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饱就行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我也算得上是一个嗜书者。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也像大多数阅读者一样,渐渐被这个手机碎片化阅读时代“绑了票”。我已经许多年不曾完完整整地看过一部纸质的书籍了。
  然而,我一个爱书的朋友,却一直保持着持书阅读的良好习惯。一本再厚的书,他都有毅力把它读完,写出的书评更是精致出彩,着实让人钦佩。
  朋友说,他看书从不一气呵成。每每看到精彩处,他便会合上书页,留到下次再读。二十多年,一直如此。
  如此的阅读方式,让人奇怪。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书籍热爱者,初捧新书时都有着如饥似渴的热烈,恨不得一目十行,一气读完。可人的精力是相当有限的,一味长时间的阅读粗糙了书籍原本丰盈的内容,也磨去了自己的兴致,最终落得把自己逼到意兴阑珊的地步。渐渐地,坚持捧书阅读这件事便无从谈起了。
  朋友的阅读方式让我有所感悟。看似无足轻重的阅读习惯,却让他在浩瀚的书海里阅尽千帆。对于阅读,他总能恰到好处地在高潮处停驻目光。于是,悬念仍藏在书中,兴致便一直沸腾在心中,继而为下一次的续读埋下了不可抗拒的伏笔。
  还有一个朋友,是人人艳羡的美食家。他有着强烈的口舌之欲,却从不“暴饮暴食”。一道再美味的菜,他最多也只品尝四五口,從不逾越。
  在大家看来,他如此走马观花般的吃法,肯定无法品出菜肴的精髓。可恰恰相反,美食在他口里融化升华,他写的美食专栏圈粉无数,寥寥几语便直戳读者味蕾,让人观之垂涎。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被各种美食宠坏了的人们,个个都在抱怨美味难觅。可在他的口舌之间,却流连着数之不尽的饕餮之味。即使是吃过多次的一道老菜,他也能品出别样的滋味。
  他说,胃有空间,心灵才有空间。面对再美的一道菜,都要给味蕾留一点余地,只有做到不贪恋,菜肴才会对味蕾产生醇厚而长久的吸引力。正所谓,恰到好处的品尝才是美食之道。凡暴饮暴食者,皆是囫囵吞枣,吃饱了就只想着如何让阻塞在胃里的食物快点消化,却忘记了回味美食入口时的那份美好。于是乎,再美的食物,在暴食之下也变得使人印象平平,惊不起任何的波澜了。
  半饱就好。呵护好自己的肠胃,让精神处于一种半饥渴状态,才能在每一口美食入口时获得最大的享受。因为半饱,当你在下一个街口发现了新的美食的时候,才不至于胃口没有了容量。
  同理,半饱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俗话说,吃饭要吃七八成,做事要留三四分。无论是读书者恒久坚持的感悟,还是美食家给味蕾留有余地,皆诠释的是同一个道理。
  半饱其实就是一种面对诱惑时的不贪恋,短暂的驻留之后,前方会有更好的风景。半饱更是一种对待生活时的不苛求,对所做之事度以分寸,不多不少,适可而止。回首看时,你就会发现,人生容驻的是一个丰润的世界。
  摘自《城市金融报》
其他文献
如果作理性的分析,一个女人,既然是仅属于女性的人,其形象的美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每一个男人,包括最理性者,见到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漂亮的女人,没有不产生异样感觉的。  任何男人,不管说与不说,还是以外表的感觉首先对一个初识的女人采取态度,恋爱中的“一见钟情”,被歌颂得十分美妙,一见钟情的当然是外貌。  而有些女人呢,习惯了拿自己的漂亮去取悅男人,“为悦己者容”,瞧,说得似乎
期刊
第一次在田地里见到番薯开花,我很惊讶:“这不是牵牛花吗?”番薯花开在缠绕的番薯藤中,像极了牵牛花。再仔细瞧了瞧番薯的叶子,以前没注意,这会儿仔细看竟觉得与牵牛花的叶子也有几分相似。  “莫非番薯和牵牛竟是近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上开始搜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番薯和牵牛同属旋花科,难怪如此相像呢!  查过资料才知,原来番薯开花不仅不结果,反而更加浪费土质营养,影响收成,所以它开花算是不
期刊
