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肺移植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因素及其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期间完成的46例肺移植病例,统计每例受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对可能影响引流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术后不同预后受者分组,比较引流量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9.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所有46例受者中无术中死亡。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9.3 d,胸腔总引流量为4 318 ml,平均每天引流量为487 ml。围手术期应用体外循环或体外膜肺氧合的受者平均每天单侧胸腔引流量显著增加(P<0.05)。肺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死亡受者术后平均每天引流量及平均每天单侧胸腔引流量明显大于同期存活受者(P<0.05);术后3个月死亡受者胸腔引流总量明显高于存活受者(P<0.05);术后3年死亡受者平均每天单侧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存活受者(P<0.05)。

结论

肺移植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预示受者短期预后不良。术中充分止血,围手术期慎用体外循环,以及严格掌握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指证和时机是改善胸腔引流量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总结38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38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按照劈离式肝移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体外劈离式肝移植组(对照组)22例,在体原位劈离式肝移植组(研究组)16例。观察术后两组受者的存活率、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再次移植率以及血管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死亡受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0.65个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含血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液(R-LPD液)在大鼠离体肺静态低温保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LPD液灌注保存组(对照组)和含血R-LPD液灌注保存组(实验组),每组25只。灌注完成后,使双肺保持半膨胀状态,同时夹闭两侧肺门,保持灌注液在肺血管中充盈,切取整个肺置于灌注液中,于4 ℃冰箱中保存。于保存即刻(0)、2、4、6、8、10、12、14、16、24
期刊
目的分析影响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移植物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间67例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受者术后肾功能是否稳定分为肾功能稳定组(5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组(16例)。分析两组受者年龄、性别、透析类型及时间,供者脑死亡原因、术前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情况、供肾热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242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2例,女性60例,年龄为(52±15)岁,送检标本采用VITEK-2全自动分析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用K-B法行耐药试验。结果2 373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 005株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42.35%(1 005/2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