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说当成本分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曹多勇已有20多年,初識是在家乡文联举办的第一届小说改稿会上,但当时我们彼此之间几乎未作什么交流,只是匆匆浏览了一下他的小说稿;淮河流域的风土气息在那不紧不慢的字句里被营造得扎扎实实,也落实在我这个读者的心里。不难见出,那时的曹多勇虽只是刚刚出道,却已显示出相当成熟的迹象。不过,这成熟与轻率的早慧无关,个中流露出的乃是一个沉潜者执着的从容和安然。我所能想到的仅仅是“功夫”二字,在他那里,写作似乎就是一门手工活儿,功夫用到了,活儿出得自然就漂亮。
  之后,我们各奔东西,相互依然没有什么联系;只知道,他在写作,我也在写作,因为两人的名字常常在家乡的文学刊物上不期而遇。又过了若干年,他的名字率先走出家乡,开始在国内一些知名期刊上出现。对于一个边缘小城的写作者而言,走到这一步殊为不易,然而扪心想来,倒也算不得什么奇迹,那样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劲头,怎能不使结果成为必然?当然,我以为,曹多勇也是不太介意几乎人人都想要的那个结果的。在我看来,他是把写小说当成了自己的本分,犹如一个勤恳的手艺人,手中的活计是始终无法丢下的。就像他笔下大河湾的一位老农民那样,总觉得只有待在地里才感到舒服,田野之外的所有时光赋予他的都仅是牵挂的慌张。庄稼人也属于手艺人,幸福的时刻固然是看到自己汗水的结晶,但这结晶远远不是其劳作的唯一目的。不断耕耘雕琢、精益求精,这才是他们生命永恒的乐趣所在。我想,正是这样的创作实践化解了无数他人难以承受的寂寞和艰辛。事实上,最初小说改稿会上那代表著家乡未来文学生机的二十多位有志之士,如今继续坚持写作的不过二三。这无疑就是功利化文学追求的注定结局。如果没有丰收在望的承诺,谁还会有一往直前的勇气?
  而曹多勇由于把写作本身就当成了回报,因此他已不求回报,写作的甘苦也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写作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本质。在写作中体验着自由的真谛,无论甘苦,曹多勇都是幸福的。所以,现实的冷酷对于他可能压根儿就是无效的。他爱恋着文学,文学也呵护着他。眼看着他所赖以养家糊口的工厂也在企业纷纷倒闭的洪流中招架不住了,家乡文联及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结果,因祸得福,他反而可以就此全心从事文学创作了。文学赐予他的是爱与拯救的命运,因此那种习惯在小说中诋毁生活的流行病症同他一向格格不入。
  因为每次回乡都有去文联坐坐的习惯,我和曹多勇因此有了见面的机缘,交流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这时的他创作已渐入佳境,小说成就得到了全国性的认可。但是面对成功,曹多勇的淡定仍旧一如既往。再看看他的小说,同样也是一如既往的从容,只是力道与火候都把握得更见老辣了。倘若意识不到这种力道和火候,那也一定是发现不了曹多勇小说的变化的。作为一个手艺人,专一和单纯就是他的本质。不喜花哨,不爱热闹,忠实的专一和单纯里深深隐藏着的则是难得的高贵。不然的话,曹多勇难免沾染上一个浅薄工匠势必规避不了的那些坏毛病,比如炫技,比如逞能。其实,也只有不把曹多勇的专一和单纯视作单调,我们方能真正理解其一以贯之的不变内里所蕴涵着的某种丰富性。进而,我们也才能领会这所谓不变之中传承着的深刻历史感。
  手艺人无需创新,亦无需突破,他只关心如何让这手艺在自己的手里一直完美地活下去。故此,当下文坛许多作家那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恶习,在曹多勇的写作世界里是找不到的。而在我看来,前者可以是任何别的什么,只唯独不是作家。曹多勇也许算不上是作家的作家,但他却能够让你明白谁是真正的作家。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比较木霉菌(Trichoderma)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利用对峙平板法测定了绿色木霉菌及木霉菌和杀菌剂联合使用对几种枯萎菌的拈抗作用。通过对峙培养可以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3d内绿色木霉菌即可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原菌菌落内。从而抑制或阻碍其生长。木霉菌单独使用时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与杀菌剂联合使用比单用杀菌剂效果更显著,其中以绿色木霉菌+咪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对西