2017年下半年,著名电影演员余男出演的动作犯罪悬疑片《引爆者》、国内第二部3D动作战争电影《战狼Ⅱ》在全国先后上映。2018年1月,她主演的电影《西北风云》引起了众多观众的热议。余男囊括了中国百花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包揽过巴黎、杜威尔、芝加哥等国际电影节影后。然而,她的光环背后却是一场一场的激情戏。  一  余男拍过一组时尚大片,叫《大地的孩子》。她是全裸出镜的,惊呆了海内外的目光。作为第一
期刊
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妈妈,或精致,或邋遢;有的开车,有的骑着小电驴;有的沉着,有的心急火燎。只需瞄上一眼,大概对她们的职业、教育背景、性格特点会有些许了解。  让我惊艳的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个瘸腿的女人,四十多岁的样子,一脚深一脚浅地,虽然衣着朴素,但总穿着体面的裙子,涂着暗红唇彩,黑丝袜,高跟鞋,剪着齐耳短发,一副凛然自重的样子。每次看到她,我都肃然起敬,凝望许久。  同样的,也
期刊
她保持着一种沉默  若有所思  我得意地望她  望她一低頭的轻秋  望她一瞬间的窃喜  有些伤感,不太明显  在这个秋天  我想起某些幸福的事  摘自《辽沈晚报》
期刊
01  有一次,被一个读书类的活动方邀请去做嘉宾,然后偶遇了我超喜欢的民谣歌手。  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请我们几个嘉宾小范围聚了个餐。  我兴奋地告诉他,他所有的作品我都听过,最早期的作品略显生涩,现在的作品情绪调动的速度就快多了,越来越完美。  “你当真这么觉得?”他突然皱着眉头反问了一下,看我愣在那里,又不好意思地悻悻补充说,“我其实近几年的作品全靠激烈的情绪在硬撑,没什么灵魂。”  然后,他给
期刊
那一年,她病了,他用板车拉着她去镇上找诊所看病。说了一箩筐的好话,掏出口袋里所有的硬币,郎中终于给她打了针,再塞给她两服黄竹纸包着的中药。  他拉着板车往回走,她依旧坐在板车上。穿过一条小街,向右拐,再穿过一条街,好香好香的气味儿飘过来,飘过来。他狠狠咽了口唾沫,迟疑几秒,止了步,回头:“你想吃油条不?”  板车上的她本来也在偷偷咽唾沫,忽儿听到他的问话,愣了愣,摇头:“不吃,不想吃。”她摁摁布包
期刊
明明从来没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每个月,会有固定的钱打入他的账户。可是,每次他拿到这笔钱,都会既开心,又难过。  他开心,因为他又得到了资助,可以进一步去完成学业。难过,是因为他会想到去世的父亲。父亲在的那空,靠捡破烂养活他自己和明明。那个时候,风里来,雨里去,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那个时候,日子比现在还要苦。父亲时常说,如果他有健全的手脚,绝对不会让明明受苦。可是,现实是,父亲是个瘸腿加上少只手的残疾
期刊
假如你出门在外,又是孤身一人,黄昏时候,在陌生的城市投宿客店,看着窗外暮色四合,他乡的万家灯火逐渐亮起,你也许会感觉到有一种惆怅与寂寞慢慢爬上心头,弥漫开来。这个时候,你会掏出手机,打开电脑,上网,发帖,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吗?漫漫长夜,你需要消磨时光,排遣寂寞。  遥想一千年前的孤独旅人,人在客栈旅店,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与朋友圈,又当如何排遣愁绪?唐宋时代流行的方式,是在旅
期刊
我们遇见快乐,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便乐得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快乐在何处呢?  她或许在某个转角,或许躺在云朵上小憩,或许在某本书上的某一页,又或许悄悄跟在你的身后,想要吓你一跳。不管怎样吧,当你发现她,她总是扬起嘴角,大大地挥手说:“好巧呀!”于是你也乐了,眉眼含笑,道:“好巧啊,快樂。”  快乐她真像个小姑娘,漂亮,机灵。我曾在角落里见过一株桃,花娇羞地对着我笑,满目繁华。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