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企业不仅需要进行首次融资来提高整体实力,后续利用再融资拓展业务规模也非常重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然而多种生产经营活动背后的资金来源也是新能源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但由于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的生产技术始终难以提升。融资与再融资可以为新能源上市公司带来充足的建设资金,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司绩效提供资金保障。文章以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为出发点,分析了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现状,对企业再融资方式和绩效间的相关性做了详细讨论,最后提出优化企业再融资决策的建议。
旧的能源格局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当前,我国的传统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而如果新能源产业能有所突破的话,不仅可以减小对国外的依赖,大大促进能源独立,保证国家安全,还能大幅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期阶段,政府在新能源开发、建设、利用等环节立法不完善。由于新能源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期研发投入巨大,项目建成后成本回收周期又往往较长,因此产业链源头与末端在缺乏有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产业上下游没有完全贯通,呈现出上游研发机构资金匮乏,下游应用市场规模有限的困局。
截至2020年9月28日,年内A股增发募资规模5838亿元(含配套募资),可转债募资规模1569.8亿元,配股募资规模439.5億元,优先股募资规模99.35亿元,再融资规模合计7946.65亿元。其中,增发规模增长明显,同比增7.78%。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结构的不同选择会让企业的内部管理进入不同状态,尤其是股权与债券的结构,直接与公司绩效息息相关。
本文在近19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选取了20家作为样本,对其2015~2018年的再融资结构动态进行分析。
一、再融资基本状况
(一)融资结构现状
当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主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根据下面的表1可以看出,2015~2018年期间,企业外源融资的占比基本为80.25%,内源融资仅为19.75%,表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倾向于进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的比例小。同时单独就外源融资来看,样本企业的再融资途径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且外源融资当中股权融资的比例最大,四年来的平均值达到44.19%,债权融资相对低一些,为36.06%。单独就内源融资来看,样本企业的再融资途径主要为留存盈余和折旧融资,前者的占比基本为后者的五倍。
据此不难得出结论,当前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外源融资已成为企业再融资的主要来源,而在外源融资中企业明显偏好于股权再融资方式,且近年来无明显下降趋势。但债权再融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超越股权再融资。故本文主要从外源融资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作出研究。
(二)债务再融资现状
负债率是评判企业债务再融资的重要指标。本文汇总样本企业2015~2018年的长期负债率与短期负债率,可以看出目前各个企业的短期负债率基本处于72.47%左右,但随着时间推进逐渐减少。长期债务的负债率大约为27%,然而每年都有所提高。总地来说,数据未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债务容易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而让企业绩效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十分重视,在政策方面也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相比常规企业,新能源行业的贷款能力更高。也不难想象为何企业的债务再融资比例居高不下,基本有超越股权融资的趋势。
对比表2中新能源上市公司2015~2018年的短期负债率与长期负债率,可以确定的是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均需要承担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因此自身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不高,一旦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的绩效难以提升,所以造成如今多数新能源上市公司不偏好债务再融资的局面。
(三)股权再融资现状
在影响股权再融资的众多因素中,股权集中度是评判企业内部股权平衡的重要指标,如果股权过于集中,会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外部投资者所持有的资金难以流入企业内部。同时股权制衡度的高低是第一股东与其他股东间互相监督、互相控制的体现,如果盲目提高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可能会直接影响第一股东治理公司的积极性。本次将企业内的第一股东作为主体衡量股权的集中度,企业内第二股东至第十股东所掌握的股份与第一股东的股份的比值衡量股权的制衡度。样本企业2015~2018年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见表3。
就股权集中度来说,样本公司第一股东的股权比例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总体来说仍然为30%左右,体现了一定的集中性,对控股股东而言日常经营与决策均是非常有利的。结合股权制衡度来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出现了小幅度波动,但仍然不超过1%。也就是说,目前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强,当股权结构处于集中状态时,虽然大股东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但是股东之间很可能由于缺乏制衡而造成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第一股东控制上市公司、操纵上市公司利润、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的一系列问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大,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极弱,不能形成互相监督态势,抑制不了第一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害。尽管近几年通过有关部门的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已呈下降趋势,新能源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仍很严重。
二、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本次选择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为主要指标,探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现状。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次所选择的样本公司中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相比起来2015年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更高,后续几年逐渐降低,资产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反映出新能源上市公司在近几年的资产运营出现了问题,由于大多数公司偏好于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再融资,且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的手中,易造成公司经营者盲目融资,再融资金额超出实际需求,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往往难以提高公司绩效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所推行的各种政策相关,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因此随后几年企业的两项数据指标逐渐趋于稳定,绩效水平的变化量不大。 结合上文新能源上市公司近几年虽然有扩大债权再融资的趋势,但偏好股权再融资的热度依然不减,获利水平并没有提高。
三、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对公司业绩影响及对策
(一)债权再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
债权再融资是新能源上市公司采用的再融资方式,此次研究样本公司的业绩变化数据见表5。
整体来说,除了营业毛利率之外,企业再融资当年的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前一年减少,变化量最大的是资产报酬率,最小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融资后一年企业的四项指标较当年更低,与下文所述的股权再融资有所不同。再融资后第二年四项指标全部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实现了正增长。
