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2011 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协同创新之列。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源、查阅相关文献,从高校协同创新内涵、机制、模式、团队建设、评价体系、协同创新的对比研究及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总结高校协同创新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期望对今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文献研究
  随着“2011 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协同创新之列,实践证明协同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源、高校协同创新为主题,将文献类别限定为“核心期刊”检索相关文献,结果发现2011年—2016年,知网共发表高校协同创新文章794篇,其中2011年10篇,2012年63篇,2013年140篇,2015年227篇,2016年159篇。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研究主要涉及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机制、团队建设、评价体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
  一、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某些高校逐步开展了一些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协同创新的深入进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对我们理性审视正在进行中的协同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研究者在对多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协同创新在领导人、组织建构、利益分割、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多方困境,缺乏领袖、利益失调、思想各异、条块分割等是制约高校协同创新的主要原因。由此研究者提出,领军人物、利益机制、文化氛围、组织结构是高校协同创新必须牢牢抓住的四个关键要素[1]。还有研究者立足某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现状,提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级各类高校协同创新的综合实力和科研基础差距较大;二是高校协同创新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条块分割和所属单位之间的组织管理给协同创新带来了障碍;三是协同创新缺少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机制;四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2]。有研究者通过与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协同创新举措对比发现,我国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存在诉求不同、思想僵化、利益协调失衡、内部组织管理松散、协同能力不足、缺乏协同创新平台、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氛围不足、缺乏科研创新热情等问题,提出对策[3]。
  由以上文献研究结果可知,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普遍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条块分割、创新氛围不足、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且存在差异等问题,要有效提高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性就要建立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为高校协同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
  针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存在的分割、碎片化而不利于深度融合的问题,有研究者构建了一个三层面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提出以激励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方式创新为枢纽点,合力驱动协同创新主体跨域、跨界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通过项目对接与耦合培养、催生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创造创新氛围和自由学术环境,带动高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使得高校逐步成为引领和主导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前沿阵地[4]。还有学者针对地方高校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实验室资源落后、专业发展缺乏特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5]。高校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有研究者针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包括以政府、学校、行业与企业为主体的外部协同培养机制体系和高校内部协同培养机制[6]。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某些学者认识到高校协同创新的复杂性,纷纷将不同的理论引入高校提出新的协同创新机制。如有学者将信息链理论引入高校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根据信息链理论研究者构建了基于线性信息鏈结构、网状信息链结构、集成信息链结构的高校产学研发展模式,对比三种模式[7]。还有研究者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分为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协同创新运行及运行过程风险监控三个模块,采用流程图的形式将三个模块的构成环节和运作过程清晰地描述出来。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流程化,可以保证协同创新过程在不同阶段流畅运行,有利于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协同创新效率[8]。
  三、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
  查阅文献发现关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有两类:一是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这一模式本身的研究,如《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新探索——2011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将某一理论引入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探索高校协同创新实施模式,如《场域视角下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析》、《基于联合决策的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关于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涉及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内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实现路径等。有研究者就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为校企型、校企研型、校企政型、校企研政型,并对各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9]。还有研究者进一步从理论支撑框架、合作模式框架、实践教学架构、科研协同创新架构等方面研究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内容[10]。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研究者从人事管理、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新举措[11]。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有研究者将“嵌入性”理论引入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认为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特定、单个成果为基础的经济利益嵌入;第二阶段是以类型、批量成果为基础的产业嵌入;第三阶段是以多层次、动态成果为基础的社会嵌入[12]。还有研究者认为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从市场培育的视角构建协同创新模式[13]。有研究者将场域理论引入高校协同创新等[14]。多维度的理论视野为我们理性思考高校协同创新问题提供了多元化视角。   四、高校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虽然我国高校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但在创新过程中局限于单位属性、教育体制、地区、内部管理等条件,科技人员视野受限,创新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创新效率低下,某些高校科技人员无法有效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及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研究。为此,进行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教师团队建设尤为重要。有研究者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求不适应,存在团队结构简单化、评价体系模式化、利益分配单一化的问题,为此,从平台建设、人才创新能力建设、团队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15]。有研究者立足广西协同创新实际,认为高校高层次人才是关乎地区协同创新成败的核心要素,为此提出广西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技术路径[16]。还有研究者从以协同创新为着眼点对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建设进行研究,如《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探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分为学术带头人团队、项目管理型团队和学科方向型团队三种模式,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团队领导机制过于简单;二是绩效评估有效性有待提高;三是激励机制单一。由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同创新团队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了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17]。有研究分析了校企合作科研团队成员的激励因素,结合团队成员激励因素调研结果,构建了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就激励的“三位一体”激励模型,并设计了相应激励机制[18]。
  五、高校协同创新的比较研究
