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考作文题更有温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除了要追求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之外,还应追求试题的温度。提供让不同类型考生进行选择的可能、创设与考生生活相融合的情境、搭建能指引写作方向的支架,是命题者可以采用的三种策略。
   关键词:作文评价;中考作文题;命题策略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不仅具有选拔性质,也对初中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中考试题命制必然要追求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中考作文题的命制亦然。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中考作文题的命制还应追求试题的温度。
  据NWP(美国写作项目)和NAEP(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价”)的研究,学生的写作质量和作文题目质量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一个有智慧、有胸襟、有全局观的命题者理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作文题反映出人性的温度,让更多有温度的文字得以流淌,让更多有温度的心灵得以闪亮,从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那么,如何让中考作文题更有温度?下面,笔者以2020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为例,浅析命题者可采用的三种策略。
  一、提供让不同类型考生进行选择的可能
  学生的性别、地域、家庭、写作爱好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写作,某一个特定的题目并不能让所有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有效展示和彰顯,因此让学生自主选题就是一个有温度的举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笔者曾关注了70份202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发现其中有25份试卷设置了可供选择的作文题,允许学生在不同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不同作文题目(话题、材料)、不同写作文体之间进行选择。
  【示例一】
  (1)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北京卷)
  第一题采用全命题方式,第二题则要求根据指定的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一个侧重写实,一个侧重想象,供不同写作兴趣、不同生活体验的考生自由选择。
  【示例二】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王鼎钧《一朵花》
  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
  (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
  (浙江绍兴卷)
  面对试题中的三个写作任务,富有联想能力、对生活有感知力和反省力的学生可以选择发挥空间比较大的书信体,注重语言美感、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择向《文苑·美文》投稿,而情感饱满、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则可选择讲稿的撰写。
  当然,中考试题提供的选择空间也不宜过大,过多的选择对学生将是另一种困扰,“写作命题,要体现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平衡”。
  二、创设与考生生活相融合的情境
  要写出真正有感而发的文章,往往需要灵感的触发。但是在考场上,生活经验无法被有效唤醒,写作的兴奋点无法被及时激发,写作的素材无法被合宜调取,这些都是学生经常面临的困境。此时,创设情境就将是命题者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当然,这里的情境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阅历相融合,充分考虑其已有经验,符合其情感需求,让学生觉得试题与自己的生活很切近,从而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言。
  (一)组合式情境,让宏大的话题与微观个体得以联结
  【示例三】
  2020年春,新冠疫情肆虐,国人奋起,全力抗疫:专家院士义无反顾,医护人员无惧生死,外卖小哥顶风冒雨,他们是前线的“最美送行者”;单位社区周密排查,千万家庭居家防控,莘莘学子线上学习,他们是后方的“最铁防疫员”。“冲在前”是担当,“宅在家”是贡献,做好自己,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其实,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请以“做好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山东临沂卷)
  这道作文题折射出时代气息,又着眼于现实。命题者把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宏大的话题进行了分解,具体到个体,通过多个不同的情境的创设,远到专家院士,近到外卖小哥、社区家庭,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做好自己”。考生在组合式的情境中不仅认识了社会,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微观的个体,包括自己。宏大话题下的写作,是需要以小见大的,这就是有温度的作文提示。
  (二)还原类情境,让原有的生活体验得以唤醒
  【示例四】
  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心灵驿站”栏目,经常收到同学们诉说内心困惑的来信,例如:
  “我和父母产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学习这么紧张,我该怎么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老师要我们制定好生涯规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将来适合做什么。”
  ……
  栏目组觉得应该倡导大家都来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所以,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次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湖南长沙卷)
  和父母的矛盾,兴趣和学习之间的纠结,不知将来做什么的迷茫……试题通过还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倾吐。如果直接要求写一篇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文章,学生也许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了。还原生活类的情境会唤醒人弥足珍贵的体验,捕捉到极其细小的一闪念、极为普通的一瞬间。
  (三)活动类情境,让交流对象和写作目的得以明确
  【示例五】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你即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参加新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假如学校已有你感兴趣的社团,就申请加入;假如学校目前还没有符合你兴趣特长的社团,就申请创建一个新社团。请从上面申请的内容中任选一项,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可以讲述有关你某项爱好或技能的故事,也可以陈述你申请的理由和相关设想。
  (浙江杭州卷)
  这道试题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即以新生的身份,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置身这样的活动情境,学生无形之中就有了读者意识和功能意识,学生入情、入境,会去思考:写给谁?为什么目的写?写什么?怎么写?此时的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而且,这种写作行为和写作过程与未来生活的真实写作形态相符,这样的写作能力才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这无疑是更有温度的关怀。
  三、搭建能指引写作方向的支架
  有些题目因有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导致学生因无法正确理解而偏题、跑题。此外,考场环境的压迫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此时,命题者在题目中搭建的支架就有可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写作方向。
  NAEP曾根据200多节写作课堂得来的数据,整理并发布了有效写作任务(即作文命题)的重要特征,明确表示“如果作文题目能够提供如何架构文章的指导,并提供一个适当的写作支架时,学生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一)信息型支架,有助范例提供
  【示例六】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广东省卷)
  面对这道作文题,有些学生不能判定怎样的自律可以写入文章,或者不能确定怎样的乐趣才是积极向上的。为此,命题者提供了下面的信息: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上面的信息为写作素材的选择和立意的确定提供了范例:理性网游、节制饮食、管控情绪都是可以写的素材(由此展开联想,选材思路就得以开阔),而其中的“充实多彩”“轻盈敏捷”“从容平和”则会提醒学生去抒写自律带给人的正面影响。
