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上了4年小学的松下幸之助,带领3名员工白手起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松下集团,被誉为“经营之神”。在驰骋商海的70余年当中,他累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著书60余种,达数百万字,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松下电器也成为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价值观的企业。
成功是一种态度
且不说松下幸之助的传奇,单凭一张封面上和蔼可亲的笑脸,很多人都会有想要买下这本书的冲动。
毋庸置疑,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全世界,松下幸之助影响了无数的企业家和平民百姓。《经营沉思录》是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4部作品《商业心得帖》、《经营心得帖》、《员工心得帖》、《人生心得帖》的合辑。从具体的经商活动、管理方法,一直谈到用人之法乃至人生之道,松下幸之助用了最浅显易懂又最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却处处闪现真知灼见,他告诉世人,如何做一个企业家,如何做一名员工,最重要的,是如何先做人,后做事。
成功的力量,有时候可以在平静中默默流淌,嵌在血液里,挥之不去。如松下幸之助一般。
作为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他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称呼,它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一种拼搏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爱国爱民,尽心敬业的品格;一门经营与管理的学问。有人说松下幸之助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阿修罗(战争之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总是在不停地战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荣誉,为了日本的繁荣,富强而不停地战斗。
事实上,松下幸之助在年轻时并非一帆风顺,正是曾经的贫寒与痛苦使得他在此后的人生中学会了容忍,也练就了一身处事不惊的本领。
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二战之前,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
经营者要做的事
松下幸之助不仅是一位冷静自持的经营者,还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思想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他时时反省,总结得失,并著述成书,记录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在本书中,他就用最平实的语言为经营者们进行了答疑解惑:
作为经营者,很多时候都要动脑筋。需要动脑筋的事情越多,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这样纯粹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很少了。但即使如此,心里也要随时随地都装着经营二字。这是一个值得推行的好方法,只不过稍微极端了一点。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即便心里的愿望再美好也没有用。
上班时间就要工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工作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开小商店,还是经营大公司,经营者或者高层干部要是发现有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做其他事,就不能包庇他。当然,人不可能一天到晚持续地工作。娱乐的活动应该选在休息的时候。但对经营者来说,身体可以休息,思想却不能跟着休息。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经营者来说,想到从事经营的意义,就能让自己更加兴奋,从而使疲劳感减轻。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就。但绝对不能因此而骄傲懈怠,要有一种一鼓作气、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松下电工,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企业的生死攸关,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对于如何做一名好员工,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我是公司的最高领导,月薪也是最高的。究竟有多高,在这里我就不便透露了。假设我的月薪有一百万,如果我只完成了相当于一百万的工作量,那么我是无法给公司带来任何效益的。我必须至少完成相当于一千万的工作量,公司才能发展下去。因此,我常常问自己有没有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并继续拼命地工作。”
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假如你的月薪是十万,你只完成了相当于十万的工作量,那么公司就没有任何收益,既不能给股东分红,也不能向国家纳税。因此大家都应该时常反思一下,这个月自己究竟完成了多少工作量。“我希望大家都用这种方式来评估自己的工作,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绩效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能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二十个伙计的脸
许多读过《经营沉思录》的人,都对“二十个伙计的脸”这一篇念念不忘。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松下幸之助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产品去东京联系进货商,那里的进货商看了他的产品说,“这些东西我在本地就能买到,所以你只能以低于本地同类商品价位的价格给我发货才行。”
松下幸之助想想觉得有道理,就准备降一点价卖给那个人。但是当他谈好条件正要走的时候,他看到了旁边站着的那进货商的近二十个伙计,顿时想起了给自己干活的工人。
“可是,突然间我感觉有点不安,一回头看到了在场的将近二十个营业员,全都是小伙计。由于我是头一次来东京销售商品,是他们把我送出来的。我突然意识到,本来定好了以十五元出售的产品,因为我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便宜一元,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大家流着汗水费心费力制造出来的产品,依我个人的意志而随意决定售价是不公平的。我把这个道理想通了。”
于是松下幸之助又转身回去诚恳地说了自己的理由,请求进货商不要压价。进货商最终被他的诚心感动,觉得和这样的人做生意准不会错,自然也就答应了。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文字简单得有点像极了小时候的作文,有读者曾经这样形容看完这篇时的感受:“他并不是要刻意地跟你谦虚,他说的话很实在。他只是悠悠地跟你聊,聊着聊着你皱着的眉头就舒展了,聊着聊着你急促的呼吸就平和了,然后你就会觉得很放松,觉得天总是塌不下来的。”
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作风。日本评论家扇谷正造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经济界”杂志的颁奖晚会中,每位致辞的财经界领袖,都扯个没完没了,令人难忍。最后是松下先生致词:“恭喜各位,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致辞到此为止。我代表出席的各位上台,也代表各位和获奖人握手,与大家共享荣誉。”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心中充满了解放感,这是多么明智的老人,而“共享荣誉”,又是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啊。