  有大量文献介绍了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的经验,如《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法国高校与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启示》、《美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等,通过介绍国外相关高校协同创新经验的介绍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提出改进策略。有研究者综合介绍德国高校协同创新经验,指出,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德国通过给予大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大學合作培养博士;注重建立实体性合作平台,构建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稳定的协同关系;通过实施“研究型校园”计划,推动校企合作创新[19]。有研究者对法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法国通过创建协作研究单位、混合研究单位、博士学院、联合大学等推动了高校与研究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提高了法国高校的创新能力[20]。还有研究者对美国高校协同创新进行研究,认为美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有: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为高校协同创新保驾护航;实施市场驱动的模式;正确处理大学、企业(产业)和政府的关系;对高校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发展创业型大学[21]。除了综合介绍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的经验外,近年来对国外经验的介绍越来越细化、深入化,单就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进行介绍分析,提出借鉴与启示。如《加拿大NCE 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经验与启示》、德国大学参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ARENA2036”计划为例、美国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对我国政府资助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启示。
  六、结语
  从以上文献发现近几年我过学者对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呈现由外到内、有形式到实质、由单一到多元、由浅至深等趋势,对推动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从已有文献看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现象如下:
  1.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界定由外在形式向内在实质内涵发展。最初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界定倾向于形式上的界定:高校与企业、政府、区域经济的协同创新,有内外两方面的协同,内在协同是高校内部的学科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协同;外部的协同指的是高校与企业、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协同。随着协同创新的深入发展,对高校协同创新概念的研究倾向于内在的实质性内涵,如协同创新是深度的、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网络关系,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最终要实现价值增值。
  2.目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遍有协同机制不健全、利益分割不合理、协同创新氛围和能力不足、协同创新模式单一化、缺乏有效的评估体制等。为有效提高高校协同创新效率,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有益的国内外协同创新经验,采取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走多元化协同创新之路。
  3.在研究对象上对省部级高校研究较多,更多的是站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高度,依托于高水平协同创新项目的申报而进行研究,而对不同区域特色、地方高校的研究较少。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崛起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协同创新的发展,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与企业、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但是因缺乏必要的经验借鉴、技术支撑,处于想协同却又不知道怎么协同的状态。为此,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为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与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2]赵哲.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以辽宁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6).
  [3]马云阔等.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
  [4]山鸣峰,马君.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和驱动力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4).
  [5]张宝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牡丹江地区6 所高校协作为例[J].教育研究,2015(7).
  [6]张兄武.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4).
  [7]马媛.基于信息链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
  [8]蔡启明,赵建.基于流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
  [9]颜军梅.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8).
  [10]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
  [11]蒋兴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新探索——2011协同创新中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12]王莉,吴文清.渐进嵌入性: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实现形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7).
  [13]李娟伟.市场培育视角下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西部论坛,2016(1).
  [14]张国昌,胡赤弟.场域视角下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2017(5).
  [15]陈冬梅.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13(2).
  [16]高源骏.协同创新视阈下的广西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4(8).
  [17]谢耀霆.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18]周忠新.校企合作背景下科研团队的立体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
  [19]朱佳妮.高校协同创新:德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3(5).
  [20]张金福,王维明.法国高校与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3(8).
  [21]王文礼.美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启示[J].学术论坛,2014(1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162400410433)。
其他文献
Hair follicle-derived neural crest stem cells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Schwann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However,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创意思维在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应用,并对立体构成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实际教学内容印证此种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 立体构成 创意思维 装潢专业  立体构成教学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经历一百多年的教学和设计实践考验,在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仍具有重要的位置和分量。现今很多艺术院校或者职业院校艺术专业的立体
Rapamycin, similar to FK506, can promote neural regeneration in vitro. We assumed that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rapamycin and FK506 in promoting peripheral n
<正>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are a major clinical problem.In general,PNI results from motor vehicle accidents,lacerations with sharp objects,penetrating tr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外经贸委(厅、局)、体改委(办)、工商行政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外经贸委(局)、体改委(办)、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积极、稳妥、规范地
<正> 坚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农民,采取什么方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所著的《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从根本上作了回答。他说:“我们
应用射线作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几个参量,评价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目的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搜索SEER数据库中1975年~2016年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应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
<正>Schwann cells are the myelinating glial cells of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By establishing lipid-rich myelin sheaths around large-caliber axons,the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外贸公司遗失出口货物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问题的请示》(苏国税发[1997]257号)收悉。关于你局反映出口企业遗失出口货物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