从数据分析来看,进行债权再融资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会因为负债的突然增加,公司在短期内的业绩下滑,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相对完善,资产结构比较合理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可以顶住还债的压力继续运行,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
(二)股权再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
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再融资。此次研究中样本公司的业绩统计数据见表6。
从整体上来看,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当前的业绩表现并不突出,除了营业毛利率之外其他三项财务指标均低于上一年,融资后的第一年企业的业绩也没有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但相对而言业绩正在向正向发展,融资后第二年的业绩逐渐开始趋于稳定。从融资前后四项指标的变化率就可以看出来,各个数据指标较融资前的变化幅度更小,但再融资第二年时除了净资产收益率之外,其余三项指标也均为负值,可见股权再融资表现出来的终归是负效应。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后公司盈利能力虽然有短暂的提高,企业收益有所上升,但进行股权再融资后的几年企业绩效恶化,甚至是低于融资前的。总体来看呈消极影响。
(三)优化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对策
根据此次研究,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促使企业将再融资结构合理化。
1. 优化股权再融资结构
对此建议新能源上市企业采用收购等措施增加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一方面,起到分散股权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于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保障企业绩效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引导外资入股,减少企业因再融资活动投入的成本,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再融资获得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并利用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绩效。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融资成本的约束力度,利用法律制度来限制大股东手中持有的股份。
2. 调整再融资结构,加大债权融资的比例
企业缓解股权再融资偏好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树立正确的再融资意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之下积极构建市場化的融资体系,按照企业融资的紧迫性开展再融资活动;第二,调整目前发行的债券结构和品种,扩大企业债发行规模,尽可能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债券市场;第三,培养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
针对国内债券市场不成熟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的信用评级体系并成立权威债券评级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促进债权融资工具进一步创新,如果个人投资者或者组织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操作工具,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的偏好。第二,完善发行债券体制跟随资本市场的改革升级,同步推动债券市场发行机制的改进,为债券发行提供更为市场化的条件。第三,适当减少债券市场的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皓.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80-81.
[2]常树春,邵丹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现财务与金融,2017(01):33-40.
[3]杨瑞丽.股权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3):306-307.
[4]梁瑜.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89-90.
[5]李志学,秦子蕊,杨婷婷.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环境与最优资本结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9(06):1-10.
[6]岳尧.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8):100-101.
[7]刘东姝.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国内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5):48-52.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旧的能源格局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当前,我国的传统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而如果新能源产业能有所突破的话,不仅可以减小对国外的依赖,大大促进能源独立,保证国家安全,还能大幅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期阶段,政府在新能源开发、建设、利用等环节立法不完善。由于新能源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期研发投入巨大,项目建成后成本回收周期又往往较长,因此产业链源头与末端在缺乏有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产业上下游没有完全贯通,呈现出上游研发机构资金匮乏,下游应用市场规模有限的困局。
截至2020年9月28日,年内A股增发募资规模5838亿元(含配套募资),可转债募资规模1569.8亿元,配股募资规模439.5億元,优先股募资规模99.35亿元,再融资规模合计7946.65亿元。其中,增发规模增长明显,同比增7.78%。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结构的不同选择会让企业的内部管理进入不同状态,尤其是股权与债券的结构,直接与公司绩效息息相关。
本文在近19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选取了20家作为样本,对其2015~2018年的再融资结构动态进行分析。
一、再融资基本状况
(一)融资结构现状
当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主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根据下面的表1可以看出,2015~2018年期间,企业外源融资的占比基本为80.25%,内源融资仅为19.75%,表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倾向于进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的比例小。同时单独就外源融资来看,样本企业的再融资途径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且外源融资当中股权融资的比例最大,四年来的平均值达到44.19%,债权融资相对低一些,为36.06%。单独就内源融资来看,样本企业的再融资途径主要为留存盈余和折旧融资,前者的占比基本为后者的五倍。
据此不难得出结论,当前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外源融资已成为企业再融资的主要来源,而在外源融资中企业明显偏好于股权再融资方式,且近年来无明显下降趋势。但债权再融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超越股权再融资。故本文主要从外源融资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作出研究。
(二)债务再融资现状
负债率是评判企业债务再融资的重要指标。本文汇总样本企业2015~2018年的长期负债率与短期负债率,可以看出目前各个企业的短期负债率基本处于72.47%左右,但随着时间推进逐渐减少。长期债务的负债率大约为27%,然而每年都有所提高。总地来说,数据未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债务容易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而让企业绩效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十分重视,在政策方面也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相比常规企业,新能源行业的贷款能力更高。也不难想象为何企业的债务再融资比例居高不下,基本有超越股权融资的趋势。
对比表2中新能源上市公司2015~2018年的短期负债率与长期负债率,可以确定的是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均需要承担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因此自身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不高,一旦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的绩效难以提升,所以造成如今多数新能源上市公司不偏好债务再融资的局面。
(三)股权再融资现状
