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送“礼”等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玉祥送“礼”
  1928年的一天,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刘纪文大摆婚宴,刘府门前车水马龙,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各种礼物堆成了山。这时,当差的禀报,冯玉祥的礼物到了。刘纪文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因为他知道,冯玉祥从来不给当官的送礼。当初他给冯玉祥送喜帖时,冯只是不冷不热地说:“我从来不嗜烟酒。不过你是南京的父母官,大喜之日,我一定送点薄礼。”刘纪文认为冯玉祥只是客套,没想到真的来送了礼,这面子确实不小。他高声宣布把礼物拿进来,当众打开。在座的听说冯玉祥送了礼,都围拢过来等着看个究竟。礼物拿来,是一个红布包着的木盒子,盒子里是一摞厚厚的纸。再仔细一看,都是南京市民告状伸冤的状子。刘纪文看到这里,窘得脸色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莫言的诺奖答谢词
  2012年12月11日凌晨,莫言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他在随后的宴会上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之所以说文学无用,是因为它润物无声。事实上,文学是人类文明结构当中最高端的部分,它看起来是无用的但又是滋育灵魂的,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读过唐诗宋词,他即便是穿着中国人的衣服,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他的心灵也有很大的缺失。只有读了中国的书,接受了汉语之美的滋养,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滋养,才能够造就一个“中国式”的人。所以文学虽然说是无用的,但却是百年树人的。
  一生清廉段祺瑞
  段祺瑞生活俭朴,从不吃滋补品,但烟瘾很大,下棋或办公时,纸烟决不离口。在北方时,长期吸红司令牌烟,当时每听8角。到上海后知道这牌子涨到1元以上,遂改吸国产白金龙牌,当时每听4角多。他常告诫晚辈不许奢侈浪费,亲戚眷属偶尔穿时髦或艳丽衣服,都不敢去见他。当年,段祺瑞在北京住的府学胡同那套房子是袁世凯和别人打麻将赢的,输家把房子抵押给袁,他转手就送给段,段不肯受此大礼,袁说,这是我送给干女儿(段祺瑞二太)的嫁妆。袁世凯死后,房主拿着房契找段祺瑞要房,身为总理的他只好搬家。还是他的部属、学生凑钱在吉兆胡同盖了所房子,他才搬了过去。段下野去天津后,家里人口多,平时也无积蓄,常要受部下、学生的接济才能过得下去。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说到“三公消费”,慈禧太后可是行家里手,此人生活极其豪奢。我曾见过她用一顿午膳的菜单,有好几十种荤菜,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而且她特别喜欢吃昂贵的
期刊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特使马嘎尔尼从中国带走了一封信,信中称中国无需任何英国产品。中国真被批准进入全球贸易体系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6年之后。  170年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掉了天朝的尊严,让清朝知道世界之大、竞争之烈。中国先是发现自己缺“船坚炮利”,而全套西式装备的北洋水师依然在甲午战争中覆灭。于是发现还缺先进的社会制度,便照虎画猫引进了议会制、总统制。袁世凯复辟后,人们又发现还缺民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有多种,而且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小宦官的地位差别如同官员一样,有尊卑之分,有些宦官不但可以娶妻,而且有资格养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离现代最近且最有影响力的宦官娶妻之事,当数晚清慈禧太后的红人“安德海”。  安德海小名“小安子”,清末宦官,聪明伶俐,为人狡诈。史载:“(其)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这就是说,安德海绝非胸无点墨的小阿飞。  安德
期刊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河南卫辉市是汲姓故事的起点,它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太子汲的悲情还是其后裔的幸运,这里都是汲姓在历史长河中写出的第一笔。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普天之下
期刊
民间有人评点“三国”,说诸葛亮“只开花,不结果”。这意思很明白,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到头来,蜀汉仍以刘禅举起白旗而告终。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但据此而论,“只开花,不结果”的也就不仅是一个诸葛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讨伐,何等威风!洛阳城头的大王旗还是由魏易晋;孙权坐领江东,虎踞龙盘,东吴还是归了西晋,虽然较之蜀汉多存在了一些时日,也只是在司马氏安排的日程表上有先有后而已。至
期刊
这些年突然出现“历史热”,2012年更奇怪,从年初到岁尾,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说的不是那些让人热血膨胀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或“大清帝国”,而是有点让人泻火败气的“衰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咸丰年间的一本古史,距今一百五十年,而且是洋古,怎么会引起中国人如此热议?看来还是革命与改革的老问题,让人欢喜让人愁。  自从李泽厚提出“告别革
期刊
公元前209年,徐福船队出海,载着数千童男童女和百名能工巧匠东渡扶桑,为秦始皇寻访长生不老药,却“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再未归来。河北盐山县千童镇古时称为“饶安邑”,意为“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后,遂于此千童侨寓之地置“千童城”,汉高祖五年于此置千童县。  壹  数千童子的父母盼儿盼到眼穿,生死两渺茫。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农历三月廿八,他们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
期刊
女子之美,可以美至什么程度?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是“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是“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女子美极大约不能言表。若是可以,那么就应该是此般模样了。曹植于《洛神赋》中写洛神之美时用的这一些表达亦是语言的极致。那这洛神是谁?单是洛水之神,还是有寓意其他。这件事惹得后世争议
期刊
隐逸,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伟大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同时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隐士。隐士并非一般的隐居者,一般的“士”隐居也不足以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这些隐士们的道德原则、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也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诸多话题。  历史上,隐士有不少头衔:幽人、逸士、逸民、高士、处士。隐士的传说出现得很早,《庄子·让王
期刊
何时才能成年  大师对一位总是来听他祈祷的弟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再依靠上帝而是靠你自己的双脚来站稳呢?”弟子听了大师的这番话大吃一惊:“可是您教导我们要把上帝当作父亲!” “你什么时候才会懂得呢?父亲不是你可以依靠的人,而是让你摆脱依靠倾向的人。”  痛了,自然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