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职业要领是倾听,自己少说,让来访者多说,因为只有了解尽可能多的细节,才能对来访者的苦恼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但是,从业十多年来,我感觉自己慢慢失去了倾听的耐心,因为很多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总是用成人的逻辑来衡量孩子,有的甚至在来之前就已经断定孩子有心理疾病。他们的眼神非常固执,仿佛在说:“孩子没病我干吗来找你?”如果我说父母的无知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敌,想必要激起他们的愤怒,但事实正是如此。
下面三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我想用这三个故事说明两点:第一,父母有义务、有责任了解孩子的世界;第二,在此之前,要对孩子的世界怀有敬畏之心。
城堡里的孩子
韦威是一个8岁小男孩,跟他的妈妈和外婆住在一起。韦威的妈妈对我说,韦威很古怪,有精神方面的障碍。我试着跟韦威交流,但小家伙显然把我的询问当成了提问,机械地应付,不愿多说。为了摸清他的心理,我把他领到沙箱前,让他自己做游戏。
所谓沙箱,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木头箱子,里面装满沙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供孩子们在里面创造他们的想象世界。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真实的愿望和困惑。沙箱治疗是荣格学派的一种治疗手段。
像别的孩子一样,韦威在沙箱前显得很兴奋,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我笑笑说:“这是你的工地,赶快开工吧。”然后我离开。半个小时后,我回到沙箱前,不禁大吃一惊:韦威建造的城堡如此复杂、精密!他在城堡外围挖了很多条壕沟,蜿蜒曲折,森严壁垒,城堡内布置了很多暗道,与壕沟相通,还有许多可以躲藏的地方。他一边撅着小屁股加固城墙,一边告诉我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每一条壕沟都能通向几条暗道,每条暗道里又有多少个机关和道具,他用机关阻挡侵犯者,而道具是用来伪装自己的,好让别人找不到他。在城堡的背面,他砌了一个保险箱形状的东西,打开保险箱,里面还有一个保险箱,再打开,里面还有一个保险箱……“这样最安全。”小家伙郑重地对我说。
在韦威忙活的时候,他的妈妈告诉我:“这孩子行为怪异,怪就怪在他常常躲起来,让家人找不到。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害怕什么东西。”
那天以后,韦灵每个星期都会来诊所,每一次他都会打造一个比上一个更复杂的沙箱城堡,还在城堡周围布置了卫兵和暗哨,层层叠叠,戒备森严。我从不打扰他的工作,只在一边静静观看。
我把沙箱城堡的事说给韦威的妈妈听。她不屑地说:“玩沙子,哪个男孩子不会!有本事给我拿回一张‘双百’成绩单呀!”
有一天,韦威用一块很大的布,把他的城堡罩了起来,目视着我说:“太阳这个智者钻到了布的下面,发现了一切秘密。”我假装听懂了他的话,冲他微笑、点头。他很安静地坐在沙箱旁边,不知在想什么。
大约半个小时后,韦威把布掀开,像是被自己的作品震住了。他像第一次发现这个城堡一样,惊讶地察看里面的一切。突然,他哭了起来。哭完之后,他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一旦你告诉别人一切是怎么做的,一切就失效了。一旦你把你的藏身之处透露给别人,你就再也藏不回去了。”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毁掉了他的城堡,以及城堡里机关重重的防御设施。
这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故事。原来,韦威的妈妈和外婆都是操控性很强的人。他不得不把他的想法深深地藏起来,这样他才能免受妈妈和外婆的侵犯。为了在一个充满操控、充满暴力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纯真本性不被摧毁,这个8岁的小男孩激发了自己非比寻常的创造力。他最后毁掉自己的城堡,表明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保护措施都将归于失败,他无力与成人世界抗衡。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们很脆弱,却会在心里飞翔。遇到坏天气,他们会本能地躲避,保护自己,以使自己有机会东山再起,但为什么“坏天气”偏偏是父母制造的呢?
