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随访研究

来源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心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至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SSS并首次安装双腔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终点事件为随访中患者新发心力衰竭。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累积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有145例SSS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8±41)个月,91.7%患者的SSS相关症状(头晕、黑曚、晕厥、乏力等)得到改善。随访结束时,35例(24.3%)SSS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随访1年、3年、5年、10年的新发心力衰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8%、10.6%、13.7%、27.2%。高心室起搏百分比(VP%≥50%),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术前左室后壁厚度(LVPWT)是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35例新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24例(68.6%),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5例(14.3%),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6例(17.1%)。年龄、术前室间隔厚度(IVST)、术前合并瓣膜病和阵发性房颤是HFpE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SS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预后相对较好。新发心力衰竭以HFpEF为主。高VP%、术前LVPWT、术前合并阵发性房颤等基础疾病为SSS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IVST、术前合并瓣膜病和阵发性房颤为发生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抑制心室重构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核受体是一类十分重要可被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在无配体存在的情况下,它招募共抑制因子复合体,使核小体组蛋白去乙酰化,转录受抑制.当配体存在时,它招募共激活因子复合体,使核小体组蛋白乙酰化,DNA从染色质中松散开来,基因得以转录.白血病中许多染色体易位涉及核受体,引起基因转录异常,导致发病.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有效地调节核受体的转录,对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介绍了组织微阵列的制作流程 ,重点描述了组织微阵列技术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统计学结论的重复 ;与基因微阵列联合使用 ,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表
[英]/Granata PG…//Arch Phys Med Rehabil.-2000,81.-888~893rn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痉挛性脑瘫(CP)患儿和正常儿肌肉电-力学延迟(EMD)的差异.rn方法受试者为12例痉挛性CP患
[英]/Schindl MR…//Arch Phys Med Rehabil.-2000,81.-301~306rn既往训练脑瘫儿童步行能力时主要强调抑制肌张力、训练平衡能力,在爬、坐和站立时进行步态准备动作训练.现代
[英]/Laufer Y…//Clin Rehabil.-2000,14.-125~129rn脑血管意外致成人偏瘫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患侧下肢负重减少,而下肢负重是行走所必需的.因此改善下肢负重是偏瘫病人康复的
研究苹果新品种“蜜脆”在伊犁河谷的生长情况及适应性,总结蜜脆苹果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建园、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当地栽培密脆苹果提供参考。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调控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Epo基因3′端增强子调控缺氧诱导的Epo基因表达,缺氧诱导因子与该增强子结合后可启动Epo基因的表达.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p66为一Ⅰ型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于红系祖细胞的CFU-E阶段.蛋白质p85和p100与p66相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