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歌唱活动中的“控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py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歌唱器官共同参与协调的结果,它需要大脑的高度管理,包括对歌唱技巧、情感抒发、表现心理等的有效调控。歌唱者若具备完备的修养,就能获得较为完美的表现。
  关键词:歌唱 控制 修养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艺术性极强的艺术,它是在积极的情绪中进行艺术美创造的心理活动,歌唱者要超越自然的发声状态,必须通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和不断的歌唱实践的磨合。歌唱完美的艺术表现要靠歌唱者完备的技巧、积极的情感激发及全面的艺术修养,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歌唱者意识、思维以及生理、心理的高度统一来达到。我们不妨用控制论的眼光来审视歌唱艺术。由于歌唱技巧性的获得与运用都需要歌唱者有较强的操控能力,它是靠歌唱者的大脑将接受的各种声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处理,是以感性体验为基础,以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综合,逐渐形成对声音概念的理解和对声音状态的控制。
  
  一 歌唱需要大脑意识的有效调控
  
  控制一词从字面解释是对事物有效的操控、支配、调节、掌握。歌唱本身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运动,是靠人体本身的发声器官作为表现工具,靠各器官之间互相配合、协调运动来完成的。各器官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整个系统必须靠大脑的有机控制,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和完美的歌唱表现。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对歌唱技巧合理运用、从容把握、有效控制,使歌唱成为一种由大脑高度管理的下意识运动,把复杂的技能技巧变成一种自然的状态。
  歌唱的技巧训练从发声到演唱再到舞台的艺术表现,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整体也体现了歌唱训练需要系统性。歌唱的控制产生于歌唱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对音高的准确把握必须有好的音高辨别、音高记忆以及气息控制;对力度、速度的控制需要良好的内心感觉;对语言咬字、行腔每个细节的控制,需要敏锐的语言辨别和语言表现能力;对情感的控制需要积极的情感状态和稳定的情感节奏把握等等。歌唱状态的形成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完善都离不开控制。
  
  二 对呼吸的控制是歌唱技巧发展的基础
  
  歌唱发声的原理本属于人体本能、自然的生命现象,但由于歌唱要通过歌声来表情达意,它又高于生活的发声状态,是对生活自然状态的一种夸张。不但要展现歌者美妙的歌喉,要表现出歌唱语言的声腔美,更要抒发出歌词所深含的意蕴,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真切感人的地步。这首先要协调好歌唱发声的呼吸、起音、共鸣等技巧,使声音富有活力,有统一而宽广的音域,有音色、音区以及各种力度的变化,能为声音表现各种情感状态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国传统声乐中“气乃音之帅”、“气为声之本”等论述都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气足声亮,气停声止。歌唱中气多声少,容易造成声音虚、空,缺乏色彩等弊端;而气少声多则容易使发声器官出现紧、瘪、撑、声音发干等现象。只有胸、腹呼吸肌群的协调运动,声音才能具有柔韧性,具有表现力。要获得优美的高音,气息则要求深而稳,气息支点低而有力,形成气柱,才能使声带高频率地振动,发出所需要的音高。若气息浅而浮,压力不足,声带张力不够,则可能导致音高不够,力度缺乏变化。歌唱中歌者要根据歌曲中乐句的长短要求,音区的高低,情绪的变化来调整气息,并要求演唱中做到“忙中取气急不乱,停止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拙则少入气转换”,有意识地控制气息使整个歌唱从容、自然。
  气息是歌唱的内在生命,歌唱的呼吸产生节奏,它的一吸一呼本身就是节奏。歌唱声音的起、伏、张、迟也正是呼吸起伏张弛的节奏体现。要使歌声产生抑扬顿挫,有丰富的层次的变化,就需要歌唱者有意念支配、有控制的呼吸。对呼吸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力”的调控上,歌唱技巧的一切变化如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变化都体现在呼吸节奏上,都是呼吸控制的结果。歌唱方法的丰富多彩,也体现在呼吸调控方法的丰富多样。
  传统声乐理论的“心生意、意生气、气生韵”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声合”。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常将“韵”与“气”相连,比如“气韵生动”、“气韵不凡”等,民族声乐也着力表现一种深远的意境和绵长的韵味。“气”是音乐风格的内在涵量,“韵”则是音乐风格内在涵量的外化。气脉贯通,则声音流畅,气韵神足,歌唱方能出神入化。歌唱对韵味等表现风格的把握往往也体现在对呼吸节奏的细微调控中,呼吸的力度变化会产生出丰富的风格特征。不少歌者声音僵硬、唱腔不流畅等都是由于呼吸的力度处理不好;歌唱表现不生动,往往也是由于呼吸处理不当;能做到演唱能抑扬顿挫、对比得当、声音的张弛有序,语气表现贴切,都在于呼吸的调控到位。这说明呼吸对歌唱的“声”、“情”、“韵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呼吸的吸与呼形成声音的收、放,对情绪的表达、歌唱风格的形成都有直接影响。
  