我劝说韦威的妈妈接受心理治疗,但她很不礼貌地拒绝了。她说有问题的是孩子,不是她本人。
娃娃屋的晚上
小雨是一个7岁女孩,非常胆小,天一黑就开始害怕,经常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所以她的妈妈带着她来见我。
经过几周的时间,在我的咨询室里,我和小雨之间建立了很深的默契。我所做的就是像一面镜子那样,无论她跟我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做出忠实而积极的反应;无论她的问题多么幼稚,我都认真回答;无论她的要求多么荒唐,我都尽量予以满足,实在满足不了,也要给她一个满意的解释。她喜欢我这样,跟我说话越来越多。
咨询室里有一间专门为女孩子准备的游戏室,里面有很多玩具,各式各样的小家具、大大小小的布娃娃、表情各异的小木偶等等。有一天,小雨在游戏室忙了一下午,非常仔细地搭建一个娃娃的屋子。娃娃屋里有一张大床,所有的布娃娃都躺在上面。
小雨在娃娃屋的旁边摆了两把椅子,拉我过去,严肃地对我说道:“好了,现在是晚上了。你坐这里,我坐这里。”于是,我们两个一人一把椅子坐下,面对着那个娃娃屋。小雨悄声对我说:“嘘!这是娃娃屋的晚上哦。”然后就什么话也不说了。我们就这么坐着,至少坐了20分钟。小雨一直大睁着眼睛,非常专注地盯着那个娃娃屋看。
那个下午我什么也没做,只是陪着小雨坐在那里,盯着娃娃屋看,直到小雨的妈妈来接她回家。
第二天一早,小雨的妈妈打电话给我:“你昨天做了些什么?”
我一惊,忙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小雨的妈妈说:“整整一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天黑了以后,小雨很开心地上床睡觉,并且一晚上都睡得很好,没有做噩梦,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当小雨在内心建立起对我的信任之后,自然而然地,她的内心发出一个声音:“好,我要来面对我的恐惧了。”所以她为自己搭了一个娃娃屋,并强调了夜晚的时间。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娃娃屋看了20多分钟,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但我知道她需要我。借助我这个让她信任的成人的强有力的陪伴,她在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她成功了!多么有勇气的小姑娘!我不得不惊叹: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果然!
其实,除了耐心地陪伴,我什么也没有做。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治愈身心伤痛的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便是让她身边有一个愿意100%关注她、全身心陪伴她的成人,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纠正,没有任何批评,没有任何评断。很遗憾,这个人是我,而不是她的父母。
肩负重任的小男孩
小波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读小学三年级。小波妈妈说:“这孩子是个捣蛋鬼、破坏大王,顽皮得不得了,只要醒着就动个不停,真让人头痛死了!学校老师拿他没办法,说他得了多动症,非让我带他来不可。”
妈妈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小波还算安静,时不时惭愧一下或做个鬼脸,可不到十分钟,他就不耐烦了,左顾右盼,尝试挣脱妈妈的手臂。妈妈还没介绍完情况,小波就把墙角的玩具箱翻了个遍,为了够到天花板上的气球,他把凳子摞到椅子上,摇摇晃晃地想爬上去。
我平静地与小波打招呼:“嗨,你看起来很忙哦!”
小波匆匆看我一眼,好像没时间答理我,敷衍道:“是啊,我真的很忙啊。”
“那么,是什么事让人忙成这样?”
“我甚至没有时间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真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小家伙用大人腔说。他边说边用手指指向窗口,似乎他伟大的事业在世界的另一头。
我顺着小波指的方向庄严地望过去。虽然我什么也没看到,但是我还是陪着他坚定不移地望向那个方向。
过了好一会,小波停了下来,看样子想要聊聊。我忽然感觉到,他的神情里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庄严感。他对我说:“在那里,有一项重要而秘密的任务,非常艰巨,几乎无法完成,简直把我累坏了,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因为那是我的使命!”然后他说出了那个神圣的使命。那真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和伟大的使命,但是我不能说出来,因为我答应小波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妈妈。
我很认真地对小波说:“的确,那项任务很难,不过,非常了不起!”