“人生的中途”(但丁《神曲》)   在山溪里捡到一块石头   黑色的,透着微红   领它回家   像领回一个失散多年的兄弟   以前,我们肩并肩坐在山上   谈论人间烟火   共商人生大事   我们體内的火苗一闪一闪   现在,我们熄灭了   滚下山巅   用满身伤痕做成时代的标志服   迎接岁月的千刀万剐   我们面对面看着   沉默   中间隔着一碗酒的深度
译者按: 2007年的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年报(CGC Report)第30期发表了最新的西瓜基因目录,对以前的西瓜基因目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纠正了某些基因描述等方面的错误,新增加了8个基因,特别是增加了部分基因的照片。这个西瓜基因目录包括60个基因和111个分子标记共171个基因,对从事西瓜研究特别是西瓜育种的科研人员很有用,特译出供参考。  西瓜是一种很有用的进行遗传研究的作物种类,因为它的基因
火车爬上缓坡开始提速,笛声借助北风  翻过屋脊,摇晃前窗的玻璃  冬天习惯了黑暗中的宁静  梧桐树的阴影遮住夜郎矮下来的哭声  不止我一个人的梦被火车惊吓  这座密封的建筑里有多少不眠之物:  马桶忙着欢送滚烫的尿液  大床吐出最后一句叹词,一盏  微弱的台灯映着两个睁眼打鼾的人  火车一路向东,好像开往春天  到站的车轮就要碾碎黎明前的夜色  失眠者准备钓出水淋淋的日出  耽于做爱的少妇翻身进入
我们县大,人多,踢球的人少。印象中,上一代人的体育运动主要是篮球和排球,当然,还有乒乓球。我小时候都没见过足球,一直到上初中,学校没操场,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要步行到县体育场,来回就得一个小时,然后上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主要通过往返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体育课的内容基本都是练习队列,立正——稍息,向各个方向转,转晕为止。期间还学过几套少年拳,虽是武术,其实和广播体操差不多。   有次上体育课,我到体育
在文学中追求中国文化的“中道”,是熊育群的圭臬;而非虚构写作与虚构的羽翼,鲲鹏展翅,涵盖了其文学的天空。这条非虚构与虚构复合而成的道路,也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如果说熊育群的《己卯年雨雪》恰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人格与人道主义成就的充满力量感的和平之书的话,那么他的非虚构新作《第76天》《钟南山:苍生在上》,则无疑是人性之书、悲悯之书、命运之书。  “故事王”的故事   2
一、熊育群散文的味道   很多年前,我同一位客居长沙的朋友相约去北京,他先我一站从长沙上车,我在岳阳上车后找到他,发现他正在读熊育群的《路上的祖先》。我安放好行李,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本《奢华的乡土》,他说:“你出门也喜欢带熊育群的书?”   他不知道我同熊育群可以称得上是朋友,他更不可能知道,外出旅游或是参加什么活动、会议,我都喜欢带上一本熊育群的书。我点了点头,他又说:“我喜欢熊育群的散文,
他坐在餐厅的一角,老老实实地吃一个馒头,馒头散发着淡淡的小麦面粉的香味,咬一口馒头,吃一口被漂汤油浸过的炒得过了火已经没有任何嚼劲的菜花。只有在吃饭的时候,他才能掏出手机看一会儿网上的新闻。一只苍蝇飞过来,这只入了冬还在顽强生存的苍蝇简直是神送来的,此时想和他分食同一份食物。他气愤地将它赶走,它又飞过来,这并没有影响他继续吃馒头,继续低下头看手机。突然,他被一则蹦出的搞笑视频吸引住了,他紧皱的眉头
那领养了我  又丢弃了我的月亮  或者说  那我领养,又丢弃的月亮  今夜那么温柔地照在戈壁上  今夜它带来蝴蝶白色的芬芳  今夜它像一只乡下的泥碗  停泊了一条搁浅的渔船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  他像一只尖叫的候鸟  射穿南方夜晚的  小小心脏  固执地霸占了  夜晚的所有忧伤  下雪了,我们一起喝酒吧  “下雪了”  你端起酒杯  摆出谷种,腊梅上的知更鸟  和着三分良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是
亿万年了,一滴水的颜色  初衷,始终不改  一直伴着黑暗,安然沉睡  沒有谁比我,更懂你  蓝色的,都是纯净的  比如天空,比如大海,比如你  遇到光,就会像星空一样  璀璨  用亿万年沉淀的一滴水  等我来。我一来  你就醒了  宝石城博物馆  蓝,给希望做底色  天蓝、湖蓝、海蓝、宇宙蓝  一座晶莹的宫殿  陈列多少种蓝  就有多少种爱  蓝宝石之恋  硕大晶莹,像星空一样夺目  蓝宝石、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