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女孩汤玫捷,198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是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亚洲唯一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并且获得了每学年4.5万美元全额奖学金。实际上,汤玫捷并不是大家眼里的特优生,她的成绩在学校里只不过是中等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优秀”的中国女生,却在哈佛大学里成了出类拔萃的“领袖型学生”。2006年,作为哈佛大一新生的汤玫捷,获得著名的高盛基金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在中国举行了“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美国的媒体称汤玫捷不仅是“让哈佛惊喜的学生”,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本。汤玫捷的成功,源于汤玫捷的父亲汤乃林的家教理念,那就是: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得多。
自由学习:让兴趣大胆地展现,让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汤玫捷的爸爸汤乃林是语文教师,按说他从事的是传统的教育工作,就应该重视分数,重视成绩,然而汤乃林却有些与众不同。他认为,孩子不必太多地指导和管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的兴趣才会自然、大胆地呈现出来。
秉着“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的观念,汤乃林让小玫捷随心所欲地玩耍。他发现,小玫捷对幼儿画刊和故事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就有意识地多带小玫捷去新华书店,让她挑选喜欢的幼儿画刊。
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喜欢问孩子:“从这本书里你学到了什么?”甚至还会要求孩子背会书里面的某一段话,汤乃林却认为,给孩子一本书,哪怕孩子只记住了封面,或者只是读懂了文章中的一句话,那么,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有价值了。所以,汤乃林既不像别的家长一样要求小玫捷苦巴巴地背书,也不要求她说什么读后感,更不会一句一句给小玫捷讲解。除非小玫捷看不懂,自己来问。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自由,小玫捷喜欢上了阅读,每次读完,还会乐滋滋地给父母讲故事。由于缺乏大人的指导,小丫头有时候讲得并不准确,为了能够自圆其说,小玫捷就开始编故事。汤乃林和妻子最爱听女儿讲故事,不论小玫捷讲的是好是坏,他们都会大加赞赏。汤乃林可不是糊弄孩子,他是想通过这样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发挥,培养女儿的自立能力和想象能力,这要比教她学会两个故事重要得多。
就是这个自由读书、自由汲取知识、自由复述故事的过程,锻炼了小玫捷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玫捷的口才。
鼓励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赢在起跑线上
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能力,自信也是一种能力。
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形成的。小玫捷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汤乃林从小就鼓励她不断尝试,培养她的自信。
上海东方电视台招聘小记者,小玫捷想去试试,就征求爸爸的意见。汤乃林说:“行啊,你一定能行。”小玫捷却有些犹豫:“可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啊。”汤乃林笑了:“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嘛。”“可我要是学不会呢?”小玫捷没有信心。“就算学不会,也比没去强。”于是,汤乃林用自行车驮着小玫捷到了电视台的面试地点。场内,很多小朋友都紧紧抓住家长的手,紧张地不肯让家长离开,只有小玫捷一个人镇定地站在主考老师的面前。主考官看着小玫捷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却满脸自信,觉得很有趣。主考官给孩子们出的考题是:去××公司采访,然后将采访内容做好交回台里。听到这个任务,孩子们都傻了眼,不要说采访,就是见陌生人,也足以令娇生惯养、毫无自信的他们手足无措了。小玫捷却抢前一步站了出来:“老师,我能完成任务!”随后,她扛起摄像机就走了,她的勇敢让主考官惊叹不已。
当然,对完成这个任务,小玫捷也信心不足,她从没有扛过摄像机,对拍摄一窍不通。不过,她很镇定,她牢记爸爸的话“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半小时后,小玫捷回来了,尽管她的采访完成得不是很好,但她的勇敢和自信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最后,她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东方电视台最早的10个小记者之一。
此后的日子里,汤乃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双筒望远镜改成单筒望远镜,鼓励女儿反复练习,以尽快适应摄像机的视镜框。有了父亲的鼓励,小玫捷努力尝试,刻苦练习。后来,她拍摄的短片《美丽的人民广场》,获得了上海市摄影比赛优秀奖。上海东方网还邀请小玫捷开办了“东方少年”网站。2001年6月,小玫捷被上海市评为“十佳好少年”,同时,她的成长故事入选2003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赢在起跑线上》一书。
学会合作:凝聚团队力量,才能拥有无尽智慧
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学习的能力、成长的能力,还包括合作的能力。汤乃林深知,孩子再聪明,将来也要走入社会,也要与人合作,独木不成林,要学会凝聚团队的力量,学会集体作战,才能够拥有无尽的智慧。所以,在小玫捷很小的时候,汤乃林就给她灌输团队合作的观念。
团队精神的最佳体现是在集体比赛的赛场上,特别是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中,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小玫捷的团队意识,汤乃林带她去看各种比赛。最让小玫捷印象深刻的是一场结果完全出乎意料的羽毛球双打比赛。
那场比赛其中的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冠军球员,而另一方的两名球员都名不见经传。赛前,小玫捷认定冠军队会赢,汤乃林笑着说:“我认为另一组会赢。要不咱们打个赌,输的人要刮鼻子哦。”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开始的时候,冠军队一路领先,可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冠军队的两名球员在配合上出了问题,经常出现失误,他们的对手齐心协力,奋起直追。最后,不被小玫捷看好的这一队赢得了胜利。小玫捷很不服气地接受了刮鼻子的惩罚后,有些愤愤地说:“不是他们打得不好,而是他们配合得不好。”汤乃林笑盈盈地告诉女儿,这就是合作的重要性,强强联合,并不一定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弱弱搭档,只要配合默契,就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所以,单个人的强弱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凝聚团队的力量,才能获得胜利。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让小玫捷懂得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凝聚团队的力量。因此,她在进入哈佛的第一年,就引进了高盛基金和其它美国的赞助商,投资近两百万人民币,在中国举办了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成为哈佛大学出类拔萃的“领袖型学生”。
