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学校的学科管理水平,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下辖16所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启动了“优质学科校”建设工程。根据学科类型,“优质学科校”又具体分为“语文优质学科校”、“数学优质学科校”和“科任优质学科校”,其中,“科任优质学科校”是指除语文、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优质的学校。
认定标准
1.学科管理有特色。学校要想申报某一学科的“优质学科校”,必须在该学科的管理方面有思路,教学方面有特色,科研方面有成果,有市级以上获奖论文,有市区级研究课、获奖课、展示课。
2.形成学科骨干群。申报“语文优质学科校”和“数学优质学科校”的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要占该学科任课教师总数的1/3以上;申报“科任优质学科校”的学校,骨干教师要占学科任课教师总数的1/2以上。根据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把课分为A、B、C、D 四个等级。每个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四节A级课,其他教师的课大部分要达到B级,C级课要在10%以下,无D级课。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学校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要有整体规划,要将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每位教师的基本功考核成绩进行累计。骨干教师的基本功考核应达到优秀。
4.学生的学习质量高。学校要建立起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学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要求合格率达到99%以上,低年级优秀率达到75%以上,中年级优秀率达到55%以上,高年级优秀率达到35%以上。
认定过程
1.学校提交申报方案。学校要认真分析本校的教师队伍情况,挖掘本校的学科优势,拟定申报方案。申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对该学科教学、管理状况的整体分析,包括教师队伍状况、教学改革状况、学生学习质量状况、学科管理状况等,既要分析出学科的优势所在,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包括:确定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制定教师基本功的培训计划及考核办法,制定学生的学习质量监控方案。(3)列出方案的实施进程表,包括:方案的实施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2.学区对申报校进行考核。学区成立“优质学科校”考核小组,由学区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干部任副组长,聘请学区内优秀校长和市级骨干教师为考核小组成员,聘请区教研员为指导专家。考核小组主要负责:(1)对申报校的骨干教师的A级课进行认定。(2)采用抽听课的方式,对申报校的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3)检查申报校的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情况。(4)通过统一测试,检查申报校学生的学习质量。
3.召开“优质学科校”认定会。在上述几项考核内容均达标的基础上,学区组织召开“优质学科校”认定会。在认定会上,申报校的校长要作优质学科管理的专题汇报,骨干教师代表现场展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最后由学区对申报过程、考核结果给予认定,并颁发奖牌。已被认定的“优质学科校”,学区一次性奖励5000元,用于该校的学科建设及教师培训。
跟踪管理
学区每学期对“优质学科校”进行回访调研,调研的重点内容包括:学科教学改革点的突破与进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保持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持与提高。对出现滑坡现象的学校,学区提出警告,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学区将再次回访。“优质学科校”每年要组织一次学区级以上的学科教学研讨会,以展示本校的教学改革成果。
建设成效
1.促进了学校对学科的精细化管理。“优质学科校”的标准包括学校的学科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各个方面,体现的是一所学校某一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在申报“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科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找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不足,选准学科改革的突破口,这个过程促进了学校对学科的精细化管理。
2.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在争创“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各校都非常重视对新课标的解读与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化对课标新理念的理解。例如:劲松四小开展了“课标导读活动”,由本校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课标进行导读,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平小学开展了“一荐、一问、一辩”活动,由一位教师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并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提出问题,请全体教师答辩。有的学校针对落实新课标中遇到的难题,组织辩论会,使大家在辩论中澄清认识。这些对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因此,很多学校也在想方设法把二者结合起来,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例如:沙板庄小学结合期末考试情况,运用反思策略,组织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大家围绕“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展开研讨。垡头二小引导教师设计教学质量自控方案,教师出自测题,检验教学效果。针对自控方案中的问题,组内教师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3.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在“优质学科校”的建设过程中,各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了以教研组、学科大组、科研专题组为单位,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校本教研机制,探索出了许多具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例如:教学个案分析式、组内交流反思式、骨干讲座启发式、干部思考引发式、分层病理分析式、选点反思调控式等。很多学校围绕研究主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研究特色,例如:垂杨柳中心小学在争创“语文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重点研究语文教学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形成了本校的特色;南磨房中心小学在争创“数学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劲松二小重点研究“数学开放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垂杨柳四小建立了“问题积累”制度,每位教师每周积累1~2个问题,提交教研组同伴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学校,学校将“问题悬挂”,在学校大教研组中研究解决,对还有困难的问题,请有关专家指导解决。
在评课方式上,一些学校采取“一课多评”、“多课异评”的方式,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所谓“一课多评”是指针对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比如:可以从“工具性、人文性”这个角度评,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评,也可以从“自主、合作、探究”这个角度评。所谓“多课异评”是指针对不同的课,同一个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
