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运动试验在右心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肺运动试验可量化评估心肺功能,是一种可同时反映心肺代谢及整体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康复指导等.右心疾病在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重要地位,现就心肺运动试验在右心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自由职业者.因“间断头痛3年余”入院.患者述3年前每逢情绪波动后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约30 min后感搏动性头痛,以双侧颞部为著,伴间断性疼痛侧血管突出感,持续1h后可自行好转,2h后基本缓解,整个发作过程中无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异常,类似发作约5~6次,未予以特殊治疗.10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报告多发皮层及皮层下的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考虑为脱髓鞘病变,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未见异常,遂来
目的 探究冠心病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开展冠心病急性胸痛治疗的4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基础护理措施;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开展冠心病急性胸痛治疗的41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其实施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比每组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出现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12%、80.49%(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出现率依次是2.44%、14.6
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米力农治疗的44例AMI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同期米力农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44例AMI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观察组LVEDD、LVESV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中边支保护作用及对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行传统边支血管保护方法,观察组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主支及边支的MLD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主支及边支的ML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的主支TTIM
目的 评价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肾性高血压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对照组7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8例患者接受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案,对其血压水平、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效果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价分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首次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首次行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应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自护能力、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干预组自护能力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较低(P<0.05).结论 家庭协同的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2).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治疗时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6min步行距离(6MWD)、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疗效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的疗效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心绞痛的疗
患者男性,61岁,于2018年8月10日,感冒后出现发热、胸憋,伴全身乏力,伴发冷、寒战,伴颈腰背部、四肢疼痛,体温最高达38.7℃,于院外行颈椎、腰椎CT等均未见明显,考虑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痛,予以止痛、抗感染等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20余日来病情缓慢加重,活动后即感气短,夜间需侧卧休息,日间活动时不慎摔倒后致左侧肩部疼痛不适伴左上肢活动障碍,遂再次就诊于院外,行X线检查提示左侧锁骨中段骨折.次日(9月2日)晨起7时许,胸闷较前加重,平卧位时气短加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抽血化验提示WBC:12.81×109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女性HFpEF的比例高于男性,并且在预后方面,男女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证据表明HFpEF女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和住院率更低.但女性常常生活质量较差,心力衰竭所引起功能障碍更严重.现拟通过分析男女性在病理生理上的差异、高危因素的不同,以及预后的异同,为实践最佳个体化治疗,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提供基础.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n=47)和实验组(n=47),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参照组(80.85%),并发症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参照组(29.79%),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