小结:
在很多家长把目光盯向分数、把注意力固着在成绩的当下,哈佛女孩的成功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这一家教思想,值得每一对中国父母深思。
自由学习:让兴趣大胆地展现,让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汤玫捷的爸爸汤乃林是语文教师,按说他从事的是传统的教育工作,就应该重视分数,重视成绩,然而汤乃林却有些与众不同。他认为,孩子不必太多地指导和管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的兴趣才会自然、大胆地呈现出来。
秉着“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的观念,汤乃林让小玫捷随心所欲地玩耍。他发现,小玫捷对幼儿画刊和故事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就有意识地多带小玫捷去新华书店,让她挑选喜欢的幼儿画刊。
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喜欢问孩子:“从这本书里你学到了什么?”甚至还会要求孩子背会书里面的某一段话,汤乃林却认为,给孩子一本书,哪怕孩子只记住了封面,或者只是读懂了文章中的一句话,那么,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有价值了。所以,汤乃林既不像别的家长一样要求小玫捷苦巴巴地背书,也不要求她说什么读后感,更不会一句一句给小玫捷讲解。除非小玫捷看不懂,自己来问。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自由,小玫捷喜欢上了阅读,每次读完,还会乐滋滋地给父母讲故事。由于缺乏大人的指导,小丫头有时候讲得并不准确,为了能够自圆其说,小玫捷就开始编故事。汤乃林和妻子最爱听女儿讲故事,不论小玫捷讲的是好是坏,他们都会大加赞赏。汤乃林可不是糊弄孩子,他是想通过这样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发挥,培养女儿的自立能力和想象能力,这要比教她学会两个故事重要得多。
就是这个自由读书、自由汲取知识、自由复述故事的过程,锻炼了小玫捷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玫捷的口才。
鼓励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赢在起跑线上
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能力,自信也是一种能力。
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形成的。小玫捷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汤乃林从小就鼓励她不断尝试,培养她的自信。
上海东方电视台招聘小记者,小玫捷想去试试,就征求爸爸的意见。汤乃林说:“行啊,你一定能行。”小玫捷却有些犹豫:“可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啊。”汤乃林笑了:“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嘛。”“可我要是学不会呢?”小玫捷没有信心。“就算学不会,也比没去强。”于是,汤乃林用自行车驮着小玫捷到了电视台的面试地点。场内,很多小朋友都紧紧抓住家长的手,紧张地不肯让家长离开,只有小玫捷一个人镇定地站在主考老师的面前。主考官看着小玫捷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却满脸自信,觉得很有趣。主考官给孩子们出的考题是:去××公司采访,然后将采访内容做好交回台里。听到这个任务,孩子们都傻了眼,不要说采访,就是见陌生人,也足以令娇生惯养、毫无自信的他们手足无措了。小玫捷却抢前一步站了出来:“老师,我能完成任务!”随后,她扛起摄像机就走了,她的勇敢让主考官惊叹不已。
当然,对完成这个任务,小玫捷也信心不足,她从没有扛过摄像机,对拍摄一窍不通。不过,她很镇定,她牢记爸爸的话“不会,可以慢慢琢磨”。半小时后,小玫捷回来了,尽管她的采访完成得不是很好,但她的勇敢和自信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最后,她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东方电视台最早的10个小记者之一。
此后的日子里,汤乃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双筒望远镜改成单筒望远镜,鼓励女儿反复练习,以尽快适应摄像机的视镜框。有了父亲的鼓励,小玫捷努力尝试,刻苦练习。后来,她拍摄的短片《美丽的人民广场》,获得了上海市摄影比赛优秀奖。上海东方网还邀请小玫捷开办了“东方少年”网站。2001年6月,小玫捷被上海市评为“十佳好少年”,同时,她的成长故事入选2003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赢在起跑线上》一书。
学会合作:凝聚团队力量,才能拥有无尽智慧
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学习的能力、成长的能力,还包括合作的能力。汤乃林深知,孩子再聪明,将来也要走入社会,也要与人合作,独木不成林,要学会凝聚团队的力量,学会集体作战,才能够拥有无尽的智慧。所以,在小玫捷很小的时候,汤乃林就给她灌输团队合作的观念。
团队精神的最佳体现是在集体比赛的赛场上,特别是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中,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小玫捷的团队意识,汤乃林带她去看各种比赛。最让小玫捷印象深刻的是一场结果完全出乎意料的羽毛球双打比赛。
那场比赛其中的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冠军球员,而另一方的两名球员都名不见经传。赛前,小玫捷认定冠军队会赢,汤乃林笑着说:“我认为另一组会赢。要不咱们打个赌,输的人要刮鼻子哦。”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开始的时候,冠军队一路领先,可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冠军队的两名球员在配合上出了问题,经常出现失误,他们的对手齐心协力,奋起直追。最后,不被小玫捷看好的这一队赢得了胜利。小玫捷很不服气地接受了刮鼻子的惩罚后,有些愤愤地说:“不是他们打得不好,而是他们配合得不好。”汤乃林笑盈盈地告诉女儿,这就是合作的重要性,强强联合,并不一定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弱弱搭档,只要配合默契,就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所以,单个人的强弱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凝聚团队的力量,才能获得胜利。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让小玫捷懂得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凝聚团队的力量。因此,她在进入哈佛的第一年,就引进了高盛基金和其它美国的赞助商,投资近两百万人民币,在中国举办了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成为哈佛大学出类拔萃的“领袖型学生”。
小结:
在很多家长把目光盯向分数、把注意力固着在成绩的当下,哈佛女孩的成功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能力永远比成绩重要——这一家教思想,值得每一对中国父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