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王”或是“最后的孤独者”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x_com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生物圈,是地球食物链中最高等的生物。我们懂得学习,懂得使用工具,懂得记录和传承,每一代人都会积累经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甚至已经把探索的脚步迈向宇宙。尽管没有大象的体格,没有老虎的凶猛,甚至跑步比不过许多动物,按照自然法则,人类似乎早就应该被其他生物征服,但是凭借进化出的高级智慧,人类俨然已成为地球上最伟大的生物。
  正因为人类的“高高在上”,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人类能主宰地球生灵的命运。其实,他们都忘记了,人类本身也是一种生物。如果人类以“地球之王”的身份,把除人类以外的生命形式都消灭,就此没有地球上的“兄弟姐妹”,没有生物多样性,那么人类会是世界上最孤单的生物。

编者按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能呼吁建起一个自然保护区就不得了了。然而,有这么一位生物学家,他用不到6年时间就成功推动了4个保护区的建设,与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一名官员,更是一名科学家,他就是“2012绿色中国焦点人物年度大奖”的获得者陈章良,知力君有幸请到他和我们大家分享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经验与感悟。、

触目惊心的“屠杀”


  我听过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的故事。有一天,人类发现了这只虎,人们拿着枪围住了这座山,锣鼓敲得震天响,老虎被吓得往山下跑,一阵乱枪,这只虎倒在了血泊中。这个故事是否被后人演绎有待考究,但是野生华南虎绝迹于人类之手,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屠杀”每天都在上演。近日新闻热议的餐馆厨师晒穿山甲照被抓,类似的事件就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眼前。穿山甲被杀的时候特别可怜,由于身上有鳞片保护,它会把头蜷缩在里面。人们就想方设法骗它伸出头来,再突然斩断,手法无异于古代的酷刑。穿山甲主食蚁类,不好驯养,于是残存于栖息地中为数不多的野生穿山甲几乎被吃客们“掏空”。按照人类这样的消费速度,这个物种估计也离“灭族”不远了。
  还有一种动物的生存状况更是苦不堪言,这就是常常被人们用来泡酒的蛤蚧。民间传说的疗效,几乎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每到蛤蚧的繁殖期,一入夜就有人聚集在它们的繁殖地疯狂掳掠,使蛤蚧的生存繁衍饱受侵扰。
  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人类为了一己私欲杀害地球上的“同胞”,实在令人痛心。在自然面前,人类应该存有基本的敬畏。谁蔑视自然,终究逃不过自然的惩罚,汶川地震、印尼海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人类有安土重迁的情怀,我们地球上的“兄弟姐妹”又何尝不是?对于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野生种群,进行就地保护是上上之选,一方面使它们能在长期繁衍生息之地保留住原有的生活习性,不用再花时间去重新适应环境,另一方面也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野生兰花保护旗开得胜


  作为生物学家,面对地球生灵痛苦的哀嚎,怎能无动于衷?我所能做的就是发现一例拯救一例,只要还来得及,就要尽快将他们保护起来。
  2007年12月,我就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职责之一就是分管林业工作。广西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能经常接触到广袤森林里的野生生物,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如鱼得水。
  一次在处理雅长林场和当地居民纠纷时,我意外得知这里竟分布有国内乃至世界已知的最大野生兰花种群。这片野生兰被林场负责同志像宝贝一样藏着掖着,生怕周围的居民去偷。在林场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我绑着绳子荡到悬崖边。眼前的一幕令我震撼,山崖上、石缝里,随处可见兰花的踪影,一个个怀揣着精致的兜囊,宛如张开双臂舞蹈的美女。听林场负责同志向我介绍,雅长的兰科植物具有野生种群数量大,分布密度高、分布广等特点,是一块几乎未受破坏的“处女地”。于是我当即赶回南宁,请国家林业局和中科院植物所有关专家前来考察,随后又邀请30多位国际兰花专家前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人类已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野生兰花种群。有这么多专家背书,加上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广西林业厅立即报告给中央,不久,这里就被批准为中国第一个以野生兰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建珍稀物种繁殖家园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我对珍稀物种的就地保护工作更加投入精力。在与我们的生物学家和林业工作者的携手努力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大桂山鳄蜥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先后晋升为国家级,在广西发现的野生东部黑冠长臂猿也成功被保护建立起自然保护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系主任时,北大的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就已经开始研究白头叶猴。如今近20年过去,我们又在广西相遇,潘教授保护的白头叶猴已从最初的几十只增长到300多只。潘教授对白头叶猴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他深知只有把周边百姓的实际问题解决了,猴子才能真正保护住。于是他说服政府给家家户户建沼气池,百姓不再需要上山砍柴,猴子有吃的,问题迎刃而解。做白头叶猴的监测研究,潘教授还需要价格不菲的现代化设备。我一方面帮他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多方找援助。歌唱家罗大佑是我的好朋友,听我讲了潘老师的故事特意从香港赶来。就这样,“隐居”深山的白头叶猴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广西邦亮与越南交界的地方,“游荡”着一群野生东部黑冠长臂猿,这些手臂长长的“侠客”常常施展绝技,在中越两国来回穿行。20世纪50年代以后,东部黑冠长臂猿曾被国际专家宣布在中国灭绝,如今在中越边境的这片森林又再次发现!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的东部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专家组们来考察时,看到长臂猿真的没多少只了。当时我问同行的专家们:“能不能在这里建立保护区,让它们安安心心地生个小孩?”就这样,为了能使它们持续扩大种群数量,2009年,针对野生东部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区(自治区级,2013年晋升国家级)也建立起来。   在紧邻广东的广西贺州国有大桂山林场一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鳄蜥。这种动物在当地被称为“五爪金龙”,外形既像鳄鱼又像蜥蜴,与恐龙“同寿”,已在地球上生存繁衍逾1.9亿年。由于鳄蜥的数量稀少,又难以适应如今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具有“活化石”意义的物种,我们决定上报国务院,加大对鳄蜥的保护力度。申请立即得到中央批复,2013年,这里成功晋升为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鳄蜥已经被很好地保护,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这些处于危险边缘的物种能这么快被拯救,与生物学家、林业工作者的同舟共济、心手相连分不开,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才能进展得如火如荼。

