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成立了,“钱学森之问”破解的日子还会远吗?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西湖大学。创办西湖大学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对于我国探索政府支持下调动社会力量集聚一流学术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学校从举办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目前,西湖大学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入学,2018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30名。
  高起点办学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的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著名科学家于2015年发起筹建,由施一公担任院长。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
  2017年12月7日,《浙商》年会在杭州举行。施一公在演讲中透露,2015年就开始在杭州筹划创建一所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
  目前,位于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
  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至2019年末,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教师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尖端研究方面异军突起;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当前,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前期已经开展了五轮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招聘,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教师规模到2021年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按照西湖大学的发展规划,预计202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
  在学科设置上,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
  “钱学森之问”和崭新的西湖大学
  2005年,一个叫做“钱学森之问”的问题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不小的震荡: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年,朱清时还是中科大的校长,施一公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世界排名还是三位数。
  钱学森好像把人们憋了很久的问题问了出来,一时间,大学管理者、学者、学生乃至普通公众,纷纷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行政化严重,大规模扩招,应试教育压抑学生创造力,泾渭分明的文理分科等等,一场大讨论给出了诸多答案。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果是显著的,否则不可能支撑起几十年的经济腾飞,但大学内外的人们,同时被一个疑问触动,也证明问题的存在和改革的必要。
  施一公曾表示说:“一味照搬西方经验是无法办好中国的大学的,必须遵循中国的实际国情。”很多年前,朱清时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
  4月初,随着教育部一纸公文,西湖大学正式获批,这所全新的高校正式加入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
  坐落在“新一线城市”中最耀眼的杭州,受到了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一流学者的鼎力支持,教育部的审批也仅用了短短的6个月。这所即将在西湖边拔地而起的大学,用许多措施证明了它创新的勇气。
  西湖大学将设立董事会,校董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章程中规定,董事会包括学生代表1人,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西湖大学的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这个在2015年7月成立的基金会汇集了马化腾、王健林等一批企业家的支持。这所大学的一切,和我们所熟悉的公立高校是那么不同,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民办大学更是相去甚远。施一公辞去了清华副校长职务,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豪言壮语稳步前行,办好西湖大学的决心可见一斑。
  再回顾去年出台的“双一流大学”计划,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民间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公立大学还是民办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一轮大发展仿佛近在眼前。
  北京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要在2030年整体水平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而目前的西湖大学代校长施一公,把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大学之一”的时间点定在15年之后,与北大的目标接近。
  13年前,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总理提出的问题,未来西湖大学能给出怎样的回答,让人万分期待。
  会是下一个南科大吗?
  上一个如此大刀阔斧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还是朱清时和他的南方科技大学。
  作为迅速崛起的科技创新之城深圳,缺少一所顶尖大学一直是心头之痛。无论是创办者还是公众,当时对南方科技大学寄予的厚望丝毫不逊于今天的西湖大学。2010年,朱清時写下给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次年,四十多名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南科大的学生入学报到。而当时还未获教育部批准的南科大,尚不能授予他们全社会承认的文凭。
  朱清时和施一公,两个改革掌舵人看上去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都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在走上国内顶尖高校的行政岗位之前,都是一流的学者。而他们手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又有如此多的不同之处:一所是公立高校,一所是民办大学;一所从培育本科生开始,一所从培养博士生开始。
  今日的南科大不能说不优秀,但与其创立之初,对标香港科技大学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而在朱清时离开后,这所大学作为改革者的形象也越来越弱,很难在媒体上发现它的踪影。西湖大学会成为下一个南方科技大学吗?
