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艺术 人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0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DV以其出众的性价比与方便灵活的特性,在广播影视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DV的巨大价值是否也能在新兴的高校非广播影视传媒专业教学中得以体现呢?为此,我们走访了洋铭科技北京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何克成先生。
  
  《DV@时代》 何老师,您好!听说您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给音乐科技系的学生们讲电视制作,听起来很有意思。
  何克成 是的,从去年开始,我就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的学生们讲课了,今年是第二年,现在刚开学。音乐学院设有音乐教育系,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理论作曲指挥系、舞蹈系与音乐科技系。音乐科技系创立于2003年,下设录音艺术,音乐心理与治疗、数字化音乐制作,音乐传媒与管理、计算机网络音乐与游戏音乐制作、乐器制作测评,音乐著作权管理等音乐科技相关专业方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音乐艺术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音乐科技工作,如动画片音频制作、剧院扩声以及在司法机构中的高精度录音与计算机语音分析等。
  《DV@时代》 那么,您教授的是什么课程呢?
  何克成 我讲的是一门选修课,叫做“DV与电视制作”,是为音乐科技系的同学们开设的。学校希望他们不仅懂音乐,也懂电视。整个班差不多有20多个学生。因为专业与课时的限制,给科技音乐系的学生讲电视,难度还是挺大的。
  《DV@时代》 能否具体说说您是如何看待电视的?
  何克成 电视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既然是一门技术,我认为电视原理是必须要讲的,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深度?需要仔细斟酌。现在是9月份,我刚给同学们上了两次课。第一次课上,我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电器城去看看电视机,亲自调查一下现在有哪些电视新技术,亲自感受一下这些技术之间的差别。第二次课上,大多数同学,特别是一些男同学,把自己调查的结果交了上来,同时提交上来的还有诸如平板显示的拖尾、清晰度等问题。接下来,我就逐个为他们解答,由于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实践与思考之后提出来的,因此我给他们解答之后,他们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学习气氛和效果都很好。利用这种主动的学习,我就可以把电视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逐渐展现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这种方式比照本宣科强得多。当然,除了电视原理之外,我也会讲些摄像机、非编与电视台工作流程方面的基本原理,但都会以实践为先,比如,我会拿几台DV摄像机到课堂上,让大家摸一摸,看一看。
  《DV@时代》 确实是一种新颖的方法。那么,您又是如何讲述电视的另一面——艺术的呢?
  何克成 因为电视画面大都是从摄像机得到的,所以电视摄像的作用就异常重要。我觉得,摄像和摄影差不多,所以,我会给同学们讲一些摄影方面的知识,这是艺术的东西。简单地说,摄影不过就是曝光和构图两个方面。但是,要拍出一幅好照片并非易事。音乐科技系的同学在高考的时候都是通过了专业考试的,换句话说,他们小时候都接受了正规的,严谨的专业音乐训练,所以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DV@时代》 看来技术与艺术,一个都不能少!
  何克成 不只是这两方面。我觉得电视不能离开人,没有了人的参与,电视就没了意义。例如,小孩子常常看不懂电影,为什么?因为电影中常会用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实际上是利用人的思维,把看似不连贯的镜头或剧情连接起来,但小孩子涉世未深,大脑中没有建立起这种思维,所以他们自然看不懂。另外,人们常喜欢拍风景、拍美女,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些都是源于人类内在的东西,或者说是一种生物密码吧,不太好形容。
  《DV@时代》 不是有句广告语吗?科技以人为本!
  何克成 的确,电视科技必须以人为本。
  《DV@时代》 在您的课程中,是否会安排大家去实践DV呢?
  何克成 当然。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针对音乐科技系的特点,音乐电视、晚会与音乐会都是不错的电视题材。但是,音乐电视的难度较大,所以我们把目标放在了后两者上,特别是音乐会。起初,我们让大家尝试去拍一个简单的乐器独奏,之后去拍一个小合奏,最后拍音乐会。我们把DV摄像机与便携式演播室系统结合起来,即可实现现场制作(EFP),借此机会,同学们既练习了摄像,又尝试了现场切换。与普通晚会不同的是,音乐会的制作十分讲究镜头的切换与音乐节奏的呼应。细心注意一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类节目的现场直播,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镜头的衔接也恰到好处,这就需要各机位与切换导演的默契配合。我们甚至在探讨,是否可以在现有的乐谱下面增加电视谱。此外,我还特别注意了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片中,米老鼠弹钢琴的指法竟然是正确的。这些都是建立在对音乐理论的了解之上的,而这正是音乐科技系的同学的优势。总之,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将同学们的音乐特长与电视结合起来,对他们理解电视大有裨益。
  《DV@时代》 最后,能否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您对“DV在高校非广播影视传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的看法?
  何克成 对于高校非广播影视传媒专业来说,DV是实现影视制作的手段,而影视节目又是传播专业信息的渠道,所以我认为,DV,包括高清DV,一定会在高校非广播影视传媒专业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DV@时代》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用三个词来结束本次的采访——技术,艺术,人!
  何克成 也谢谢你们,希望学生们有机会多多参与《DV@时代》的会员活动,形成互动。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一些DV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逆光的画面很难看,灰灰的,且有明显的颗料感。
期刊
当你在制定自己的暑期出行计划时,是不是已经向往着归来后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展示自己的暑期成果?
期刊
作为一个独立制作人,你的客户也许比你着急。
期刊
“我们还要同没钱旅行和没时间旅行的思想做长期的斗争”,这是北京著名的“过客”酒吧墙上最经典的一句话。
期刊
2005年的7月6日,是我们《横穿中国》活动一周年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
期刊
人类一直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撼动着世界的变迁,所以新事物、新技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期刊
在《中国式高清·高清电视机篇》的开篇中,笔者分析了“消费者为什么不买高清电视机的账?”的三大原因。电视屏幕的比例,高清电视机16∶9的比例在还原目前大量的4∶3节目时均捉襟见肘;二是品种,CRT显像管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液晶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投影机、DLP投影机、LCoS投影机……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三是效果,在高清电视机上看大量的标清节目,效果还不如家里那
期刊
这几年参加过多次高校DV大赛的观片评审会,暂且不论作品拍摄和制作的水平高低,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是差不多每次播放DV节目的时候都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刻的光盘读不出来,就是播放节目的计算机中没有安装相应文件格式的播放器,抑或是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有的时候只有音乐、音效却没有对白,看着投影幕上的角色只张口不出声,观众席上的嘘声就起来了。其中最尴尬的一次是在北京所著名的学府,基本上播放每部片子都出问题
期刊
胡本中,男,1980年4月27日出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爱好表演和创作以及影视策划。在校期间任学生剧社社长、院艺术团团长等职。创作相声、小品、话剧,哑剧50余篇。  2002年学校成立网络电视台,认识DV,从此和DV结下不解之缘。  主要作品,个人相声、小品专辑《校园百昧》  DV故事片《让我抱抱你》2004年11月获山东省首届DV大赛二等奖  MTV《多彩人生》《2004年的第
期刊
2004年4月接触数码摄像机,我只敢说是数码摄像机,不敢说是DV,因为那时候从来没碰过数码摄像机。也几乎没接触过DV。一开始就是抱着玩的心态,大学时光短暂,不好好玩一下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刚开始和同学跑到兴凯湖拍东西,五月拍了五天,六月自己一个人又去了一次,那时候只知道手持一定要稳,不然别人就会头晕。回来以后想把自己拍的东西弄出来搞到一个叫大学生DV纪实作品大赛的地方,不会Premiere,只好使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