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刊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过刊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浅析高校图书馆过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加强过刊期刊管理工作一些有益做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过刊资源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81-0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以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为基本特征的。作为图书馆主要文献类型之一的期刊,利用率和流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图书,其中过刊凭借其刊种相对齐全、系统、信息储量大等优势,成为人们查找原始资料,探索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文献信息源。可以说它蕴藏着比现刊更大的情报信息量,所以做好过刊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
一、过刊的特点
所谓过刊,就是现刊流通了1年或2年,甚至3年以后,按一定的标准装订成书本型的合订本,然后按图书处理的办法登记造册,并投入专门书库供读者查阅的一种过期刊物,是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其自身的特点。
1.数量多、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期刊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馆藏的过刊入馆总量也在逐年递增。目前世界上共有各种学术期刊20余万种,其文献量占文献总量的75%,期刊所提供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70%以上。并且随着新学科的诞生,门类的增减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过刊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更新快、信息含量高等优点,这就为过刊资源的建设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更好地利用过刊信息资源创造了物质条件。
2.连续性和完整性。各种期刊出版本身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了过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过刊资源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期刊信息的传播交流以及信息量的保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个图书馆对期刊中学术价值高、资料性强的部分逐年装订成册,收齐入藏,体现了过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馆藏过刊的保存朝精、准、全的方向发展,为高效利用过刊资源提供了物质保障。
3.学科性和系统性。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资料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文献体系。过刊的收藏也是图书馆长期对各个学科、各种门类期刊的收集、归类,并随着社会发展、新学科体系的增加而不断补充和完善。一般情况下,一种刊物涉及的学科往往有5-6个之多,最少的也有2-3个,是读者进行课题研究、专业学习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大量过刊经过整理后的合订本,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体系按序排架,使期刊文献流通有序化,体现了完整的学科性和系统性。
二、高校过刊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过刊资源的闲置。过刊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献资源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以往,在一些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以为过刊乃过期刊物,忽视了它的文献价值,从而造成了过刊资源的大量闲置。过刊的利用状况不理想,大量宝贵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学术研究。
(二)服务方式单一。在服务上,提供的服务方式单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过刊的利用率较低。过刊服务大都只是简单的借阅而不是借出,使过刊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三)装订时间过长。传统的过刊管理制度使这些重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装订期刊需要1-2个月的时间,一般正值第二年初,这时正是毕业生撰写论文之际,他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过刊资料。这种长时间的滞留,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
(四)提供的信息不完整。由于期刊从现刊到装订成过刊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有邮局来刊不全,也有在全年读者阅览、借阅过程中丢失和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因而妨碍了读者的使用。
(五)过刊资源面临环境信息化的挑战。在信息时代,读者服务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质过刊文献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网络环境下便捷的子获取方式所替代。读者可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随时随地访问任何一个图书馆的网站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献信息。这些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息检索环境,这也是信息时代过刊资源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三、加强过刊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和读者认识。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及读者对过刊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使用过刊的重要意义。统计表明,在科研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90%以上来自于各种期刊,而科技文献总量的75%也是通过期刊发表的。[3]较之现刊,过刊的文献价值更显“静态”,更能反映出信息特征的一定厚度,因而更具有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应最大程度开发和利用过刊资源,使过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二)采取多种借阅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为了方便读者,过刊库应向读者开架借阅,读者凭借阅证进入阅览室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有些图书馆只在正常上班时间开放,而有的读者只能在课余时间来过刊库查阅资料,尤其是有些读者在开馆时间内没有看完所需的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实行双重服务模式,针对不同读者实行不同方式,对有些来不及抄写的资料,可借出,对于利用率较高的过刊资料,可缩短借阅期限,加快其周转。
(三)做好期刊的装订工作,尽量不影响读者借阅。尽可能缩短整理装订期,或将装订时间改变在文献使用相对低峰期。为了解决装订与借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在新刊下架到装订成册之间有一个备查期,对利用率高的重点期刊可延期装订上架,到第二年暑假再装订。为缓解过刊装订时无法利用的问题,可在现刊阅览室中设立一个2-3年的现刊库,延长现刊的使用周期,在使用的高峰期减弱后,再对过刊进行整理、装订,减少滞留时间,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四)加强期刊管理,保证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期刊管理过程中,对没有按期到达的刊物,要及时与邮局或编辑部联系,要求尽快补缺。在新期刊上架以后,严格执行期刊管理制度,防止读者在刊物上乱写乱画、撕刊、窃刊等行为,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刊物的完整。
(五)加速过刊信息资源建设。随着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图书馆许多的业务活动都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过刊的管理体制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加强馆藏过刊目录体系建设,建立计算机查询检索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一个重点,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4]期刊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续性、时代性、新颖性的特点,是读者进行学术研究、科研探讨的首选文献,因此,过刊回溯建库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洪湛,论信息时代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4年4月,第四期.
[2]张慧乔,论高校图书馆过刊价值及利用[J].高校图书论坛,2006年9月,第三期.
[3]刘重盈,加强过刊管理提高利用效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4期.