但是,令我遗憾的是,小波对我说出他的秘密时,他的母亲目瞪口呆地站在我们背后,而当她听见我居然用赞赏语气与她的儿子对话时,更加目瞪口呆了。
我甚至现在还在后悔,当时为什么那么专注,居然没注意到身后有人。如果小波的妈妈不在场就好了,她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胸怀接受孩子的异想天开,而我也没有机会帮她具备必需的知识和胸怀。可能我给她的印象太业余,又或许太纵容孩子,那天,她执意要带走小波。我等了好几天,再没见到小波。事实上,小波身上拥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或者说,他有一双隐形的、特别强壮的翅膀,令我印象深刻,至今不能忘怀。
我曾多次设想,如果小波回来,我一定会帮他认识那项伟大使命的意义。他年龄还太小,只能感觉到事件的不同,却不能用语言说出其中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对于他一生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是的,小波是个非常顽皮好动的男孩,但是,如果我们能尊重他的天性与灵性,就会发现在他身上有一股10岁孩子少见的坚毅和使命感。如果他的母亲能够看到这一点,好好守护这个难得的优秀品质,那么小波可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相反,如果这个优秀品质得不到关注,甚至被视为缺点,被无情地压抑,那么小波迟早会将激情积攒到相当大的强度,不是作为善的力量脱颖而出,就是作为恶的力量为非作歹。
我讲这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是想让父母们知道,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是灵长类,有时候,我们得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甚至比我们成人更能看到生命的真相。
【编后】
韦威、小雨和小波,在他们的父母看来都有些怪异,所以都是有病的孩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鲜明的个性甚至特特立独行。如果他们不乖、行为古怪、学习成绩不好,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那些隐秘的原因,家长才能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而家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其次是要真正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只会让一种人了解他们,那就是爱他们、有力量保护他们、有童心陪伴他们、有耐心倾听他们心声的人。读者朋友,您是这样的家长吗?
【编辑:陈彤】
下面三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我想用这三个故事说明两点:第一,父母有义务、有责任了解孩子的世界;第二,在此之前,要对孩子的世界怀有敬畏之心。
城堡里的孩子
韦威是一个8岁小男孩,跟他的妈妈和外婆住在一起。韦威的妈妈对我说,韦威很古怪,有精神方面的障碍。我试着跟韦威交流,但小家伙显然把我的询问当成了提问,机械地应付,不愿多说。为了摸清他的心理,我把他领到沙箱前,让他自己做游戏。
所谓沙箱,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木头箱子,里面装满沙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供孩子们在里面创造他们的想象世界。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真实的愿望和困惑。沙箱治疗是荣格学派的一种治疗手段。
像别的孩子一样,韦威在沙箱前显得很兴奋,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我笑笑说:“这是你的工地,赶快开工吧。”然后我离开。半个小时后,我回到沙箱前,不禁大吃一惊:韦威建造的城堡如此复杂、精密!他在城堡外围挖了很多条壕沟,蜿蜒曲折,森严壁垒,城堡内布置了很多暗道,与壕沟相通,还有许多可以躲藏的地方。他一边撅着小屁股加固城墙,一边告诉我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每一条壕沟都能通向几条暗道,每条暗道里又有多少个机关和道具,他用机关阻挡侵犯者,而道具是用来伪装自己的,好让别人找不到他。在城堡的背面,他砌了一个保险箱形状的东西,打开保险箱,里面还有一个保险箱,再打开,里面还有一个保险箱……“这样最安全。”小家伙郑重地对我说。
在韦威忙活的时候,他的妈妈告诉我:“这孩子行为怪异,怪就怪在他常常躲起来,让家人找不到。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害怕什么东西。”
那天以后,韦灵每个星期都会来诊所,每一次他都会打造一个比上一个更复杂的沙箱城堡,还在城堡周围布置了卫兵和暗哨,层层叠叠,戒备森严。我从不打扰他的工作,只在一边静静观看。
我把沙箱城堡的事说给韦威的妈妈听。她不屑地说:“玩沙子,哪个男孩子不会!有本事给我拿回一张‘双百’成绩单呀!”
