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农”做大“农”字文章

来源 :三农中国·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葛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灵活自主的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创建“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为依托,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立足县域,面向“三农”,在严格控制经营风险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合理贷款需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长葛市农村信用社连续多年被长葛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支农先进单位”、“服务推进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长葛市政府通令嘉奖。截至2008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2190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730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44807万元,居全市金融系统农业贷款第一位;实现经营利润7693万元。
  
  一、以“农”为本求发展,深入“三农”创效益
  
  长葛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的观念,全面提高支农服务质量和效力。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入手,有计划地把信贷资金投放到效益高、风险小、安全可靠的中小企业,通过支持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逐步实现信贷支持由“小三农”向“大三农”转变。重点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基础牢固,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服务。三年来,长葛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政府、农民和信用社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二、转化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转变理念,实施贷款营销战略。为抢占农村市场,网络黄金客户,近年来,长葛农村信用社把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原动力,大胆引进贷款营销机制,把贷款营销实绩作为全年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全体员工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转变经营作风,树立效益意识,对辖区内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调查,逐户建立档案,建立项目库,择优扶持,开展“送贷上门活动”。通过贷款营销,达到了满足客户需要,提高社会公众赞誉度,壮大自身资金实力,降低贷款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是创新服务,推动“信用工程”建设。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以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为载体,通过拓宽服务面,增加服务品种,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叫响了“农村信用社,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品牌。截至2008年末,已对32个行政村的12900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接到申请3000余户,初步建立农户档案1236户,评定信用户146户。
  三是公开办贷,积极推行“阳光信贷工程”。自2007年开始,长葛联社在辖区内信用社全面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在全辖区乡镇级信用社设立“阳光信贷大厅”,贷款柜台全面前移,实行公开流程、明确责任、阳光操作、限时办结。有效杜绝了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塑造了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对外形象。同时也为支持“三农”发展、方便农民朋友贷款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三、贴近“三农”工作,创新金融产品
  
  在支持“三农”发展工作中,长葛市农信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以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切入口,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县域经济发展特色。长葛民营经济区域性特征明显,在近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经济格局。针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长葛市农信联社对辖区的有色金属加工、PS板生产销售、蜂产品加工、农机配件、废旧车床、板材加工等20多项区域性特色产业作了详细调查,将辖区内特色产业的企业、商户个数、经营状况、从业人员、企业规模等详细造册,结合“阳光信贷”、“信用工程”的开展推出了“公司+农户”、“公司+商户”、“小企业客户群联保”等信贷业务品种。近三年来累计投放企业、商户贷款近2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官亭乡蜂产品、大周有色金属、董村衡器、坡胡农机配件、石固板业加工等九大体系、二十多种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但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区位品牌,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做大“农”字文章,构建大农业格局
  
  一是支持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长葛市农信社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信贷营销重点,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农作物品种优化、畜牧水产业发展,以促进农业整体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了社农“双赢”。
  二是支持涉农企业发展,推动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长葛农信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倾斜农业、扶持农业的大好机遇,坚定服务“三农”宗旨,创新支农意识,由过去的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业转变,三年来累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1.8亿元,惠及10多家企业及18000余农户。长葛金泉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鸡饲养、种蛋购销孵化、鸡苗销售、饲料加工、种禽繁育研发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家禽养殖企业。2008年6月该公司购买饲料资金不足,长葛市农村信用社在调查了解后,及时为其发放贷款3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最大的黄羽肉鸡、种鸡饲养繁育基地,总资产达到6000余万元,年存栏种鸡60万只、年产种蛋8000万枚、孵化商品雏鸡7000万羽,销售收入104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700多万元,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养殖户2000多户。
  三是调整信贷投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把支持效益高、风险小、安全可靠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重点支持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对河南森源集团、宇龙公司、众品食业等市政府确定的50家重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信贷倾斜,逐步实现信贷支持由“小三农”向“大三农”转变。仅2008年就累计向中小企业发放各类贷款5.35亿元,余额达到38406万元。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葛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作用,牢固扎根农村,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励志创新,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信合事业全面振兴。
其他文献
6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温铁军教授做客第三期“中州讲坛”,围绕中国改革30年为听众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切合实际,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受到了与会听众的一致好评。  温铁军教授旁征博引,详细、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的历程。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讲起,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作出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增长
期刊
面对去冬今春特大旱情,在郸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郸城县农业局及早行动,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狠抓落实,与全县干部群众一起,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的高潮。在县农业局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截至2月中下旬,全县125万亩麦田已普遍得到了二次浇灌。日平均出动抗旱机械34334台,出动劳力103355人,浇地14万亩,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505万元,为在旱之年争取小麦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心系寿险 勇挑重担    自从事人寿保险工作以来,不管工作岗位怎么变化,孙梅荣始终如一地践行党的宗旨,把“勇做先进代表,永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当作人生的格言。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工作中她实事求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待困难,她迎难而上,积极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和风采! 
期刊
近年来,漯河经济开发区后谢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定实施“工业立乡、工业强乡”发展战略,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年来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仅财政收入一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4年的549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233万元,年均螬速67.81%,四年翻了三番,可用财力在全市乡镇(街道)中位居第一,真正实现了由“要饭型财政”、“吃饭型财政”到
期刊
乡镇机构改革,从2004年的“破冰试水”算起,到如今有5个年头,5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执行中完善制度,取得了许多突出成绩。前不久,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河南叶县又传来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新信息: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民政所,成为政府编制序列的民政组织机构。这对全国民政来说,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惊喜,更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新动态!为此,本刊记者访问了叶县民政局局长王云海。  记
期刊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带领全省人民,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毫不动摇地加大农业投入,毫不动摇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河南粮食产量迈上了新台阶,迅速成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国家粮食主产区,全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每年还输出原粮和制成品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  然而今年以来,我省的粮食生产面,临
期刊
“是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信任,才把权力赋予了我,我要以百倍的努力和热情回报党和人民。”作为大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桂梅,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大林村南邻淮河,属于河南省正阳县大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河南信阳和驻马店正阳的必经要道,这里水量充沛,适宜小麦和水稻的生长,是号称“小江南”的鱼米之乡。  1990年,李桂梅当选为村妇联主任,2006年当选村委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主
期刊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政策。”这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谈如何建设好新农村时所讲的几句话。作为林州市城郊乡二龙庙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生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使二龙庙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林州市城郊乡二龙庙村坐落在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畔,现有人口2300余人,党员72人,耕
期刊
息县,故称息州,淮河穿境而过,两岸沃野万顷,美丽而富饶。  息县,3000年的悠久历史,息夫人的美丽传说,八大景观的奇妙多姿,铸造了曾经的辉煌。刘邓大军从这里渡过淮河,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给息县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息县,人杰地灵,蜚声海内外的大师俞平伯、沈从文、冯至、胡绳、何其芳、吕树湘、孙治方、骆耕漠、顾准、吴敬琏等,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给息县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正阳县大林镇十门村的大部分农民,把种地看作是鸡肋,种吧,挣不了几个钱,如果风调雨顺,除了化肥、种子、农业税、提留款等,还能给庄稼人剩口饭吃;若是天公不作美的年景,农民连本钱都给搭了进去。可是让地撂荒了吧,又觉得可惜,最初有人把地租出去,一季庄稼下来,还能收个三五十块钱的租金。  迈过2000年的门槛后,随着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促使农民增收的同时,农资价格也步步高升。柴油价格高,机器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