[4]古丽尼沙·木沙,高校图书馆过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作者简介:
李艳明(1980-),女,河北省武邑县人,2004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数理系,衡水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过刊资源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81-0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以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为基本特征的。作为图书馆主要文献类型之一的期刊,利用率和流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图书,其中过刊凭借其刊种相对齐全、系统、信息储量大等优势,成为人们查找原始资料,探索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文献信息源。可以说它蕴藏着比现刊更大的情报信息量,所以做好过刊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
一、过刊的特点
所谓过刊,就是现刊流通了1年或2年,甚至3年以后,按一定的标准装订成书本型的合订本,然后按图书处理的办法登记造册,并投入专门书库供读者查阅的一种过期刊物,是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其自身的特点。
1.数量多、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期刊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馆藏的过刊入馆总量也在逐年递增。目前世界上共有各种学术期刊20余万种,其文献量占文献总量的75%,期刊所提供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70%以上。并且随着新学科的诞生,门类的增减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过刊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更新快、信息含量高等优点,这就为过刊资源的建设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更好地利用过刊信息资源创造了物质条件。
2.连续性和完整性。各种期刊出版本身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了过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过刊资源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期刊信息的传播交流以及信息量的保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个图书馆对期刊中学术价值高、资料性强的部分逐年装订成册,收齐入藏,体现了过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馆藏过刊的保存朝精、准、全的方向发展,为高效利用过刊资源提供了物质保障。
3.学科性和系统性。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资料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文献体系。过刊的收藏也是图书馆长期对各个学科、各种门类期刊的收集、归类,并随着社会发展、新学科体系的增加而不断补充和完善。一般情况下,一种刊物涉及的学科往往有5-6个之多,最少的也有2-3个,是读者进行课题研究、专业学习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大量过刊经过整理后的合订本,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体系按序排架,使期刊文献流通有序化,体现了完整的学科性和系统性。
二、高校过刊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过刊资源的闲置。过刊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献资源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以往,在一些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以为过刊乃过期刊物,忽视了它的文献价值,从而造成了过刊资源的大量闲置。过刊的利用状况不理想,大量宝贵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学术研究。
(二)服务方式单一。在服务上,提供的服务方式单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过刊的利用率较低。过刊服务大都只是简单的借阅而不是借出,使过刊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三)装订时间过长。传统的过刊管理制度使这些重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装订期刊需要1-2个月的时间,一般正值第二年初,这时正是毕业生撰写论文之际,他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过刊资料。这种长时间的滞留,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
(四)提供的信息不完整。由于期刊从现刊到装订成过刊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有邮局来刊不全,也有在全年读者阅览、借阅过程中丢失和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因而妨碍了读者的使用。
(五)过刊资源面临环境信息化的挑战。在信息时代,读者服务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质过刊文献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网络环境下便捷的子获取方式所替代。读者可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随时随地访问任何一个图书馆的网站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献信息。这些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息检索环境,这也是信息时代过刊资源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三、加强过刊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和读者认识。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及读者对过刊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使用过刊的重要意义。统计表明,在科研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90%以上来自于各种期刊,而科技文献总量的75%也是通过期刊发表的。[3]较之现刊,过刊的文献价值更显“静态”,更能反映出信息特征的一定厚度,因而更具有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应最大程度开发和利用过刊资源,使过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二)采取多种借阅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为了方便读者,过刊库应向读者开架借阅,读者凭借阅证进入阅览室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有些图书馆只在正常上班时间开放,而有的读者只能在课余时间来过刊库查阅资料,尤其是有些读者在开馆时间内没有看完所需的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实行双重服务模式,针对不同读者实行不同方式,对有些来不及抄写的资料,可借出,对于利用率较高的过刊资料,可缩短借阅期限,加快其周转。
(三)做好期刊的装订工作,尽量不影响读者借阅。尽可能缩短整理装订期,或将装订时间改变在文献使用相对低峰期。为了解决装订与借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在新刊下架到装订成册之间有一个备查期,对利用率高的重点期刊可延期装订上架,到第二年暑假再装订。为缓解过刊装订时无法利用的问题,可在现刊阅览室中设立一个2-3年的现刊库,延长现刊的使用周期,在使用的高峰期减弱后,再对过刊进行整理、装订,减少滞留时间,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四)加强期刊管理,保证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期刊管理过程中,对没有按期到达的刊物,要及时与邮局或编辑部联系,要求尽快补缺。在新期刊上架以后,严格执行期刊管理制度,防止读者在刊物上乱写乱画、撕刊、窃刊等行为,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刊物的完整。
(五)加速过刊信息资源建设。随着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图书馆许多的业务活动都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过刊的管理体制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加强馆藏过刊目录体系建设,建立计算机查询检索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一个重点,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4]期刊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续性、时代性、新颖性的特点,是读者进行学术研究、科研探讨的首选文献,因此,过刊回溯建库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洪湛,论信息时代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4年4月,第四期.
[2]张慧乔,论高校图书馆过刊价值及利用[J].高校图书论坛,2006年9月,第三期.
[3]刘重盈,加强过刊管理提高利用效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4期.
[4]古丽尼沙·木沙,高校图书馆过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作者简介:
李艳明(1980-),女,河北省武邑县人,2004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数理系,衡水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