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伴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 女,6d,汉族.因“呕吐咖啡渣样物4d”入院.患儿于入院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无发热及腹胀,无血便,胎便排出量少,未叩进饮食.入院专科体检:体重2.0 kg,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稍弱,直肠指检无裹手感,退指后指套上可见少许墨绿色大便.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电解质提示低氯、低钠血症.胸腹X线立位平片示:高位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碘水造影示:十二指肠降段显示变窄,对比剂通过困难,其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远段肠管显示不佳并可见弧形充盈缺损.结论: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膜式狭窄首先考虑)”(图1).既往史:患儿为第1胎,第1产,孕40周自然顺产,出生时体重2.7 kg.入院诊断:肠梗阻,营养不良,中度脱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的主要因素.方法 住院早产儿261例,分为生后1、3 d组各90例,7 d组81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3组早产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应用彩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肾脏恶性实体瘤,发病率约为7/1 000 000[1].随着近年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由早期的25%上升至近年来的90%左右[2].但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 tumor,BWT)则极为少见,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大宗病例报告,且双侧肾母细胞瘤在诊断及
期刊
Slit是一种分泌型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它通过与其受体Roundabout( Roundabout,Robo)结合而发挥生物活性.早期研究发现Slit-Robo是神经轴突导向分子、神经元迁移的排斥因子,对白
儿童化学灼伤致瘢痕性幽门梗阻在临床上较少见,化学性液体具有腐蚀作用,于接触部位立即产生损伤并渐进性加重,口服可致消化道损伤,如:腐蚀性食管炎、腐蚀性胃炎、胃肠道穿孔,消化道瘢痕形成引起狭窄、梗阻等,对人体的损伤极为严重.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儿童误服化学性液体灼伤致瘢痕性幽门梗阻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浦肯野相关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mVT)可以分为4种类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分支室性心动过速(VT)、浦肯野纤维介导的心肌梗死(MI)后VT、束支和分支间折返性VT( BBR VT)及局灶性
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术式多种多样,但多以端端斜吻合(亦称端背吻合)为主,为了保障肠管血运,近端扩张肠管采用偏向肠系膜侧的0~15度角斜切口切除极度扩张的肓端,远端萎缩肠管采用偏向肠系膜侧的≥45度角斜切口或加肠系膜对侧缘纵切开以扩大吻合口径,然后行两断端端端单层或双层间断内翻缝合.传统端端斜吻合术能保证肠管充分血运,但易发生肠管成角,影响肠内容物通过的流畅性.最近我们采用一种端端反向斜吻合术的方法
期刊
患儿 女,2岁8个月,因发热咳嗽、气促逐渐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T 37.8℃,P 146次/min,R 42次/min;口唇轻度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右移,两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胸廓明显隆起,叩呈实音,呼吸音消失,心界右移.X线胸片示左胸一片致密阴影,纵隔明显右移,B型超声及CT扫描提示左胸腔巨大实性肿块.剖胸探查见肿块来源于左下肺基底段,与胸壁、膈肌粘连,残余少量肺组织,肿块占满左侧胸腔,
期刊
患儿 女,14岁.发现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前1个月 家长无意中发现左下腹有一肿块,大小约8 cm×7 cm×6cm,类圆形,光滑,无触痛,活动度大,无腹痛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粪块”,予以通便,未行任何检查,此后肿块逐渐增大,入院前1d出现下腹疼痛,为阵发性绞痛,伴恶心无呕吐,当地医院B型超声检查提示“盆腹腔巨大混合性占位病变”,遂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呕血及黑便,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下腹部
期刊
患儿 女,11岁,以间断腹痛、呕吐2个月入院.患儿2个月来出现间断不固定腹痛,进食后呕吐,伴腹胀,大便量少,无发热、黄疸症状.当地医院CT提示肠梗阻(未见),入院行腹部X线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图1).体检: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以上腹部为著,腹肌略紧张;肠鸣音9次/min,可闻及高调音及气过水声.直肠指诊:壶腹部空虚,未及明显异常.经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等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
期刊
目的探讨产前注射盐酸氨溴索和倍他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12只孕鼠随机分成4组:盐酸氨溴索组、倍他米松1d组、3d组及对照组,每组3只大鼠。盐酸氨溴索组、倍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