  它们的发展路径存在很大不同,西湖大学所面临的环境也比当年的南科大更好一些,理应有更宽广的未来。但说到底,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破局者,西湖大学创新和改革的决心同样是坚定的,一如南科大的校徽上,那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希望西湖大学能走得更远
  很多年来,公立大学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也几乎承载了冲击世界一流的全部希望。如果说公立大学近年来全无建树,那一定是不客观的。只要到网上稍微搜一搜,就不难发现,几年前“清华、北大为什么国际排名比不上香港高校”的问题,如今早已被替换成“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如常春藤大学”。
  “钱学森之问”提出时,国际排名还不入流的清华、北大,现在已经在各类排行榜上稳居世界前一百甚至前五十。有时候在一百名的范围内,还能看到这两所之外更多中国高校的身影。
  但是,再查一查国内顶尖大学学者们的简历,十有八九都是归国博士,本土培养的科研精英依旧少之又少。看来,“钱学森之问”还是没有被解答。
  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单靠清华北大,单靠西湖大学,都是不现实的。当有一天中国的高校纷纷挤入世界一流的行列时,不应该只有公立大学,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元的办学形式出现。从这一层面来看,西湖大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美好的开端。
  中国的大学只走过短短一百多年的时光,还没有孕育出足以令国人骄傲、世界瞩目的高等教育,但中国的大学扎根在千年文明和十数亿国民的土壤上,又实在应当诞生出最一流的高等教育。西子湖畔的西湖大学未必要取代什么、打破什么,只希望它的步子更加稳健,能够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泥石流是斜坡上或沟谷中含有大量泥、砂、石的固液两相流,其常常暴发突然并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不良地质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随着山地环境退化、地
核电是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可以持续供应的重要能源之一,目前利用核能产生电力大概占全球生产总电力的16%。从提供电力需求、改善能源结构、促进高产业科技等方面来看,核电有着很大
室内静力三轴实验是获得土体变形及强度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己被国内外广为采用。而室内实验一定离不开试样制备这一步骤,对于静力三轴实验而言,可以采用原状试样和扰动土重
作为英国历史上候任时间最长的王储,查尔斯多次陷入舆论漩涡,留给人傲骄、冷漠的印象。但在英国资深记者、作家汤姆·鲍文的采访中,当了60多年王储的查尔斯,不断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父亲菲利普亲王、前妻戴安娜王妃对抗,人生充满反叛。他对刻意取悦自己的戴安娜充满敌意,宁愿得罪王室也要迎娶卡米拉;他一方面过着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被公认为英国历史上最热心于慈善的储君;他一丝不苟地穿着笔挺西装和黑色皮鞋,“每走
期刊
海洋土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周期性的波浪荷载会诱发海床液化导致基础承载力下降而发生事故,且一旦考虑管线的影响,整个问题将更加复杂。有必要对波浪作用下海床与管线模型动态响
本文采用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玄武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将玄武岩FRP筋替代钢筋,从而展开试验研究。主要进行了玄武岩FRP筋的拉伸性能试验、抗弯性能试验,玄武岩FRP筋混凝土梁受
编者按:入夜,城市人的漫漫长夜开始了。“睡眠”这个问题,已经困扰这个世界的年轻人太久了。各行各业都在说“下沉”,但下沉得最快的可能是人们的睡眠。大半夜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常态。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中国睡眠诊疗现状调查报告》及《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有56%的网友认为自己有多梦、浅眠等睡眠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睡眠障碍患者已经达到了五六千万人。中国人
期刊
近日,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一个消息:高考状元出身的张晓勇,从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辗转回到湖南长沙当起了保安。有网友发出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时的同款痛心疾首,说他浪费教育资源;有人谈及自由意志,认为个人选择无可厚非。据媒体报道,张晓勇是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所以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就业。同为清华生物专业毕业的我,认为生物专业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  生物本科生从大一到改行  当年跟我同届报考生
期刊
1992年,蒋晓松乘着一辆破旧的拖拉机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小镇。自此,这座封闭许久的小镇开始变得开放与包容。  “我要把博鳌当作一个艺术品来做”,蒋晓松在心底里这样默念。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正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刻画和描绘这座美丽小镇的。  蒋晓松曾是编剧和导演,捧回中国电视界的第一尊国际奖杯;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博鳌水城的开发商,由他最早倡议和发起的博鳌亚洲论坛,使海南琼海这座
期刊
本课题与北京某污水处理厂合作,以城市污水处理中最常见的A/O工艺为例,结合A/O工艺脱氮小试试验,应用Matlab数学软件开发了基于ASM1的活性污泥模拟仿真程序。通过在厂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