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龙仅存一人 后王茹远时代谁擎宝盈旗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春,内地公募基金离职潮再起,发完年终奖的基金公司接二连三地面对明星基金经理们流失的窘境:上投摩根流失了吴文哲、华商基金流失了刘宏、招商基金流失了王忠波……但人才失血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宝盈基金,继去年四小龙之首的副总杨凯转投中融后,近日另一位核心人物彭敢确定转投东吴基金门下。女神节当日,宝盈基金再发公告,宝盈四小龙中的中生代张小仁也正式从公司离职。至此,当年公募一姐王茹远离职奔私后,宝盈所打造的“四小龙”组合土崩瓦解,目前仅存盖俊龙一人。
  明星基金经理接连离职
  长期以来,在内地的公募圈中,从实力规模和业绩排名来看,宝盈基金都是默默无闻的角色;但近年来宝盈基金强势崛起,源于内地基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王茹远。
  王茹远于2011年7月加入宝盈,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王就完成了角色转变,从圈内小有名气的研究员成为公募基金的年度冠军,王茹远操盘宝盈核心优势拿下年度冠军,业界也给予其“一姐”的称号;然而公募一姐却在2014年遭遇滑铁卢,王茹远也迅速奔私。
  随着王茹远的崛起,宝盈基金在业界名声鹊起,特别是权益类基金圈中追随者甚众。于是,王茹远宝盈基金迅速培养出“四小龙”来接班一姐,他们分别是杨凯、彭敢、盖俊龙、张小仁,其中杨凯是公司副总经理,彭敢是公司投资总监,若论知名度,投资总监彭敢在四人中名气最大。
  在宝盈任职期间,彭敢成名始于操盘宝盈资源优选,数据显示他掌舵该基金长达6年零84天,任职回报达到110.60%。在2015年公募基金的排名战中,彭敢所操盘的宝盈新价值一度无限接近冠军的宝座,彭敢本人以善于挖掘新奇特的投资品种在圈中闻名;然而该基金在2016年开年的熔断中损失惨重,彭敢回天乏术,最终名落孙山。彭敢本人也于2017年1月正式从宝盈离职,他的最终选择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东吴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宝盈基金凭借432亿的资产规模排在了第50位,而东吴基金的资产规模仅为148亿,公司排在第72位。令人不解的是,缘何彭敢选择去规模更小名气更差的公募呢?《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很有可能是东吴效仿前海开源搞事业部制以股权激励钓到“大鱼”。在彭敢之前,四小龍之首的原宝盈副总杨凯于去年8月离职,10月20日,总部位于北京的中融基金发布公告聘任杨凯出任中融基金的总经理。有趣的是,中融基金的排名仅比宝盈基金低一位。
  最新离职的基金经理张小仁在宝盈属于小字辈,他的成名之作就是接棒一姐操盘宝盈核心优势,2014年该基金一举摘下混基年度冠军。数据显示,张小仁曾经管理过宝盈旗下5只基金,而其任职期间的最佳回报就是宝盈鸿利收益的61.71%。与彭敢操盘剑走偏锋的特立独行风格不同,张小仁所推崇的操盘理念是均衡配置,不与股票谈恋爱。未经证实的消息表明,张小仁很有可能转投深圳另一家公募门下。问题随之而来,四小龙中仅存的独苗盖俊龙接下来会走吗?
  离职潮背后的隐情
  从王茹远到杨凯、彭敢、张小仁,宝盈所培养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均“秒变”流星,这也让基民对宝盈充满困惑。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表明,宝盈基金成立于2001年,是内地最早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目前400多亿的规模远远落后于当年同班的嘉实、博时、南方等基金公司。而且,从2016年逐季的排名来看,宝盈基金呈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第一季度末公司排在第29位,第二季度末公司排在第36位,第三季度末公司排在第43位,第四季度末公司排在第50位,恰好每一季度下滑7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公司排名节节后退的同时,不仅公司的投研团队出现动荡,而且公司的高管也是更迭频繁。除原副总杨凯去年出走外,更早前的去年4月,公司的另一位副总储成忠也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君后转任国投瑞银基金的副总经理;2017年年初,宝盈基金总经理汪钦宣布离职,目前总经理的职位由公司的董事长李文众所暂代。《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在Wind资讯的公司介绍中,宝盈基金的总经理和投资总监目前均显示为空缺。
  而且,宝盈旗下的公司产品比重失衡,明显倾向于权益类产品。数据统计表明,宝盈旗下目前有21只产品,其中混合型基金为16只,股票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分别只有1只。从规模占比上看,权益类基金的合计占比为58.9%,固收类基金的合计占比为41.1%。
  实际上,圈内对于铁腕总经理汪钦毁誉参半,固然权益类基金一度的辉煌是公司值得炫耀的资本,但汪钦本人也似乎一直负面缠身,2012年年中,他曾被自称为内部员工的举报人发举报信,信中指责公司在人事、投研、公司治理、风险监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宝盈基金还曾爆出过人事争斗、分红失误、证监局召集高管谈话等事件,老鼠仓传闻也经常盘绕宝盈上空。
  相比这些,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汪钦对股东的业绩承诺并没有兑现。《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实际当年在上任不久,汪钦对股东承诺在3年内帮宝盈基金发展成行业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做大到500亿。在汪钦规划中,这500亿规模,包含200亿权益类产品,200亿固定收益产品,以及100亿专户(剔除通道业务后规模)。然而截至2016年年末,在行业内公司纷纷迈入千亿俱乐部之时,宝盈的公募资产份额也未能达到500亿。
  业界传言宝盈这可能与银行渠道的关系并不好:首先,公募基金公司年终利用货基冲量是公开的秘密,帮忙资金年关后撤退,但宝盈似乎没有,于是排名难如人意;其次,去年多家公司利用银行委外资金的注入发行相关产品实现了规模腾飞,但似乎也与宝盈无关。
  谁来接棒“四小龙”?