有一天,韦威用一块很大的布,把他的城堡罩了起来,目视着我说:“太阳这个智者钻到了布的下面,发现了一切秘密。”我假装听懂了他的话,冲他微笑、点头。他很安静地坐在沙箱旁边,不知在想什么。
大约半个小时后,韦威把布掀开,像是被自己的作品震住了。他像第一次发现这个城堡一样,惊讶地察看里面的一切。突然,他哭了起来。哭完之后,他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一旦你告诉别人一切是怎么做的,一切就失效了。一旦你把你的藏身之处透露给别人,你就再也藏不回去了。”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毁掉了他的城堡,以及城堡里机关重重的防御设施。
这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故事。原来,韦威的妈妈和外婆都是操控性很强的人。他不得不把他的想法深深地藏起来,这样他才能免受妈妈和外婆的侵犯。为了在一个充满操控、充满暴力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纯真本性不被摧毁,这个8岁的小男孩激发了自己非比寻常的创造力。他最后毁掉自己的城堡,表明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保护措施都将归于失败,他无力与成人世界抗衡。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们很脆弱,却会在心里飞翔。遇到坏天气,他们会本能地躲避,保护自己,以使自己有机会东山再起,但为什么“坏天气”偏偏是父母制造的呢?
我劝说韦威的妈妈接受心理治疗,但她很不礼貌地拒绝了。她说有问题的是孩子,不是她本人。
娃娃屋的晚上
小雨是一个7岁女孩,非常胆小,天一黑就开始害怕,经常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所以她的妈妈带着她来见我。
经过几周的时间,在我的咨询室里,我和小雨之间建立了很深的默契。我所做的就是像一面镜子那样,无论她跟我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做出忠实而积极的反应;无论她的问题多么幼稚,我都认真回答;无论她的要求多么荒唐,我都尽量予以满足,实在满足不了,也要给她一个满意的解释。她喜欢我这样,跟我说话越来越多。
咨询室里有一间专门为女孩子准备的游戏室,里面有很多玩具,各式各样的小家具、大大小小的布娃娃、表情各异的小木偶等等。有一天,小雨在游戏室忙了一下午,非常仔细地搭建一个娃娃的屋子。娃娃屋里有一张大床,所有的布娃娃都躺在上面。
小雨在娃娃屋的旁边摆了两把椅子,拉我过去,严肃地对我说道:“好了,现在是晚上了。你坐这里,我坐这里。”于是,我们两个一人一把椅子坐下,面对着那个娃娃屋。小雨悄声对我说:“嘘!这是娃娃屋的晚上哦。”然后就什么话也不说了。我们就这么坐着,至少坐了20分钟。小雨一直大睁着眼睛,非常专注地盯着那个娃娃屋看。
那个下午我什么也没做,只是陪着小雨坐在那里,盯着娃娃屋看,直到小雨的妈妈来接她回家。
第二天一早,小雨的妈妈打电话给我:“你昨天做了些什么?”
我一惊,忙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小雨的妈妈说:“整整一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天黑了以后,小雨很开心地上床睡觉,并且一晚上都睡得很好,没有做噩梦,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当小雨在内心建立起对我的信任之后,自然而然地,她的内心发出一个声音:“好,我要来面对我的恐惧了。”所以她为自己搭了一个娃娃屋,并强调了夜晚的时间。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娃娃屋看了20多分钟,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但我知道她需要我。借助我这个让她信任的成人的强有力的陪伴,她在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她成功了!多么有勇气的小姑娘!我不得不惊叹: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果然!