在影响股权再融资的众多因素中,股权集中度是评判企业内部股权平衡的重要指标,如果股权过于集中,会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外部投资者所持有的资金难以流入企业内部。同时股权制衡度的高低是第一股东与其他股东间互相监督、互相控制的体现,如果盲目提高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可能会直接影响第一股东治理公司的积极性。本次将企业内的第一股东作为主体衡量股权的集中度,企业内第二股东至第十股东所掌握的股份与第一股东的股份的比值衡量股权的制衡度。样本企业2015~2018年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见表3。
就股权集中度来说,样本公司第一股东的股权比例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总体来说仍然为30%左右,体现了一定的集中性,对控股股东而言日常经营与决策均是非常有利的。结合股权制衡度来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出现了小幅度波动,但仍然不超过1%。也就是说,目前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强,当股权结构处于集中状态时,虽然大股东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但是股东之间很可能由于缺乏制衡而造成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第一股东控制上市公司、操纵上市公司利润、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的一系列问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大,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极弱,不能形成互相监督态势,抑制不了第一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害。尽管近几年通过有关部门的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已呈下降趋势,新能源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仍很严重。
二、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本次选择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为主要指标,探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现状。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次所选择的样本公司中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相比起来2015年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更高,后续几年逐渐降低,资产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反映出新能源上市公司在近几年的资产运营出现了问题,由于大多数公司偏好于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再融资,且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的手中,易造成公司经营者盲目融资,再融资金额超出实际需求,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往往难以提高公司绩效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所推行的各种政策相关,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因此随后几年企业的两项数据指标逐渐趋于稳定,绩效水平的变化量不大。 结合上文新能源上市公司近几年虽然有扩大债权再融资的趋势,但偏好股权再融资的热度依然不减,获利水平并没有提高。
三、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对公司业绩影响及对策
(一)债权再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
债权再融资是新能源上市公司采用的再融资方式,此次研究样本公司的业绩变化数据见表5。
整体来说,除了营业毛利率之外,企业再融资当年的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前一年减少,变化量最大的是资产报酬率,最小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融资后一年企业的四项指标较当年更低,与下文所述的股权再融资有所不同。再融资后第二年四项指标全部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实现了正增长。
从数据分析来看,进行债权再融资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会因为负债的突然增加,公司在短期内的业绩下滑,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相对完善,资产结构比较合理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可以顶住还债的压力继续运行,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
(二)股权再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
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再融资。此次研究中样本公司的业绩统计数据见表6。
从整体上来看,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当前的业绩表现并不突出,除了营业毛利率之外其他三项财务指标均低于上一年,融资后的第一年企业的业绩也没有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但相对而言业绩正在向正向发展,融资后第二年的业绩逐渐开始趋于稳定。从融资前后四项指标的变化率就可以看出来,各个数据指标较融资前的变化幅度更小,但再融资第二年时除了净资产收益率之外,其余三项指标也均为负值,可见股权再融资表现出来的终归是负效应。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后公司盈利能力虽然有短暂的提高,企业收益有所上升,但进行股权再融资后的几年企业绩效恶化,甚至是低于融资前的。总体来看呈消极影响。
(三)优化新能源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对策
根据此次研究,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促使企业将再融资结构合理化。
1. 优化股权再融资结构
对此建议新能源上市企业采用收购等措施增加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一方面,起到分散股权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于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保障企业绩效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引导外资入股,减少企业因再融资活动投入的成本,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再融资获得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并利用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绩效。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融资成本的约束力度,利用法律制度来限制大股东手中持有的股份。
2. 调整再融资结构,加大债权融资的比例
企业缓解股权再融资偏好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树立正确的再融资意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之下积极构建市場化的融资体系,按照企业融资的紧迫性开展再融资活动;第二,调整目前发行的债券结构和品种,扩大企业债发行规模,尽可能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债券市场;第三,培养投资者的市场意识,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
针对国内债券市场不成熟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的信用评级体系并成立权威债券评级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促进债权融资工具进一步创新,如果个人投资者或者组织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操作工具,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的偏好。第二,完善发行债券体制跟随资本市场的改革升级,同步推动债券市场发行机制的改进,为债券发行提供更为市场化的条件。第三,适当减少债券市场的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皓.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80-81.
[2]常树春,邵丹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现财务与金融,2017(01):33-40.
[3]杨瑞丽.股权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3):306-307.
[4]梁瑜.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89-90.
[5]李志学,秦子蕊,杨婷婷.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环境与最优资本结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9(06):1-10.
[6]岳尧.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8):100-101.
[7]刘东姝.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国内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5):48-52.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