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基础上产生的。所谓的数学学习动机实质是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达到一定的数学学习目的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发生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对于抽象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的。因此,能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成为“过程与方法”中重中之重。让学生好学、乐学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现代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仅在教授新课是要有所体现,即使复习课也要注意。复习课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善于推陈出新,力求是教学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在重视教学内容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应注意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一味追求所谓的趣味性,也不能单纯追求新颖而忽视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保证学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主动性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和各种角色活动中发挥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的享受。通过主动的谈论和小组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探究和思考。
  
   二、善于发现、激发、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从而获得学习效果。首先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pygamalion effcet)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教师把学生看作渴望学习的人,学生才能更有可能成为渴望学习的人。把学生看做积极的、有强烈成就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喜欢学习,带着理解的学习态度。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发挥还在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其次注意引导、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巧妙的情景设计把嫁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是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再是加强相关的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生兴趣。苏联教育家苏赫姆宁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基础知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发聩信息,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习的反馈(Feedback)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相关的学习反馈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及时反聩,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及时的反馈可以是反馈信息的价值和激励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具体的反馈,突出针对性、教育性、启发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更清晰、深刻的了解,使其消除模糊的概念,增强对知识的分辨能力。明确学习提高的方向。除了外在的反馈和评定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形成“自评 他评”的学习自觉。
  
   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学生的内部动机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但也有研究表明,奖励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不恰当的奖励可能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尽可能的少些负面性的批评和惩罚。对奖励的妥善运用要注意时间和方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相对平等的机会获得成功和奖励。同时,奖励必须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五、合理的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中,由于学生有自尊心和好胜心,使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大多数属于竞争性奖励结构的教学,竞争性奖励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中,不应只强调竞争的作用,还应引进合作机制,提高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六、进行归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学生在每次学习后,总会为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因此,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我效能感。老师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分析中指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归因,尽量的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撒谎那个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自己的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广元市旺苍县五权小学 四川 628213】
其他文献
3月17日,由青岛大学、中国增爱公益基金会、上海展望集团共同创办的“青岛大学展望脂肪酸与健康研究中心”挂牌成立。青岛大学校长范跃进、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上海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要“及时”评价。因为一些新颖独特、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往往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即所谓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运用延时评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
在上综合实践课中,确定好研究的主题是课堂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主题是开展活动的灵魂,它指引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向,因此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  综合实活动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而且丰富多彩。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并指导他们操作,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下面谈谈几点尝试。  一、在操作中发现  小学生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通过感知——表现——抽象——概括。为此,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