守护最后一丝血脉


  虽然我们有这么多自然保护工作者在呕心沥血地奋战,但物种的拯救速度依然很难追上物种的流失速度。
  由于石油泄漏、食物不足等原因,中华白海豚在中国的栖息地范围迅速缩小,全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只在广西北部湾一个小小的港。可是自从北部湾有中华白海豚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国热爱白海豚的摄友和游客们都蜂拥而来。为了能够追赶上白海豚,有些人竟然开快艇横冲直撞,导致小的中华白海豚有可能被螺旋桨割伤。野生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也需要生存空间去繁衍生息,人为打扰或过度利用都可能影响它们家园的和谐。曾经有一位游人拍摄了题为《孩子,我们回家吧》的视频,记录下了一条受伤的小海豚被妈妈救走的过程,看了让人十分难过。
  曾经,我还有幸在贵州见到一株巨大的金丝楠木,这种木头如今已经非常稀有,据传埋在地里可以几千年不腐。有谚语称“生在广州、死在柳州”,指的就是用广西柳州的金丝楠木等木材做的棺木,然而原来盛产金丝楠木的柳州现在已经很罕见。由于暴利驱使,这些名贵树种难逃魔爪。
  从前厦门的鹭岛非常有名,然而今天它们的栖息地早就被人占领。广西防城港有一家渔民,有一次房前的树上停栖了十几只白鹭,那户人家就拿小鱼喂食。后来,白鹭在这户渔民周围的林子里扎根,繁衍了一万多只。连央视拍摄的纪录片中白鹭育雏的镜头,都是来这里取景。保护或拒绝就在一念之间,相形之下,你会选择生存在怎样的世界?
  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不要因为一时迷失,而毁掉一个物种最后的生存机会。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我们共同来爱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与地球上的兄弟姐妹和谐共处,共同享有这个美丽世界,不要成为“最后的孤独者”。
其他文献
为确保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有效预防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切实做好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迁安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联合市教育局及时组织召开了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及随
编者按  特有种是指某一物种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现象。它是相对于世界广泛分布现象而言的,不属于世界性的属和种都可以被称为其分布区的特有属或特有种。因此,仅在中国栖息繁衍的物种,我们称之为中国特有种(别名:中国特产种)。  物种的特有性是确定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级的主要标准之一。研究特有属、特有种,对了解特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流失速度和生物区系的特点及演变等都具
期刊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野生动物们的家园逐渐也被蚕食,它们的正常迁徙也被人类发达的交通干线所分割,生境逐渐破碎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发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物种的形成与绝灭的速率基本达到一个平衡。可是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自然生态资源日益枯竭,不堪重负,也使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也饱受侵扰。  20世纪末,中国政府启动了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仅仅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与其所处生存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
期刊
你知道吗?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用于解热镇痛的药物阿司匹林,是来自于柳树的萃取物.而在抗癌药物市场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紫杉醇,则是萃取自太平洋紫杉.生物遗传资源越来越多地应
期刊
再谈KEF LS50 Wireless,难免又要重提它的来源历史.不管是测评还是新品介绍,只要涉及到KEF产品,我们总会有意无意cue上KEF LS50.这款在2012年为庆祝50周年推出的纪念音箱,至
期刊
软陶起源于德国,因为它有点像橡皮泥,容易上手,又能延展出各种形状,稍加烘烤即可定型,加上颜色五彩斑斓,迅速风靡欧洲、日本,随后被国内的手工达人引进中国。软陶的塑造力很强——仿真食品、灯饰、发饰、胸针、手机挂件、项链,以及形形色色的玩具……只要你能想到,软陶就一定能把你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件!    每件软陶都有个独特的故事  ◎玩家/许小岚(长沙乐陶社老板、资深软陶玩家)    许小岚最初认识陶
期刊
编者按  1977年在中国四川发生的熊猫大饥荒,使得对大熊猫这一中国特有物种的关注与保护迅速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一首《熊猫咪咪》红遍大江南北,各种各样民间保护国宝大熊猫的行动形成了一股潮流。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这一古老而濒危的物种,国家制定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双管齐下的策略。  然而在野外,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严重,部分野生大熊猫处于生态孤岛,繁殖与交流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除了高度重视就地保护,迁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