4.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在“优质学科校”的建设过程中,各校积极组织学习交流会、个案反思会、资料展评会等,并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教师个人学习资料库,教师之间可互相访问,转载材料,实现资源共享。一轮一轮的专项基本功培训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有大幅度的拓展和提高。
认定标准
1.学科管理有特色。学校要想申报某一学科的“优质学科校”,必须在该学科的管理方面有思路,教学方面有特色,科研方面有成果,有市级以上获奖论文,有市区级研究课、获奖课、展示课。
2.形成学科骨干群。申报“语文优质学科校”和“数学优质学科校”的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要占该学科任课教师总数的1/3以上;申报“科任优质学科校”的学校,骨干教师要占学科任课教师总数的1/2以上。根据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把课分为A、B、C、D 四个等级。每个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四节A级课,其他教师的课大部分要达到B级,C级课要在10%以下,无D级课。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学校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要有整体规划,要将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每位教师的基本功考核成绩进行累计。骨干教师的基本功考核应达到优秀。
4.学生的学习质量高。学校要建立起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学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要求合格率达到99%以上,低年级优秀率达到75%以上,中年级优秀率达到55%以上,高年级优秀率达到35%以上。
认定过程
1.学校提交申报方案。学校要认真分析本校的教师队伍情况,挖掘本校的学科优势,拟定申报方案。申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对该学科教学、管理状况的整体分析,包括教师队伍状况、教学改革状况、学生学习质量状况、学科管理状况等,既要分析出学科的优势所在,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包括:确定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制定教师基本功的培训计划及考核办法,制定学生的学习质量监控方案。(3)列出方案的实施进程表,包括:方案的实施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2.学区对申报校进行考核。学区成立“优质学科校”考核小组,由学区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干部任副组长,聘请学区内优秀校长和市级骨干教师为考核小组成员,聘请区教研员为指导专家。考核小组主要负责:(1)对申报校的骨干教师的A级课进行认定。(2)采用抽听课的方式,对申报校的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3)检查申报校的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情况。(4)通过统一测试,检查申报校学生的学习质量。
3.召开“优质学科校”认定会。在上述几项考核内容均达标的基础上,学区组织召开“优质学科校”认定会。在认定会上,申报校的校长要作优质学科管理的专题汇报,骨干教师代表现场展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最后由学区对申报过程、考核结果给予认定,并颁发奖牌。已被认定的“优质学科校”,学区一次性奖励5000元,用于该校的学科建设及教师培训。
跟踪管理
学区每学期对“优质学科校”进行回访调研,调研的重点内容包括:学科教学改革点的突破与进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保持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持与提高。对出现滑坡现象的学校,学区提出警告,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学区将再次回访。“优质学科校”每年要组织一次学区级以上的学科教学研讨会,以展示本校的教学改革成果。
建设成效
1.促进了学校对学科的精细化管理。“优质学科校”的标准包括学校的学科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各个方面,体现的是一所学校某一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在申报“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科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找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不足,选准学科改革的突破口,这个过程促进了学校对学科的精细化管理。
2.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在争创“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各校都非常重视对新课标的解读与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化对课标新理念的理解。例如:劲松四小开展了“课标导读活动”,由本校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课标进行导读,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平小学开展了“一荐、一问、一辩”活动,由一位教师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并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提出问题,请全体教师答辩。有的学校针对落实新课标中遇到的难题,组织辩论会,使大家在辩论中澄清认识。这些对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因此,很多学校也在想方设法把二者结合起来,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例如:沙板庄小学结合期末考试情况,运用反思策略,组织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大家围绕“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展开研讨。垡头二小引导教师设计教学质量自控方案,教师出自测题,检验教学效果。针对自控方案中的问题,组内教师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3.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在“优质学科校”的建设过程中,各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了以教研组、学科大组、科研专题组为单位,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校本教研机制,探索出了许多具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例如:教学个案分析式、组内交流反思式、骨干讲座启发式、干部思考引发式、分层病理分析式、选点反思调控式等。很多学校围绕研究主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研究特色,例如:垂杨柳中心小学在争创“语文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重点研究语文教学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形成了本校的特色;南磨房中心小学在争创“数学优质学科校”的过程中,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劲松二小重点研究“数学开放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垂杨柳四小建立了“问题积累”制度,每位教师每周积累1~2个问题,提交教研组同伴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学校,学校将“问题悬挂”,在学校大教研组中研究解决,对还有困难的问题,请有关专家指导解决。
在评课方式上,一些学校采取“一课多评”、“多课异评”的方式,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所谓“一课多评”是指针对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比如:可以从“工具性、人文性”这个角度评,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评,也可以从“自主、合作、探究”这个角度评。所谓“多课异评”是指针对不同的课,同一个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
4.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在“优质学科校”的建设过程中,各校积极组织学习交流会、个案反思会、资料展评会等,并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教师个人学习资料库,教师之间可互相访问,转载材料,实现资源共享。一轮一轮的专项基本功培训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有大幅度的拓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