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叙事方法的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月亮与六便士》问世于1919年,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毛姆一直以来是被中国文学界低估的作家,其91岁的人生在文学、戏剧创作领域,为世人留下很多经典的著作。本文将就《月亮与六便士》叙事视角进行研究。
  作家毛姆一生经历丰富、游历广泛。为其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幼年父母双亡,曾因口吃与瘦小,受到同学的歧视,青年时代性格孤僻内向。成年后的毛姆,成为一名外科医师。作家一生经历丰富,曾历经一二次世界大战,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成为战地救援队以及情报人员,二次大战曾以其公众身份宣传联美抗德。作家一生游历广泛,人称世界旅行家,曾到过中国、南太平洋国家、南美洲。《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第二编长篇小说,“月亮”在西方是代表着神圣、圣洁与崇高,代表着美好的理想和真正的爱情,象征着诗与远方。“六便士”是英国最小的货币单位,代表着残酷的现实和世俗的物质的一切,是社会人的主流最求,书中“六便士”可以代表为伦理道德,名声,生活品质等等。小说以“月亮”和“六便士”命名,切中内容,以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与艺术经历描绘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精神与物质的抉择!《月亮与六便士》,符合小说的主题,充分贴近读者。
  小说的故事以我作为第一人称,描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与同时代的小说均采用全能全知的视角大为不同,小说采用内外聚焦模式共存交替的视角模式。小说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人生与艺术历程为基础,进一步创作出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主人公原是伦敦著名的证券经理人,家庭生活富足,妻子美丽漂亮,一对孩子聪慧可爱。但斯特里克兰德在中年突然着魔,抛家弃子,前往艺术之都巴黎学习绘画,表面上贸然的决定,即改变了妻子、孩子的人生轨迹,更让主人公人生际遇发生重大的改变。从巴黎到马赛,艺术之路的追寻最终让斯特里克兰德过着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生活。从原来的中产阶级到后来后穷困潦,从受人尊重到被人蔑视、冷眼,从对人礼貌彬彬有礼,到对帮助自己的戴尔克依旧嘲笑、轻视、谩骂。处处展现出如《月亮与六便士》的矛盾。主人公的生活从搭船来到充满着原始风情的塔希提,发生第二次改变,在那里主人公找到希望的爱情、创作的灵感,创作出留世的作品。主人公始终活在对艺术的理想,对艺术的坚持。从小说的叙述描述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对艺术十分虔诚的追求者形象,这是如“月亮”所展现出的高贵圣洁的精神力量。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复杂矛盾,也在一条次要的感情线索中得到体现,在斯特里克兰德穷困时被同是画家的戴尔克收留,主人公与画家之妻勃朗什产生私情。从整个故事看斯特里克兰德应该是内心强大、行为矛盾的个体,衬托出主人公为追求传统文明被压抑的“自我”,将一切世俗都弃置不顾,只是痴迷于追寻自我、再现自我的旅程。
  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的创作中放弃同期其他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全部在视角范围内,全能,全知,全部调度、主宰。小说描述故事的视角是对于故事的描述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我”在作品中属于次要人物,在小说故事情节中扮演主人公的旁观者和见证者的身份,这是典型的内聚行视角描述。拉近叙事者和读者间的距离,小说中内聚焦模式体现在叙述者“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与斯特里克兰德并不是如影随形,亲密无间。小说中的我是在应邀参加斯特里克兰德夫人举办的家庭聚会,认识主人公。从这开始在小说中担当起主人公一切故事情节的見证者的角色。但故事最开始,“我”对主人公仅仅基于外貌、气质、家庭背景的了解。应该说对主人公抛弃家庭到巴黎学习绘画,只能像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一样进行猜测。基于这种人物关系,小说的情节无法全面展开,单纯采用内聚焦型的视角局限性就暴露无遗。因此毛姆在小说创作中采用内外聚焦视角项目补充,形成良好的交替展现。如小说中对主人公故事的叙述,很多都是文中的其他角色介绍给“我”了解的。如在马赛穷困潦倒的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塔希提岛的,这便是船长尼柯尔斯对“我”的讲述。主人公如何与爱塔相识并相爱,也是通过鲜花店女老板进行的描述,在描述斯特里克兰德在岛上的生活时,多是岛上的居民向“我”进行讲述。这众多小说中的讲述从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观点描绘出斯特里克兰德,让小说情节丰富、内容真实可信,这种叙事模式的叠加组合让小说充满内涵和艺术的感染力,使情节引人入胜,故事逻辑合情合理。同时,内外聚焦的视角模式也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创作打破以时间、空间为顺序的写作方法,让故事情节充满悬疑、不确定,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论:《月亮与六便士》创作于1919年,20世纪初叶西方思想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对小说的创作产生的浓厚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小说的叙事方法方面,小说采用内外聚焦型的视角,让小说的故事情节真实展示,让读者感觉亲切,拉近读者的距离。