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汤玫捷的家教: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得多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女孩汤玫捷,198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是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亚洲唯一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并且获得了每学年4.5万美元全额奖学金。实际上,汤玫捷并不是大家眼里的特优生,她的成绩在学校里只不过是中等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优秀”的中国女生,却在哈佛大学里成了出类拔萃的“领袖型学生”。2006年,作为哈佛大一新生的汤玫捷,获得著名的高盛基金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在中国举行了“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美国的媒体称汤玫捷不仅是“让哈佛惊喜的学生”,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本。汤玫捷的成功,源于汤玫捷的父亲汤乃林的家教理念,那就是: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得多。
  
  自由学习:让兴趣大胆地展现,让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汤玫捷的爸爸汤乃林是语文教师,按说他从事的是传统的教育工作,就应该重视分数,重视成绩,然而汤乃林却有些与众不同。他认为,孩子不必太多地指导和管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的兴趣才会自然、大胆地呈现出来。
  秉着“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的观念,汤乃林让小玫捷随心所欲地玩耍。他发现,小玫捷对幼儿画刊和故事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就有意识地多带小玫捷去新华书店,让她挑选喜欢的幼儿画刊。
  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喜欢问孩子:“从这本书里你学到了什么?”甚至还会要求孩子背会书里面的某一段话,汤乃林却认为,给孩子一本书,哪怕孩子只记住了封面,或者只是读懂了文章中的一句话,那么,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有价值了。所以,汤乃林既不像别的家长一样要求小玫捷苦巴巴地背书,也不要求她说什么读后感,更不会一句一句给小玫捷讲解。除非小玫捷看不懂,自己来问。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自由,小玫捷喜欢上了阅读,每次读完,还会乐滋滋地给父母讲故事。由于缺乏大人的指导,小丫头有时候讲得并不准确,为了能够自圆其说,小玫捷就开始编故事。汤乃林和妻子最爱听女儿讲故事,不论小玫捷讲的是好是坏,他们都会大加赞赏。汤乃林可不是糊弄孩子,他是想通过这样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发挥,培养女儿的自立能力和想象能力,这要比教她学会两个故事重要得多。
  就是这个自由读书、自由汲取知识、自由复述故事的过程,锻炼了小玫捷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玫捷的口才。
  
  鼓励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赢在起跑线上
  
  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能力,自信也是一种能力。
  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形成的。小玫捷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汤乃林从小就鼓励她不断尝试,培养她的自信。
  上海东方电视台招聘小记者,小玫捷想去试试,就征求爸爸的意见。汤乃林说:“行啊,你一定能行。”小玫捷却有些犹豫:“可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啊。”汤乃林笑了:“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嘛。”“可我要是学不会呢?”小玫捷没有信心。“就算学不会,也比没去强。”于是,汤乃林用自行车驮着小玫捷到了电视台的面试地点。场内,很多小朋友都紧紧抓住家长的手,紧张地不肯让家长离开,只有小玫捷一个人镇定地站在主考老师的面前。主考官看着小玫捷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却满脸自信,觉得很有趣。主考官给孩子们出的考题是:去××公司采访,然后将采访内容做好交回台里。听到这个任务,孩子们都傻了眼,不要说采访,就是见陌生人,也足以令娇生惯养、毫无自信的他们手足无措了。小玫捷却抢前一步站了出来:“老师,我能完成任务!”随后,她扛起摄像机就走了,她的勇敢让主考官惊叹不已。
  当然,对完成这个任务,小玫捷也信心不足,她从没有扛过摄像机,对拍摄一窍不通。不过,她很镇定,她牢记爸爸的话“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半小时后,小玫捷回来了,尽管她的采访完成得不是很好,但她的勇敢和自信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最后,她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东方电视台最早的10个小记者之一。
  此后的日子里,汤乃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双筒望远镜改成单筒望远镜,鼓励女儿反复练习,以尽快适应摄像机的视镜框。有了父亲的鼓励,小玫捷努力尝试,刻苦练习。后来,她拍摄的短片《美丽的人民广场》,获得了上海市摄影比赛优秀奖。上海东方网还邀请小玫捷开办了“东方少年”网站。2001年6月,小玫捷被上海市评为“十佳好少年”,同时,她的成长故事入选2003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赢在起跑线上》一书。
  
  学会合作:凝聚团队力量,才能拥有无尽智慧
  
  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学习的能力、成长的能力,还包括合作的能力。汤乃林深知,孩子再聪明,将来也要走入社会,也要与人合作,独木不成林,要学会凝聚团队的力量,学会集体作战,才能够拥有无尽的智慧。所以,在小玫捷很小的时候,汤乃林就给她灌输团队合作的观念。
  团队精神的最佳体现是在集体比赛的赛场上,特别是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中,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小玫捷的团队意识,汤乃林带她去看各种比赛。最让小玫捷印象深刻的是一场结果完全出乎意料的羽毛球双打比赛。
  那场比赛其中的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冠军球员,而另一方的两名球员都名不见经传。赛前,小玫捷认定冠军队会赢,汤乃林笑着说:“我认为另一组会赢。要不咱们打个赌,输的人要刮鼻子哦。”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开始的时候,冠军队一路领先,可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冠军队的两名球员在配合上出了问题,经常出现失误,他们的对手齐心协力,奋起直追。最后,不被小玫捷看好的这一队赢得了胜利。小玫捷很不服气地接受了刮鼻子的惩罚后,有些愤愤地说:“不是他们打得不好,而是他们配合得不好。”汤乃林笑盈盈地告诉女儿,这就是合作的重要性,强强联合,并不一定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弱弱搭档,只要配合默契,就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所以,单个人的强弱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凝聚团队的力量,才能获得胜利。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让小玫捷懂得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凝聚团队的力量。因此,她在进入哈佛的第一年,就引进了高盛基金和其它美国的赞助商,投资近两百万人民币,在中国举办了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成为哈佛大学出类拔萃的“领袖型学生”。
  
  小结:
  
  在很多家长把目光盯向分数、把注意力固着在成绩的当下,哈佛女孩的成功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这一家教思想,值得每一对中国父母深思。
其他文献
最近我迷上了电影《飞屋环游记》,它讲的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乘坐由氢气球吊起来的房子周游世界的故事。我好奇起来:“足够多的气球可以吊起重物吗?”我想,可以用实验的方式来求证这个猜想。  说干就干,我和妈妈从街上买了100个气球和一个充当重物的小人,我称了一下,这个小人有300克重,这堆气球只重45克。一回到家,我就忙着给气球吹气,可是妈妈连忙阻止我:“你吹的是空气球,没有重物它也会往下落,可以飞起来
啊,孩子们,快蹲下!  千万别……  呼,幸好是草食性恐龙。  那是副龙栉龙耶!  看它们吃叶子吃得那么起劲……  没错,副龙栉龙也是草食性恐龙。我们不用怕它们。  阿楚,你刚才是真的很害怕,对吧?  副龙栉龙的特征是它那头上长长的冠,最长可以长到1.8米哦。和鼻子相通的长冠里面是空心的,被发现的初期,有人推测它会利用长冠在水中潜水。  后来,有学者发现它的长冠并没有呼吸孔,而且它大都以陆地上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