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花色素染料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分子1,并将其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溶液中加入硫化氢时,因硫化氢对探针分子1中苯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05038),湖南大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0007,20140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16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花色素染料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分子1,并将其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溶液中加入硫化氢时,因硫化氢对探针分子1中苯并吡喃部分的亲核加成破坏了其共轭体系,导致720 nm处的近红外(NIR)发射荧光强度降低.同时,其加成产物含有完整的半刚性香豆素荧光团,在503 nm处的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由于探针1的发射波长与半刚性香豆素的发射波长不同,因此在加入硫化氢前后有两个完全分离的发射峰,实现了对硫化氢的有效比率检测.当加入4.0μmol·L^-1硫
其他文献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潜伏期2~5d。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干燥后2~3d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炭沉积的活性炭样品在吸附CH4和CO2上不同的表现,发现吸附的选择性和温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吸附选择性上升的同时,样品对于两种气体的吸附容量都有着
为了提高铜离子检测的灵敏度,以氯仿和二乙胺为前驱体,通过温和的一锅合成法快速合成了红色荧光碳量子点,并对该碳量子点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EDTA对
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现在认为生物法固定CO2是地球上主要的有效固碳方式。与此同时,能源紧缺成为全球性问题,发展低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和生物
以粉体石油焦基吸附剂为原料,聚乙烯醇为黏结剂,采用冷压法制备型炭甲烷吸附剂。实验考察了预湿水量、PVA加入量、成型压力、成型时间等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测量了粉体炭与型炭床
采取基于核函数偏最小二乘法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KPLS-GPR),对复杂的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和出水悬浮固形物(SS)质量浓度进行预测.首先,采用KPLS的潜变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以降低数据维度,优化数据结构;其次,建立潜变量与输出变量的GPR回归模型.基于某工厂造纸废水数据进行仿真试验,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基于偏最小二乘潜变量的预测模型(PLS-ANN)及基于
选择Evotherm^3G和EC120两种温拌剂加入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配制温拌沥青.采用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短期老化前后温拌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对沥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化生产中的普遍现象,委托代理问题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都对委托代理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了委托代理理论问题产生
以Na2WO4、Mn、M(M=Ce,Bi,Sr,La)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W-Mn/SiO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XRD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