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也从写作手法上改变小说以时间、空间为轴的印记,小说创作方法充满现代主义元素,叙事视角带来的时间、空间等叙事技巧的改变也给小说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让《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作家毛姆永恒的经典代表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异化”,“本真”这两个视角简要分析《紫色》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西丽是如何因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男性的迫害中被异化,又如何在寻找自我生存意义的过程中对“本真”的追寻。通过描写西丽寻找本真的过程,表达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呼吁黑人女性像西丽一样斗争,获得本真,并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紫色》;西丽;本真  作者简介:王莹,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
虚实并存耕作分区技术规范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迟仁立,左淑珍虚实并存耕作技术是以虚实并存耕层为核心,在不同部位、深度、间隔以及市同时期进行虚实并存作业,包括间隔深松
摘 要:穆太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名声响彻阿拉伯世界,其诗作也深刻影响了阿拉伯文坛。穆太奈比诗歌题旨丰富,其中献给赛夫·道莱的八十余首赞颂诗被认为是其诗歌的精华,而赞颂“哈岱斯红堡之战”的“国王颂”被认为是颂诗的典范。本文选取诗人代表作“国王颂”,通过美学角度对其加以分析,认为其诗性美感体现在叙事美、修辞美、动态美和音乐美。  关键词:穆太奈比;“国王颂”;诗性美感  作者简介:王宇
摘 要:美国桂冠诗人娜塔莎·特雷瑟维(1966—)是美国当代重要非裔女诗人之一,至今已发表五部作品。在其获得科尼姆诗歌奖的首部诗集《家庭工作》中,特雷瑟维展现了对黑人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细节的捕捉与反思。由于该部诗集展现了非裔人群在不同空间中的不同行为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家庭工作》中非裔人群的空间选择,探究其民族生存状态及文化特征。非裔人群对黑人社区和大自然的空间选择,反映出他们即使面对严酷的社会
摘 要:母爱作为母性的重要参数,一直都是母亲身份的重要伦理标准。然而,当代美国作家玛丽·戈登在她的小说《人与天使》中对母爱这一伦理标准进行了质疑,塑造了众多的母亲形象,打破了母爱的传统观念,为母亲身份的重新构建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将深入探析该小说所体现的母爱的错位性,从而深刻体会母亲形象的多样性及母亲身份的多重性。  关键词:《人与天使》;母爱;错位性;母性  作者简介:张咪(1992.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 subfamily chemokine receptor3,CXCR3)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联合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摘 要:《追风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展开了一场有关于人性和宗教等级的讨论与反思。通过描述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以及情感轨迹,向读者逐渐渗透在宗教等级之下人性的扭曲。深受宗教思想荼毒的阿米尔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身体是相对自由的,但思想却被牢牢禁锢着,以至于将他人性的阴暗面暴露了出来。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埋下了罪恶的种子,这一切可能会有天生的性格使然,但却脱离不了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熏染。  关键词:
今年3月20日,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袭击了北京城,所有北京人都饱尝了这次沙尘暴的滋味。 北京的这次沙尘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何如此凶猛?认真找一找自然的、人为的、
在采收种子时,由于有的尚未成熟,有的受了虫害或机械损伤,再加上贮存方法不当,往往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因而,在播种之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便根据测定的结果,合理下种,保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索尔仁尼琴毕生致力于探索国家出路,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其作品《马特廖娜的家》为读者揭露了社会变革下出现的种种丑陋现象,突出了深处“混沌”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