其实,除了耐心地陪伴,我什么也没有做。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治愈身心伤痛的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便是让她身边有一个愿意100%关注她、全身心陪伴她的成人,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纠正,没有任何批评,没有任何评断。很遗憾,这个人是我,而不是她的父母。
肩负重任的小男孩
小波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读小学三年级。小波妈妈说:“这孩子是个捣蛋鬼、破坏大王,顽皮得不得了,只要醒着就动个不停,真让人头痛死了!学校老师拿他没办法,说他得了多动症,非让我带他来不可。”
妈妈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小波还算安静,时不时惭愧一下或做个鬼脸,可不到十分钟,他就不耐烦了,左顾右盼,尝试挣脱妈妈的手臂。妈妈还没介绍完情况,小波就把墙角的玩具箱翻了个遍,为了够到天花板上的气球,他把凳子摞到椅子上,摇摇晃晃地想爬上去。
我平静地与小波打招呼:“嗨,你看起来很忙哦!”
小波匆匆看我一眼,好像没时间答理我,敷衍道:“是啊,我真的很忙啊。”
“那么,是什么事让人忙成这样?”
“我甚至没有时间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真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小家伙用大人腔说。他边说边用手指指向窗口,似乎他伟大的事业在世界的另一头。
我顺着小波指的方向庄严地望过去。虽然我什么也没看到,但是我还是陪着他坚定不移地望向那个方向。
过了好一会,小波停了下来,看样子想要聊聊。我忽然感觉到,他的神情里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庄严感。他对我说:“在那里,有一项重要而秘密的任务,非常艰巨,几乎无法完成,简直把我累坏了,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因为那是我的使命!”然后他说出了那个神圣的使命。那真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和伟大的使命,但是我不能说出来,因为我答应小波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妈妈。
我很认真地对小波说:“的确,那项任务很难,不过,非常了不起!”
但是,令我遗憾的是,小波对我说出他的秘密时,他的母亲目瞪口呆地站在我们背后,而当她听见我居然用赞赏语气与她的儿子对话时,更加目瞪口呆了。
我甚至现在还在后悔,当时为什么那么专注,居然没注意到身后有人。如果小波的妈妈不在场就好了,她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胸怀接受孩子的异想天开,而我也没有机会帮她具备必需的知识和胸怀。可能我给她的印象太业余,又或许太纵容孩子,那天,她执意要带走小波。我等了好几天,再没见到小波。事实上,小波身上拥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或者说,他有一双隐形的、特别强壮的翅膀,令我印象深刻,至今不能忘怀。
我曾多次设想,如果小波回来,我一定会帮他认识那项伟大使命的意义。他年龄还太小,只能感觉到事件的不同,却不能用语言说出其中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对于他一生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是的,小波是个非常顽皮好动的男孩,但是,如果我们能尊重他的天性与灵性,就会发现在他身上有一股10岁孩子少见的坚毅和使命感。如果他的母亲能够看到这一点,好好守护这个难得的优秀品质,那么小波可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相反,如果这个优秀品质得不到关注,甚至被视为缺点,被无情地压抑,那么小波迟早会将激情积攒到相当大的强度,不是作为善的力量脱颖而出,就是作为恶的力量为非作歹。
我讲这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是想让父母们知道,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是灵长类,有时候,我们得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甚至比我们成人更能看到生命的真相。
【编后】
韦威、小雨和小波,在他们的父母看来都有些怪异,所以都是有病的孩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鲜明的个性甚至特特立独行。如果他们不乖、行为古怪、学习成绩不好,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那些隐秘的原因,家长才能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而家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其次是要真正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只会让一种人了解他们,那就是爱他们、有力量保护他们、有童心陪伴他们、有耐心倾听他们心声的人。读者朋友,您是这样的家长吗?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