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意境”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f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对“意境”的理解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会通过与“意象”与“意境”的对比,并借助中西方学者的观点来进一步阐释对“意境”解释。
  关键词:意象;意境;美学;形象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理论,朱光潜的“美在意象”说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早期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说:“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的直觉。 ”可是他对“形象”的定义前后有所不一致,有时候认为形象是直觉的对象,是属于客观事物的,有时候却又认为形象是人的直觉创造出的意象。 这是因为朱光潜一方面继承了克罗齐主观唯心主义的直觉说,认为直觉——表现——创造——欣赏——艺术——美;另一方面,他又想要强调感性物质世界的客
  观实在性。 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朱光潜才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在这里他利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资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区别来解决这个问题。 意象(胸中之竹)既不能脱离客观事物(眼中之竹)而存在,又不等同于客观事物。 对此朱光潜运用康的审美无利害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我们在观照一个审美对象时,仅仅对它的纯粹形式而不是对象的存在发生兴趣。 弗蘭克说:“根据康德的观点,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恰恰是审美判断的特性。 当事物向我们展示美的时候,我们所获得的那种快感对于美的对象在材料、感性和功利方面有一种纯粹无利害的关系。 ”用现象学的话说就是我们对对象的存在问题加以悬置,不做考虑。这时候,我们所观照的只是事物的纯粹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所以朱光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意象既不在客观事物,也不是纯粹主观的想象,而在于主体与客体交汇时刹那的闪光。
  朱光潜对于意象说的产生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而处于同一时期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则对于意境概念有着精彩的论述。 宗白华继承了我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认为艺术不仅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它还起着一个重要的通道作用。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透过艺术作品感受到宇宙的内部和谐与节奏。 宗白华说:“艺术意境的诞生,归根结底,在于人的性灵中。”宗白华认为艺术家的最高使命就是创造意境,以窥探宇宙人生知秘, 这和朱光潜的意象概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的哲学立足点不同,朱光潜继承了康德、克罗齐的主观唯心主义,高扬主体性,他所谓的美在主客观的同一其实是在主体之中的统一,这和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理性的觉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宗白华先生则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反对 20 世纪以来人类理性的过分膨胀。 宗白华认为主体应该从欲望的逼迫和煎熬中脱离出来, 自失于对象之中,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那么意象和意境的不同在哪里呢?意象所说的是一种我们在欣赏艺术时主观想象和客观的艺术作品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审美对象;而意境除了这个规定性以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意境还强调我们要通过这个意象超越现实世界,直面宇宙本身,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在西方美学中,宗教常常被认为是艺术的母体。 宗教经验孕育了审美经验,宗教情感发展成了审美情感,宗教形式也为艺术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即使后来艺术独立以后,也仍然和宗教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我们知道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 “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的著名理论。 很多人认为这和普通的形式主义美学的看法并没有区别,实则不然。 根据形式主义者的看法,审美对象之所以引起我们愉悦的快感,原因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 我们这里举一首诗歌来做例子,诗歌之所以和散文不同而能引起我们美的感受,就在于它的韵律和特殊的格式,至于诗歌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 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的形式主义者的地方就在于意味的概念。 贝尔认为,这种意味能够激起人的特殊感情,这种感情和一朵美的花所激起的感情是不同的,它更加的深刻、更加的崇高。 贝尔常用“狂喜”来形容这种感情。贝尔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激起这种特殊的、强烈的感情,就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得到了对“终极实在”的感受,而这种对“终极实在”的感受正是宗教经验。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西方美学思想同样主张主体通过艺术作品而通向那难以言说的象外之境,洞悉宇宙的奥秘,领悟人生百态,这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语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论和西方美学中的宗教意味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通过艺人可以直接面对宇宙或者说神本身。 这就破除了中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意境论乃中国独有的审美概念”这一错误论断,二者的不同在于主体面对宇宙或者说神的态度的不同。 其根本原因是二者的宇宙观不同,从而引发了世界观、艺术观、美学观等一系列观念的不同。 我们不应该把对待艺术的态度和通过艺术面对宇宙的态度混为一谈。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台湾中华书局1989.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任路(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