他回忆道,世阿弥的“花传书”有三种花:年轻时的花,就是含苞待放的花;中年的花,最燃情绽放的花;而老年的花,则是消谢——隐密的花。而松下幸之助,就是那隐秘的花。
成功是一种态度
且不说松下幸之助的传奇,单凭一张封面上和蔼可亲的笑脸,很多人都会有想要买下这本书的冲动。
毋庸置疑,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全世界,松下幸之助影响了无数的企业家和平民百姓。《经营沉思录》是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4部作品《商业心得帖》、《经营心得帖》、《员工心得帖》、《人生心得帖》的合辑。从具体的经商活动、管理方法,一直谈到用人之法乃至人生之道,松下幸之助用了最浅显易懂又最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却处处闪现真知灼见,他告诉世人,如何做一个企业家,如何做一名员工,最重要的,是如何先做人,后做事。
成功的力量,有时候可以在平静中默默流淌,嵌在血液里,挥之不去。如松下幸之助一般。
作为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他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称呼,它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一种拼搏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爱国爱民,尽心敬业的品格;一门经营与管理的学问。有人说松下幸之助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阿修罗(战争之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总是在不停地战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荣誉,为了日本的繁荣,富强而不停地战斗。
事实上,松下幸之助在年轻时并非一帆风顺,正是曾经的贫寒与痛苦使得他在此后的人生中学会了容忍,也练就了一身处事不惊的本领。
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二战之前,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
经营者要做的事
松下幸之助不仅是一位冷静自持的经营者,还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思想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他时时反省,总结得失,并著述成书,记录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在本书中,他就用最平实的语言为经营者们进行了答疑解惑:
作为经营者,很多时候都要动脑筋。需要动脑筋的事情越多,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这样纯粹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很少了。但即使如此,心里也要随时随地都装着经营二字。这是一个值得推行的好方法,只不过稍微极端了一点。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即便心里的愿望再美好也没有用。
上班时间就要工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工作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开小商店,还是经营大公司,经营者或者高层干部要是发现有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做其他事,就不能包庇他。当然,人不可能一天到晚持续地工作。娱乐的活动应该选在休息的时候。但对经营者来说,身体可以休息,思想却不能跟着休息。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经营者来说,想到从事经营的意义,就能让自己更加兴奋,从而使疲劳感减轻。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就。但绝对不能因此而骄傲懈怠,要有一种一鼓作气、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松下电工,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企业的生死攸关,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对于如何做一名好员工,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我是公司的最高领导,月薪也是最高的。究竟有多高,在这里我就不便透露了。假设我的月薪有一百万,如果我只完成了相当于一百万的工作量,那么我是无法给公司带来任何效益的。我必须至少完成相当于一千万的工作量,公司才能发展下去。因此,我常常问自己有没有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并继续拼命地工作。”
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假如你的月薪是十万,你只完成了相当于十万的工作量,那么公司就没有任何收益,既不能给股东分红,也不能向国家纳税。因此大家都应该时常反思一下,这个月自己究竟完成了多少工作量。“我希望大家都用这种方式来评估自己的工作,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绩效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能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二十个伙计的脸
许多读过《经营沉思录》的人,都对“二十个伙计的脸”这一篇念念不忘。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松下幸之助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产品去东京联系进货商,那里的进货商看了他的产品说,“这些东西我在本地就能买到,所以你只能以低于本地同类商品价位的价格给我发货才行。”
松下幸之助想想觉得有道理,就准备降一点价卖给那个人。但是当他谈好条件正要走的时候,他看到了旁边站着的那进货商的近二十个伙计,顿时想起了给自己干活的工人。
“可是,突然间我感觉有点不安,一回头看到了在场的将近二十个营业员,全都是小伙计。由于我是头一次来东京销售商品,是他们把我送出来的。我突然意识到,本来定好了以十五元出售的产品,因为我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便宜一元,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大家流着汗水费心费力制造出来的产品,依我个人的意志而随意决定售价是不公平的。我把这个道理想通了。”
于是松下幸之助又转身回去诚恳地说了自己的理由,请求进货商不要压价。进货商最终被他的诚心感动,觉得和这样的人做生意准不会错,自然也就答应了。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文字简单得有点像极了小时候的作文,有读者曾经这样形容看完这篇时的感受:“他并不是要刻意地跟你谦虚,他说的话很实在。他只是悠悠地跟你聊,聊着聊着你皱着的眉头就舒展了,聊着聊着你急促的呼吸就平和了,然后你就会觉得很放松,觉得天总是塌不下来的。”
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作风。日本评论家扇谷正造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经济界”杂志的颁奖晚会中,每位致辞的财经界领袖,都扯个没完没了,令人难忍。最后是松下先生致词:“恭喜各位,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致辞到此为止。我代表出席的各位上台,也代表各位和获奖人握手,与大家共享荣誉。”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心中充满了解放感,这是多么明智的老人,而“共享荣誉”,又是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啊。
他回忆道,世阿弥的“花传书”有三种花:年轻时的花,就是含苞待放的花;中年的花,最燃情绽放的花;而老年的花,则是消谢——隐密的花。而松下幸之助,就是那隐秘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