  (二)知识型支架,有助概念获得
  【示例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你经历过怎样的危机?你对危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遇到了怎样的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
  (2)請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河南省卷)
  命题者预期学生无论选择哪种文体,最大的障碍在于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危机,于是在试题中进行了概念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危机是“潜伏的险” “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 危+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克服困难。
  学生根据上面的支架,就会明白“危机”的概念,就不会把“危机”等同于“危险”和一般的困难,就不会只写“危”而不写“机”,其立意就有了尺度、角度和高度。
  (三)程序型支架,有助于思维组织
  【示例八】
  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浙江宁波卷)
  试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并有三类文体可供选择。但是,学生却有可能把文体杂糅,最后写成“四不像”。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思维,就是一种文体思维。”命题者强化了文体意识,分别对三类文体进行了结构上的提示(表1),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
  这张表格,实则为学生提供了记叙类文章写作的程序,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明确写作的起点、中点和终点。
  (四)策略型支架,有助方法引领
  【示例九】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浙江衢州卷)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有“学写故事”的写作专题,根据经验,命题者预期故事创作最大的瓶颈在于情节可读性的缺乏。由此,命题者提供了下面的支架:
  为了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请从所学课文或本卷阅读材料《第一定律》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也可以学习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讲述的方式。
  这道作文题,命题者通过阅读材料的引领,通过三种方法的精要提示,一步一步地为学生进行故事写作提供了策略上的帮助。
  综上所述,各地的命题者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正视学生在考场上有可能面临的困境,通过让作文题目变得更有温度的积极探索,为学生独立、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往往存在严重的遗漏、误解、错解文本信息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高三的小说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小说知识体系,并进行阅读步骤建模,引导学生依小说文体特点读懂小说,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说阅读;复习教学;文体知识  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存在严重的遗漏、误解、错解文本信息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答不对方向,答不到点上”。为什么学生不能整
期刊
摘 要:全视角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获得和互动)、“三个维度”(内容、动机和互动),它们相互依存和促进。它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中生成,在多元的互动中获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全视角理念;《女娲造人》  丹麦教育家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了以“两个过程”和“三个维度”为中心的全视角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包括两个过程(获得和
期刊
摘 要: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学生常常要面对复杂而多样的文本。跨学科对话式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成资源。具体而言,跨学科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促进问题的生成及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提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对话式教学;《凡·高论画》  基于文本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新教材中的具体落实。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3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二是1组语言学家关于词语的论文节选。  这一单元不同于文本学习单元,其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教师备课应在把握教材内容、领悟编排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
期刊
摘 要:语文读本兼具可读性和助读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其在学生课内外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凸显其助读功能。联结课本与读本,以“导学—联学—练学—展学”为核心环节开展教学,是语文读本创新使用的一种可行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材;语文读本;教学模式  语文读本往往兼具可读性和助读性。所谓“可读性”,是指读本精选了众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家名作。所谓“助读性”,是指读本所选内容能起到对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 要:研究2016—2020年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3套中考卷的作文题,可以发现我国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征:测试内容贴近生活,弘扬家国情怀,关注地域文化;测试材料来源广泛,自编为主,关联教材;测试形式以命题作文为主,兼顾话题与材料作文。未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可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关注社会,充分挖掘作文试题的“立德树人”价值功能;二是关注生活,引领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三是关注学科,促进思维与审美素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写作序列编排的“外在体系”,又要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和“隐形梯度”,还要兼顾写作者的年齡特征。“三年三‘成长’,作文上‘台阶’”作文指导策略,以教材的写作序列为“明线”,以学生的“生长”为“暗线”,“两线”并行,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序列;统编教材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方法传授”为主兼顾“能力主题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陋室铭》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铭辞,它的教学应紧扣其“铭辞”和文言文的文体特点,以读识“言”,由“言”入“文”,由“文”及“人”,带领学生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和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灵,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铭辞;《陋室铭》  《陋室铭》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題”是修身正己,“语文要素”是精读了解
期刊
摘 要:2020年全国10套高考卷作文题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巧妙地设置作文情境和典型任务,注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试题较好地落实了对写作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2020年高考;作文题评述  对高考作文题的评价,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今年听到的几乎是一致肯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阶段是多数学生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的最后阶段,家乡文化将成为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印记,伴随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