其他文献
摘 要:乐清细纹刻纸以其工细纤秀,以繁衬简,纹细如丝,而堪称一绝,是南方剪纸的代表。但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数量整体偏少,基本没有独立成文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文献综述,现阶段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主要是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图示演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但是研究的内容较为草率,且经不起推敲,所以之后可以多从对乐清细纹刻纸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乐清细纹刻纸;内涵
期刊
摘 要:山水画作为重要的绘画类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悠久性,对于国画山水艺术而言,其最为关键的本体语言便是色彩,通过介绍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影响因素与历史脉络,阐述其具体运用及创新、发展,旨在不断提高国画山水色彩运用水平。  关键词:国画;山水;色彩  一、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历史脉络  山水画属于绘画门类中的一种,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其最为基本的要素便是色彩,它作为本体语言,展现了艺术风格及
期刊
摘 要:安娜·莫芙作为歌坛上集美貌与声音为一身的女高音歌唱家,在歌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加上她自身的演唱技艺可谓是将歌剧作品中的角色表现的活灵活现。在不同的歌剧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性格塑造上她演绎的如此变换自如。  关键词:安娜·莫芙;茶花女;人物塑造  一、安娜·莫芙在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选段《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的演绎  选段讲述了主人公薇奥莱塔读乔治·阿芒的信后得知乔治与阿尔弗莱要赶来探望
期刊
摘 要:为挽救东北的局势,1907年清廷宣布实施东北地方改革,任命徐世昌作为其总督全权管理东三省事务。徐世昌在东督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新型的制度体制,促进了东三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此次改革的主持者,徐世昌为东北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由于清廷中央不能及时给予财政扶持,使得新政面临财政窘迫的危机,再加上社会动乱不安,使得政治改革受到某些历史时代因素的限制。  关键词:清末;东北地区;徐世昌;新政改
期刊
摘 要: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骨骼,在美术中学习素描是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造型能力,就必须学习好素描(基本功),学习这门功课的基本要素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空间。  关键词:素描;美术课堂;重要性;学生  1.解读素描  素描,对于学习美术的人来说是最初接触的部分,也是美术绘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正式作品创作前期的草图。通俗来讲,素描是指用单色或者是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身体视角下美术形象的形成,从身体知觉现象得出美术形象的形成。研究主要从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现象学的特点以及美术形象的特点出发,从人在空间中自我身体的感知特点为主体,论述如何从通过艺术凸显人的本真从而得出美术的形象。  关键词:身体知觉现象学;现代文明;启示  上世纪初没梅洛庞蒂所提出的“身体知觉现象学”也表露出人的身体知觉与美术形象形成之间的关系。他所提出的“身体感知”是身体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陶艺也在中国艺术范畴中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被大众所熟知。本文着重阐述现代陶艺的起源,介绍欧洲现代陶艺的兴起、日本现代陶艺以及美国现代陶艺的起源,并分析代表艺术家的作品特征,进而介绍中国现代陶艺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陶艺;起源;美国陶艺;日本陶艺;陶艺发展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大批艺术家对工革命所带来的的工业化,机械化的审美标准感到麻木,开始追求人与
期刊
摘 要:舞台美术设计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灯光、布景、化妆、服装等的综合设计。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舞台美术设计中构思与创新不断推进,表现为舞台形式日益多样化、舞美设计师越来越具有“导演意识”、舞台表现性逐渐强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推进舞台设计的构思与创新,需要舞美工作者形成舞台设计新构思、把握舞台设计新技术和强化舞台服务新意识。  关键词:舞
期刊
摘 要:中国画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其自身独特的设计内涵,近年来备受现代平面广告设计领域人士的关注,为广告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引入中国画元素成为广告界的创新之举,作为创意性的设计活动,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成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画元素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应用,为其提供几点优化建议,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中国画;传统符号;视觉效
期刊
摘 要:广场舞、民间舞、集体舞、街舞等等耳熟能详的舞蹈形式在群众中迅速风靡,俨然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舞蹈新形式,在群众舞蹈本质特性指导背景下的舞蹈创作探究也成为一个新兴的课题,本文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群众舞蹈创作方向的迷失,对群众舞蹈创作方向进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创作实践。  关键词:群众舞蹈的特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创作探究  一直以来,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