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创设在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来源 :阅读与作文(英语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高三英语一轮复习的实践中,探索出语境词义串联记忆法,创设合理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利用目标词汇来写文章,提高了高三英语词汇复习的有效性。
   1. 高三英语学科一轮复习的现状
   高三英语学科的一轮复习,主要是模块的复习,常见的做法就是将模块一至模块八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及重点语法的用法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往往是按单元顺序进行的,前后要耗时一个多学期,通常借助于一轮复习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大同小异,就是一个单元单词和短语的罗列默写、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填空。它们的弊端就是词汇量太大,学生做完后无法确认哪个是重点;每个重点词汇下的练习都是“傻瓜式”的,基本上都是上面讲的哪个词,下面的练习就填写或者选择哪个词,毫无挑战性,学生往往会投机取巧,不动脑子,课堂上很多时间都是用来核对答案的。这样的课堂很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课后配套的练习大多是选择题,没有针对性。这样的一轮复习耗时长而效果却很一般,教师学生都觉得很无趣,而且学生很少能将所复习的重点词汇用于他们的写作中去。
   2. 关于创设语境,利用语篇进行词汇复习的思考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一轮复习进行了思考和新的尝试,将一单元中的重点词汇进行了集中串联,形成了一篇有意义的、丰富有趣的语篇,让学生在有效的语境中复习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并进行有效运用,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创设语境,串联词汇形成语篇的实例
   3.1 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为例。按照1251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先对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的用法进行复习。师生以口头复习的方式进行了重点短语和句型的复习,教师罗列如下:(1) arrange for sb. to do;(2) in advance/make advances/progress;(3) reflect on one’s advice;(4) be buried alive/bury oneself in/be buried in;(5) in which case (引导定语从句);(6) be tired of;(7) sb. hold the view that…
   接着教师给出了这样的一段語篇填空,学生根据刚刚复习的短语及句型,进行运用:
   Tom was once an average student, who was tired of (厌烦学习) study. When he was a Senior 3 student, his head teacher arranged for Mary to help him (安排Mary来帮助他), who gave him much valuable advice. Having reflected on her advice (认真考虑了她的建议之后), Tom changed his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n which case (在这种情况下), he made amazing advances/progress in his studies (在学习上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 He previewed his lessons in advance (提前) and took notes of the key points in class in case (以防) he forgot them. Buried in his study (埋头于他的学习), he didn’t even notice the amazing changes in him at first. Now, he holds the view that (持有这样的观点) everyone can achieve high grades as long as he studies hard.
   这样的一段文字,有主题、有意义,而且可以对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运用,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教师更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在后来的书面表达中,对in which case这个结构都有或多或少的运用。
   3.2 句型也可以利用有效的语境进行串联。例如,模块二第二单元的重点句型是以下几点:
   before的句型,had hoped to do表过去未能实现的希望或打算,sb. was/were about to do...whe…,what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以及现在分词(doing)作结果状语。
   教师先针对这几个句型进行了适当操练和引申,在巩固运用环节,教师不是随意将几道选择题一钩了事,而是给学生一段语篇,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将刚刚所涉及到的句型运用进去,此时还可以引进小组竞赛的方式,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先展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中文语篇如下:
   “Tom总是在认真考虑前许下承诺。一天,老板安排他去机场接他,他原计划在路上给老板买个礼物来取悦他。但是,他正要出发的时候,女朋友打来电话让Tom去帮她修电脑,他毫不犹豫地承诺马上就到。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到达机场时,他已经迟到了两小时,这使得老板很生气。他想要解释,但老板告诉他,无论他有什么理由,他都被解雇了。当他打电话告诉女朋友这个坏消息时,结果却被告知她再也不想见到他了。多么不幸的人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哪句可以运用所复习的句型。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也可以给出下面的文章框架,让学生来完善它。
   Tom always made promises before he reflected on them carefully (认真考虑前). One day, his boss arranged for him to pick him up at the airport (安排他去机场接他). He had planned (原计划) to buy the boss a gift to please him, but he was about to start off when (正要出发的时候.……就在那时) his girlfriend called, asking him to repair her computer. He promised to come at once without hesitation (毫不犹豫), in which case (在这种情况下), he was two hours late when he arrived at the airport, making the boss very angry (这让老板很生气). He tried to explain, but the boss told him whatever reasons he had (无论他有什么理由), he was fired. He called his girl friend to tell her the bad news, only to be told (结果却被告知……) she would never want to see him anymore. What an unfortunate man!    这篇文章符合逻辑,而且主题也很清晰,学生读起来还觉得很有趣,文中将本课复习过的短语句型和本课的重点句型都糅合了进去,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的句型,比一个个孤立的造句翻译更能让学生理解。
   高三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这些基础的字、词、句不应该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是有意义的,这些字、词、句不是靠死记硬背记住的,而是在真正的运用中理解并学会运用。当然,这样将重点字、词、句串联成文章的做法,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也可尝试着让学生来编文章,学生将重点的内容编进文章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运用。
  Three Men in a Boat
   三人同舟
   Three men were sitting on a park bench. The one in the middle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the others were pretending to fish. They baited imaginary hooks, cast lines and reeled in their catch.
