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争、采借与共识——越南与中国宗教生活状况研究综述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从多维视野来审识中越两国的宗教现实问题,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中越两国宗教研究者创造性地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探讨,不仅整体性认同了通过疏导心灵和满足诉求来构造有序社会的共识,而且还展示了中越跨境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的前景框架。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igious reality of China and Vietnam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religion so that religious researchers in China and Vietnam creatively adopt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iscussing not only the holistic nature of constructing a religious system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the min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appeals But also demonstrated the prospective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Sino-Vietnamese cross-border ethnic and religious issues.
其他文献
以庄子对“辩”的否定为问题来源,进而通过公孙龙的“白马论”以及墨子的提示来探讨辩论的真实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可对“辩”、“真”、“可”、“悖”等古代概念
本文以对西方方法论原著的透辟理解为基点,结合笔者多年海外研究治学实践,对定性研究在教育学的特点和研究范式予以全面的梳理,廓清含混概念,辟出全面的方法论图景.
管志道是明末三教融合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他的专门研究除了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先生外,中文学术界研究者问津寥寥,这可能与管志道的资料收集不全有关.本文预以笔者有限的能力
完整的现存世极少.本文主要就重庆图书馆所收藏的这部大藏经,对其内容、来历及程德全居士购买此经的经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休谟是现代宗教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宗教哲学的主要目标是要理清道德与宗教的关系,还道德以本来面目。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休谟从逻辑和历史两个维度对自然神论展开了分析与
企业伦理管理“如何可能”问题是伦理管理的技术性或工具性实现难题,尽管美国经验可资借鉴,但我国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操作难题,研究也以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解决之策为主,缺乏
愤恨是人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这种通常似乎令人憎恶的激情,其基于合宜性的表达却成为捍卫社会正义与平等的心理机制。作为立即和直接促使人们去惩罚的情感,
本文在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和多次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晚清以来天主教在桂西民族山区、桂中大瑶山区、桂南十万大山等三个广西民族山区
除了极少数报刊涉猎宗教话题外,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对宗教话题集体“过敏”。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让媒体对宗教话题“脱敏”呢?作者认为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