  面对明星相继出走,宝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下一个王茹远、彭敢式的人物?此君会是盖俊龙吗,未必!
  从业绩上看,盖俊龙操盘的基金乏善可陈,资料显示,此君于2014年5月开始掌舵宝盈基金旗下相关产品,曾先后管理过宝盈旗下的5只基金,其代表作就是操盘将近三年的宝盈泛沿海增长,但其迄今的任职期间收益率仅为58.43%。
  在稍早前与宝盈公司人士的一次闲谈中,公司人士表示早已培养了一批新生代接班,未来有望在他们中产生新的标志性人物。《红周刊》记者注意到,点开宝盈基金的官网,两位基金经理的照片赫然映入眼帘,一位是段鹏程,另一位则是易祚兴,两位恰好管理着此前彭敢操盘的两只明星基金产品——宝盈新价值和宝盈资源优选。
  但从今年以来宝盈系基金的涨跌幅来看,宝盈旗下的权益类基金表现一般,其中宝盈新价值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约亏损2%,宝盈资源优选约亏损2.93%,宝盈核心优势情况稍好,实现了正收益,但也未到1%。
  一朝天子一朝臣,宝盈基金接下来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新的领导班子。因为好的领导班子对于培养出好的投资接班人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人们发现证金公司在券商股、超跌股中大幅建仓或加仓,很多已逼近举牌线,达到4.99%。考虑到目前大盘形势相对比较平稳,证金公司不可能再追加资金投入股市,这些建仓或加仓的资金必定是来自抛售其他股票所得,这意味着证金公司在大规模调仓换股。以5%的举牌线为边界逼而不越,这是很多私募基金为进出方便所常用的操作手段,如今证金公司也这么干,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意味深长,
期刊
一周滬深大宗交易一览
期刊
2017年9月解禁限售股一覽
期刊
股指屢破高点机构换股增仓
期刊
又到“3.15”打假时,在这全民打假的日子里,对于一切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商品、信息,都应该被予以揭发和抵制,不仅需要体现在产品打假上,资本市场中的新股上市环节也需打假,这不仅要严查拟上市公司,即便是那些已成功通过造假途径获得上市的企业也需追查。在监管趋严风暴下,造假公司终将难逃被追罚的命运。  问询问题多样化,9家公司IPO被否  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17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79家
期刊
每年“3·15”,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者可谓悲喜两重天,喜在于央视“3·15”暴露了部分公司的造假行为,悲的是,自己手中股票却因此可能大跌。对此,投资者需要在投资过程注意什么?那一类公司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虚构应收账款是财务造假中重要一环  二级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常常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虚增营业收入,此前震惊全国的“银广夏”、“郑百文”、“达尔曼”等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就
期刊
新股造假上市由来已久,早期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包装上市”,那时似乎还有点“理直气壮”,商品要卖出好价钱,当然要有好的包装。后来的说法有点隐晦,叫“业绩粉饰”,对经营业绩做一定的修饰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这些说法都上不了桌面了,强调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完整,否则属于重大违法。不过由于上市的利益实在太大,而被发现的概率又很低,因此铤而走险者并不少。  监管政策还不够严  为什么监管加强之下造假上市仍
期刊
根据交易所的规定,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在3~4月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在2月底前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并披露业绩快报。由此,目前中小创公司的2016年年报业绩已基本初露端倪,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目前836家中小板、605家创业板公司全部分别以正式年报、业绩快报、招股说明书等形式对2016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做出了公告。相对于经济的放缓,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2016年均实现了较为理想的业绩增长。  中小创估值
期刊
近期市场风格向中小创板块轮转,券商更多地认为这种现象是补涨机会,中小创并没有强势回归的迹象。从相对沪深300的估值角度看,创业板仍是底部震荡略有修复,均值回归还在路上。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中小创业绩超预期,但估值依然高企。但中小创中高成长性的个股,依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大盘蓝筹与中小创 孰优孰劣仍存分歧  近期,中小创板块机会也再次集中回归各大券商的研报中。其中,华鑫证券、中原证券、安信证券
期刊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很火,题目是《从70万亏到只剩6万》,乍一看以为是标题党,仔细一看还比较有料。首先,文章的作者应该是有一定功力的投资人士,至少在数据统计方面做得很出色。作者把账户的每笔交易重新做了排序,还进行了分类统计。这点值得许多散户学习。其次,作者还运用了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账户亏损的几个原因:频繁交易,不控制仓位,随意选股……这些都是投资亏钱的几个基本因素。作者两年买卖了200只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