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以兜售各类社会化考试答案为晃子的诈骗警情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随着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英语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社会化考试的相继举行,以及新一轮相关社会化考试报名工作的启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参考人员顺利“过关”的强烈愿望,以及“赌一把”的侥幸心理,打着兜售各类社会化考试答案的晃子实施诈骗,屡有得手。被害人不仅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其网购答案的行为也影响了国家社会化考试的公信力,情节严重的还将触犯法律。
  2016年3月初,家住常州的杨女士在上网搜索2016年江苏省省考答案时,收到一个消息称可以卖答案,杨女士遂通过QQ与对方联系,对方称两门试题的答案共要3000元。3月6日,杨女士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账户转账3000元。3月11日,杨女士收到两个带密码的文件,后又被对方以支付不泄密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9000元。杨女士按照要求转账后,对方将其QQ拉黑,杨女士发现被骗,向警方报案。无独有偶,3月24日,家住南京的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对方称自己有职称英语的资料,要王先生加一个QQ号码,王先生加了对方QQ,按照要求,向对方账号汇款700元后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个加密压缩包,王先生问对方要密码,对方称需再交1500元保证金,才能告知密码,于是王先生将1500元转给了对方,谁知发现还需要另一个密码,这才意识到被骗,损失共计2200元。
  这类警情中,受侵害对象主要是报名参加各类社会化考试的考生,涉及面广泛。作案时间集中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职称英语考试等社会化考试报名工作启动后至正式开考前,作案成员一般不固定,以单独作案、结伙作案居多。作案工具相对简单,仅需电脑、手机、银行卡等。
  主要作案手法
  其一,非法获取考生信息,逐一推送诈骗信息。不法分子首先通过各类非法手段大肆搜集、获取报名考生的姓名、手机号码、报考类别等个人信息;其次通过发送手机短信、QQ讯息、微信消息的方式,向考生推送“提供考试资料”“出售考试原题和答案”等信息。
  其二,广泛发布虚假广告,“广撒网、多敛鱼”。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上相关考试网、QQ群、微信群等平台,加载弹出窗口,广泛发布“提供考试答案”的虚假广告,引诱一此法制观念薄弱、投机取巧的考生上当受骗。
  其三,惯用雷同诈骗剧本,得手即刻踪迹全无。此类诈骗案件手法简单,惯用雷同诈骗剧本,一旦被害人主动联系对方(大多以加QQ好友的方式),即按照先收取答案费或定金、再发送加密文档或压缩包、再索要保密费或保证金等步骤引诱被害人入圈套,最后,一而再、再而三要求被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以达到其诈骗目的。嫌疑人得手后,立即将被害人QQ拉黑,相关手机号码无法接通。
  这些自称有试题答案的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考生和家长的侥幸心理图谋诈取钱财,不仅使考生蒙受经济损失,也扰乱了正常的考试秩序。警方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心存侥幸,决不能相信兜售答案的网络或电信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其他文献
日前,安徽泗县瓦坊乡村民刘某某集资诈骗370多万元,携款潜逃6年后终落法网。自2008年至2011年期间,泗县瓦坊乡村民刘某某以在浙江等地建设国家扶持的"阳光工程"项目名义,以回报高利息为诱饵,通过各种欺诈宣传手段,在瓦坊乡及其周边村庄30多位农民中诈骗集资370多万元。自2011年5月起,当集资人员找刘某某要钱时,刘携款潜逃。
近日,临邑警方经过四个月艰苦奋战,转战湖北、广州、安徽、河北多省市,成功侦破一起利用互联网伪造、出售、购买、运输假币案,缴获假币12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公安部为此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2015年11月9日,临邑县一出租车司机在其车内发现乘客遗落的一个快递包裹,打开一看竟全是面值为10元和20元的人民币,司机立即拨打电话报警。经过民警初步调查,发现包裹内的钱币均为假币,共计4100余元。对此
对在工作现场发生猝死的农民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现场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职业中毒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