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盏灯亮着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iany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梦想很廉价的年代,我有过很多梦想,几乎都与青春有关。青春如沙,在掌中攥得再紧,也终究是会流散的。梦想亦然,一直游离于“万一实现了呢”的侥幸中。唯有“小书房”这个梦想,在现实中扎下了根,成为了生活的执念。
  童年的小书房是一只躺在床底的纸箱,每次拖动,几只蟑螂总伴随着扯落的纸皮跃出;大学时外出求学,小书房成了靠墙而立的窄书架,书与稚嫩的家当共享着贫瘠的空气。毕业后我搬过十次家,那些岁月并不安好,贫困、坚忍与舍弃成了生活的主题,人心一点点地坚硬起来,唯一没抛弃的是小书房,沉重的纸页在生命里叠加,最终垒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塔,高擎着那一星一点还可称之为梦想的灯火。别人问我,这么多的书,为什么不扔了呢,搬家不累么?呃,毕竟我是个话唠,想解释的很多。首先,我想说,多么,不过几箱,离我想要的,差太远。其次,书怎么能扔呢。再者,累么,当然累,累并快乐着……但最终我只是笑笑应和了两句,并没有如老朽孔乙己般絮叨。是啊,读书那么私人的事情,为什么要解释呢? 偌大的城市,熙熙攘攘,孤独的人如履薄冰,无数过客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你不知道你可以留得住谁。唯有一书、一茶、一桌、一方角落,是可以留得住的奢侈。我可能因为心里有话要说,因为有压不下的物欲需要沉淀,因为对这个世界仍有很多不解,便只能将喂不饱的灵魂扔进书页里流浪,在字里行间寻找生命的真谛。对于生命,有些答案显而易见,我便在不同的讲述方式里寻觅,而有些答案晦涩难懂,我便学着变换解读的视角。我一度在文字的迷宫里失去了方向,触目所见,全是迷雾。文字如刀剑,割伤对尘世无知的幻想,又如骨骼伸展时暗藏的阵痛,痛着痛着,便成长了。我开始知道有些书里写的不一定是真的,有些书喜欢言过其实,有些书热爱典型与拔高,有些书专注于温暖人心……但它们都共同地發人深思,维系着某种被称为“真理”的美好。渐渐地,阅读就再也不需要什么原因了——我习惯了,不读不行,可是也不至于矫情到说“不读会死”,读书成了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活环节,就像吃早餐,都知道对身体很好,可是偶然一天忙得来不及啃上一个僵硬的包子,也说不上痛苦。
  抱团取暖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大概是孤独久了,干什么都是寂寞的。我越来越多地在看书的时候陷入无意识状态的沉思。我想,我还是需要朋友的。源于这样的私心,2012年底,我开始在小城里组建一个叫“交换阅读”的松散组织。我在网上发活动公告,组了一个QQ群,厚着脸皮去借活动场地。第一期的“交换阅”读沙龙来了三个人:我,我的一个朋友还有她丈夫。然而我坚持下来了,如同对小书房的偏执,反正再差,差不过一个人,而我一直一个人,我输得起。不很严格地执行着两周一期的书会活动频次,“交换阅读”慢慢地有了朋友,有些人来了,直到现在也没有离开,更多人只是来过。在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手捧一本书,或细细念白,或高谈阔论,或争锋相对,或嬉笑怒骂,看时光在身后碎成诗。到2018年,“交换阅读”办了将近6年,在柴米油盐的羁绊下时断时续,但一直都在。我不很用心地把这件事情也做成了一个习惯。我说不很用心,因为我一直纵容着书会以一种很不严肃的状态存活,我允许迟到,接受空降,欢迎插科打诨,默许交流跑题,也没有强制的阅读任务,甚至时刻准备随时结束或一直下去——书会可以一直美好地延续下去,也可以在某一天不再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也可以在某个成熟的时刻换另一个婆家,这并不重要。我不想把“交换阅读”变成一个负担,不管对参与者还是对组织者而言,阅读本身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在声色犬马中独自优雅的生活方式。
  年岁渐长,我终于在冰冷的城市里打拼出四堵属于自己的墙,房门一闭,迎上一个温暖的怀抱,便是家。小书房的夙愿也终于成了真,我拥有了两堵列满书的墙,在每个房间都打造了阅读角,那里都有舒适的靠枕和明亮的灯。生活当然并不尽如人意,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常常竭尽全力地活着,我上班,为从不间断的工作任务而焦头烂额,我照顾孩子,为无理取闹的哭喊而心力交瘁,然后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点亮某个房间里一盏暖暖的灯,回到书页里潜行。我当然累,可是我毕竟还活着。我尽最大的努力去抵抗本来庸俗如死水的日子,去构建心底一个特别富足的角落。
  岁月一朵谢了一朵荣,青春被碾得七零八落,唯有在逐渐垒高的书堆里,我得到了安慰。
  推荐的诗
  不再问你:“要什么?”
  也不再问自己:“去哪里?”
  满城灯火突然出现
  又退向很远 我仍停留在
  那个路口 并不凄凉
  现在 减少出门
  不再看日历
  忘记死亡这回事
  天空越来越高
  高过昨天的一切
  我活得内心愚笨
  看上去却如此聪明
  ——节选自 翟永明《重逢》
其他文献
糖果糖果真好玩,你来我往拿糖果。你一颗来我一颗,算算最后多少颗。宝宝,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拿糖果,看一看谁说得对,比一比谁的算式卡最多。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6岁幼儿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游戏规则  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坐好,每人分5颗糖果放在围裙上。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方式决定谁先开始拿糖果。赢的人先从对方的围裙里拿走糖果,做减法;再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来到啦!已经大班毕业的宝宝该如何快乐而又充实地度过入小学前的假期呢?作为一名预备小学生,宝宝学会如何规划时间了吗?爸爸妈妈不妨和宝宝一起,制作一份“暑期计划书”,让每一个瞬间都有意义地度过!  我来想一想  将一天的时间进行分段,从生活、学习、运动、兴趣等方面具体安排活动。例如:计划在哪个时间段休息,在哪个时间段锻炼,在哪个时间段看书等。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因为充足的睡眠可是长
夏天到了,家里的风扇开始呜呜地转起来。虽然很多家长认为风扇是危险的、宝宝不能靠近的家用电器,但宝宝对这个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的“小家伙”却颇有兴趣。今天,不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跟风扇玩玩游戏吧。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6岁幼儿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宝宝面对风扇会有更多有趣的想法和玩法,家长要多给宝宝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哦。  风扇借由
夏天的草丛里,蚂蚱在跳来跳去,宝宝是不是被它吸引了呢?《飞啊!蚂蚱》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蚂蚱弱小却勇敢的特点。书中的画面非常有冲击感,巨大的蚂蚱、直直的大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宝宝,今后的小学生活中你会面对很多未知的挑战,希望你能像蚂蚱一样,打开翅膀,飞向远方!  行动依据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下,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步强调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就生活环境提出了愈加高的需求.此种背景下,革新建筑设计技术与材料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