   A passing policeman stopped to watch the spectacle and asked the man in the middle if he knew the other two.
   “Oh yes, ” he said. “They are my friends.”
   “In that case, ” warned the officer, “you’d better get them out of here!”
   “Yes, sir, ” the man replied, and he began rowing furiously.
   三位男子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中间的一个在读报纸,另外两个在假装钓鱼。他们给想象的鱼钩上鱼饵,放线,并卷线把鱼抓上来。
   一位过路警察驻足观察了这个景象,他问中间的那个男子是否认识其他两位。
   “喔,认识,”他说,“他们是我的朋友。”
   “那样的话,”警察告诫说,“你最好把他们从这里弄走。”
   “好的,警官。”那男子回答說,接着就开始疯狂般地做起划桨的动作来。
其他文献
“一言不合就开撕”——相信几乎每个网友都在朋友圈、网络论坛中遭遇过各类话题的争执。尤其在微信群聊中,总有个别人不顾及其他群友的感受,特别喜欢在群里就敏感话题大发“真知灼见”,只要别人跟他观点不同,严厉批评的“板砖”就要拍上来,随即演化为一场“恶斗”。  在我的观察中,最容易引爆舆论的话题多是本身充满争议的新闻事件。这类新闻一般都有悬而未决和反常态两大特点。比如,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纷纷声讨百
一、名词或代词作介词宾语  Are you interested in history?  你对历史感兴趣吗?  Don’t worry about it.  别为它担心。  【说明】  若是人称代词用作介词宾语,要注意用宾格。如:No one can sing like her. 没有人能像她那样唱歌。(不能用like she)  二、动名词作介词宾语  He is good at tellin
对于很多小留学生来说,去美国读中学总是有着不可名状的“优越感”,因为在他们和家长的印象中,除了语言的差异,他们的小学文化基础是优于美国学生的。但是,这样的教育优势为什么到了大学却发生了惊天“逆转”,教育专家为你揭开谜底。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公立中小学教育,跟中国相比,其实并不怎样:同一个年级比较,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平均来说明显比美国学生好很多。斯坦福大学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对比研究,
写高考作文就像做一道菜,做好一道菜有很多要素,但原料的新鲜应该是最大的卖点。直白地说就是,如果某位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入了最近两个月的热点新闻事件,那么不啻于给阅卷老师端上了一道纯天然的绿色大餐。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重视素材的运用才能写出内容丰满的作文。在议论文中使用新鲜素材的好处有很多种,最基本的两点是:这表明你是一个关注生活的考生:阅卷老师更喜欢看到发生在当下的人物故事,那些看过千百次的历史人物
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其实他的眸子当然不是银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见他那种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像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我就觉得他的眼睛真带了一些银灰色。他的眼睛又有点像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我所说银灰色的感觉也就是这个意思罢。  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以及日常的琐事,他都觉得是很古怪的,从来没有看
在阿里巴巴公益网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命运,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她迎头一击,触手可及的美好明天忽然变成倾盆大雨。消沉过后,她尝试着走出去。无法站起,她就用笔尖书写生命的高度;无法奔跑,她就用车轮丈量生活的宽阔。她用行走28国告诉我们,走出去就是胜利,20万游记里,更是饱含她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鼓励。变故来了,我们就笑着面对,因为一切,真的没有那么糟!”  这是对刘燚最好的评价。车祸后高位截瘫的
最近,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其文字解释为:樱桃核仁含“氰苷”,被食用后,与胃酸反应,产生剧毒的氰基离子,一市民吃了5颗樱桃后,感觉肚子疼痛、呼吸困难,送到医院抢救,被确诊为“氰中毒。”  这一视频被加上“紧急通知,小心丢了性命”等字眼后,被迅速传播,让大家惊恐不安。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不谈剂量谈健康是不科学的。临床上,氢氰酸导致人中毒的剂量,大
For many of us, chicken soup can soothe the soul and mac and cheese can erase a bad day. We eat chocolate when we feel gloomy. And we eat chocolate ice cream to help us get over a bad breakup.   Thes
从打算留学那一刻开始,不少家长和同学就把目光放在了世界名校排行榜上,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学校,更是充满了兴趣。但是,这些名校也因为名声在外,竞争也是格外激烈,大多数同学对他们也只能可望不可及。其实,如果你打算留学美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合理匹配自身条件,这里咱们就看看美国几所鲜为人知的优秀高校。   最“神”学校   圣何塞州立大学(以下简称SJSU)   这所学校被称之为美
【摘 要】   在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下,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以写促读,以读带写"成为了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可以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因此,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相互辅助的,二者共同构成了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