,但是其优化性能受差分进化策略及控制参数取值的影响较大,不合适的策略和参数容易导致算法早熟收敛。因此,针对差分进化算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公交总公司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配置优势资源,丰富宣传载体,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11月29
2002年,全省统计系统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较大成绩,温故知新,我们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2003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上海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
在一个以工商经济为主题的社会里,企业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体,企业家精神正是启动企业这台机器的引擎。  ——网络无名氏    作者简介:叶檀,本刊特约观察员    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  ——熊彼特  企业家从中世纪诞生之初,就被塑造成两个形象:一种是进入原始资本丛林利用他人和辛勤劳作吞噬财富的怪兽;另一种是财富的创造者与市场的创新者。就像美国的企业家群像中穿插着贪渎不法的私酒贩子、四处拓荒的铁
期刊
运营路径2006年12月17日.法国施耐德集团宣布与德力西按照1:1的比例等额出资.在温州建立一个新合资公司。
近年来,有两亿多农民工在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农民工除了得到比种地略高一些的收入外,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没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仍是一个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