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病原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病原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综合、连续、立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要根据教改要求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第四要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4-02
  病原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面对病原微生物这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认为只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课堂教学效果必会明显提高。
  1.注重教学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最为关键的问题。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可以逆向思维,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情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维,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以临床病例基础的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见寄生虫概论是医学的专业基础内容,因为学生还未接触临床,所以对寄生虫病的症状、防治缺少感性认识,易产生好奇和探索心理。如果在讲授每一章节、每一虫种之前,将寄生虫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动态地展示给学生,这样直观的材料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疟原虫这一节时,如果直接进入授课阶段,学生会有一种被动接受的感觉,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但若首先创设一典型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例如旧社会的落后山区地区时有暴发疟疾病,临床表现、患病后的感受、患病的原因,以及专家建议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通过观看此录像首先会对疟疾病有个大体认识,进而产生诸多疑问:为什么不被按蚊咬到也会感染疟疾病?为什么患病后出现发冷发热的症状?如何治疗?根据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更好地融会贯通,而且学生主动探讨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兴趣会被更好地激发[1]。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印象深刻。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就是列举病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原理理解不深,学生不注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原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一些病例讨论。老师每次课前先提出本次病例讨论目的、要求和内容,利用所患疾病病理让学生讨论,根据病例的体征及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是什么疾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治疗病人应如何选用药物和疗程?怎样预防该疾病?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的情况、说明判断的依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课评。采用此种病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交流机会,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多样化
  3.1 病例讨论式教学
  病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同时又由于要求学生根据病例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及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学生要横向和纵向联系所学知识,这又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过程。病例讨论式教学可使学生对刚学到的理论立即得到观察和验证,加深学生对形态特点的长久性记忆,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感到贴近临床,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了学生的职业热情。因此,病例讨论式教学不可忽略[2]。
  3.2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講,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空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讨论、分析、说明等教学形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常见寄生虫时,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寄生虫,寄生虫引起人体的一些症状,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临床表现?使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的实用性,从而达到学生“我要学”效果。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普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多媒体在现代化医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对以往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师生得到及时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时,展示几张革兰染色的细菌图片。这样学生就能直观、明了的了解了细菌的“真实面目”,解决学生对细菌模糊的现象,从抽象转变为具体化。所以说,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
  总之,利用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先进教学工具,上好每一节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满意的课。
  参考文献:
  [1]祝晓莹,卢敏.寄生虫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21~122.
  [2]农子军,李云萍.培养学生在寄生虫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12~414.
  [3]赵澎涛,罗燕玲,王艳霞,刘曼玲.提高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14~414.
其他文献
随着桂林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桂林地区修建的公路也逐渐增多。桂林地区主要分布着红黏土,红黏土作为路基填料时,因其过高的液塑限、失水收缩开裂、毛细吸力大等特性,会
目前对量子阱结构的制备日趋成熟化,由于具备大的跃迁矩阵元和非常小的材料尺寸,各种半导体量子阱结构的材料应用到量子光学领域之中。近年来,基于半导体量子阱结构子带跃迁或
陶瓷艺术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有着长久的历史,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及艺术效果一直都深受着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其一直以来亦只被冠以架上艺术或工艺美术品一衔头.而随着社会经济
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而作为混凝土原材料的天然砂是不可再生材料正在不断减少,因此寻找天然砂的替代材料成为混凝土砂石研究中的重点。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正在逐渐被淘汰,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废CRT玻璃。由于废CRT玻璃中铅、钡和铁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高,直接使用废CRT玻璃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目前的研究表明: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这一数据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摘要为揭示市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便为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参考,进行了市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相关研究。选择芜湖市郊三山区菜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技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有机溴化阻燃剂,由于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已在多种环境介质及生物体内检测出PBDEs的各种同系物,其生态毒性及健康危害引起公众的广泛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早期CPAP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CPAP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对结局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早产儿RDS初始采用CPAP治疗的临床资料(3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170例,女性患儿133例。将这些早产儿按照胎龄分成25-2
目的为了安全方便地在门诊开展对鼾症的治疗.方法应用CO2激光行腭咽成形术57例,其中单纯鼾症34例,经多项睡眠描记和氧饱和度筛选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3例.结果单纯鼾症
【关键词】引导探索、实践 亲身经历 贴近生活,与生活联系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实践,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