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四种思维

来源 :教育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主要场域,既是思想生产最活跃的策源地,也是思想流通与交锋最密集的集散地。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要将高校的办学权、领导权掌握在党和国家手中。因此,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性思维、空间性思维、生产力思维和方法论思维,成为打赢新时期高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分为两组,早破组(n=45)与对照组(n=60)。比较两组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早破组中发生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主动发展型教师成长强调教师以自主发展为成长的理念取向,以切实省思为实践的行为取向,以沉浸式的教育反思催生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切实生长”。
“双减”教育政策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在农村地区,想要真正做好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后服务工作,既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严格按照课程规划进行授课,以此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又要加强数学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入手,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数学教研活动,
背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起源于婴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认知障碍作为ASD儿童的临床表现之一,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些年随着药物和科学干预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ASD儿童认知障碍问题,但是仍存在干预方法简单、枯燥、可重复性较低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近年来的新型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本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现有的ASD儿童
意识形态能力在高校辅导员所要具备的能力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是辅导员理论素养、综合能力、责任担当的共同体现。当前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与现实工作的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就要从高校和辅导员自身两个维度出发,从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养,锤炼其综合能力,践行其责任担当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推动辅导员以过硬的本领担当作为,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从而不断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
本文依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香港、澳门、台湾及西藏外)2006—2020年土地市场网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泰尔指数和多元线性回归,从全国及区域尺度,分析土地出让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06—2020年,中国土地出让规模表现为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2) 2011—2020年,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土地出让泰尔指数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地区间土地出让规模差异较2010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让我国发展面临众多复杂的问题,使得在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扮演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出在新时代下做好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当下,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中,责任意识的弱化与虚化、责任边界的模糊与交叉、责任机制的碎片与缺失、责任追究的松软与乏力成为新困境。基于此,要积极寻求对策,以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单一开展向整体推进、由局部管理向系统管理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家长及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阶段管理是我国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做好小学阶段教学管理具体教研工作十分重要。但根据目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来看,课堂教学管理教育教研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水平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教学的基本现状,对当前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教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
<正>"‘沉·浸式’语文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沉’(下沉),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将学生认为‘高大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语文知识,把耸在‘云端’的语文知识拉到‘地上’,把远离当代生活的语文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二是‘浸’(浸入、浸润、融入),即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语用情境,引领学生融入语文情境中,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进而积极、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这是记者采访云梦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