  三 对音色的有效控制是获得完美歌唱的必要条件
  
  音色是音乐艺术中极为吸引人的要素,音质是某种产生乐音的特殊媒介产生的音色。在音乐艺术中,由于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人声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每个人也都有辨别、判断和创造各种音色的基础。
  音色是歌唱艺术中最能征服人的一个要素,歌唱的一切内涵都是通过歌声来完成的,音色的优、劣也是衡量歌声的第一要素。音色这一要素中体现着众多技巧,它需要歌唱各器官的协调配合,也是歌唱技巧和审美理想的高度统一。歌唱者首先要具备甜美、圆润、优美动听的音色,才能在艺术表现中打开欣赏者的心扉。作曲家在创作歌曲时,就根据歌词的内涵选择了最能表达乐曲思想的音色。特定的音色在音乐审美创造中与特定的音乐内涵有必然的联系,歌唱者对这一切都要能准确地感受和体验,并加以准确表现。音色还特别体现在对作品所表现的风格、韵味的把握上,歌唱艺术更是如此。对音色的控制体现在整个歌唱系统,包括恰当的气息支持,良好的发声状态,并获得完美的共鸣修饰,积极的情感激发等等。
  
  四 对情感的控制是歌唱完美表现的核心
  
  歌唱活动需要歌唱者具备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善于控制情感。歌唱不仅是以表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技巧的高超而给人以美感,还要依靠歌唱者丰富而真实、深沉而强烈的情感渗透来感染人。
  歌唱是一门深度展示、抒发人们内在情感的艺术,是对人类生命诗意的表达,作为人体内在律动生命的情感则是这一切表现的核心。歌唱者要完美歌唱,必须具备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通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歌唱活动中情感受理性思维的主导和调节,歌唱者心中始终活跃着所要塑造的“情感形象”,也常用理性思维来控制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现中的“情感节奏”,这种控制能力对歌唱者极为重要,是歌唱艺术表现成败的关键。
  歌唱艺术不仅仅是技巧展现,更需要歌唱者挖掘作品内在的情感内涵,使歌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在长期歌唱实践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情感体验的基本动因,主体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时的情绪状态,都是情感发生、发展的内在依据。情感作为歌唱重要的心理活动,像血液一样流淌于歌唱者的艺术创造之中,推动着歌唱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使歌唱者的艺术表现达到完美状态。歌唱者都要重视自身内在的体验、领悟与修炼,使自己的艺术表现达到心与意之合、意与气之合、气与力之合、力与声之合,才能将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化为优美的歌声,使自己的歌声具有深厚的内蕴和撼人魂魄的感染力。
  
  五 对心理的调控是获得艺术歌唱的关键
  
  歌唱活动的心理调控就是对歌唱发声、表情系统的调节,是针对歌唱各器官在符合各自活动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心理状态去指挥歌唱训练和歌唱表现。所谓心理调控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发声器官处在协调、平衡、活动的状态下,歌唱者用艺术的思维和意识去调控、指挥它们正常活动。这种调控能力是在漫长的歌唱实践中,逐渐地建立起来的。歌唱正常的心理调控一般表现为:
  (1) 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能解决生理机能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在高音的训练中,有的高音就是唱不好,有的是属于技巧的方法的问题;有的则是属于歌唱者心理的问题。由于心理的紧张,嗓子发干,气息失调,嘴皮发僵,心理的失控造成一连串生理的连锁反应,使全身处于僵直、过度紧张的状态,结果造成畏惧高音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建立信心,并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在积极的心理引导下就能逐渐克服高音难题。
  (2) 缺乏信心,心理负担过重往往会导致歌唱失败,应该加以适当的调整。有些歌唱者在演出、比赛或考试时,由于对歌唱中某些技巧把握性不大,或是由于歌曲练得不够熟,对自己的演唱缺乏信心,心里又生怕得不了好成绩,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结果往往导致歌唱失败。由此可见歌唱活动中的生理与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心理上的失控导致生理上的失控;而生理上的调控失败,又直接影响歌唱者心理,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必须加以适当的调控。
  (3) 在歌唱训练中,要求全身“放松”但不“松懈”,训练中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又不紧张。歌唱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又自然的生理肌肉运动过程,但也受着心理活动的影响。歌唱只有在精神积极而又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神经与肌肉才不会僵直,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才能处在协调、自然的运动状态中,这些都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具体需要进行合理调控。歌唱中生理或是心理的各个器官既是相互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所以歌唱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也需要相互平衡、相互调控,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六 全面的艺术修养是实现歌唱有效控制的最好显现
  
  人的控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认识实践活动和不断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歌唱是艺术的表现,有较多的感性成分,也必须靠歌唱者良好的表现意识。歌唱者的修养是第一性的,技术是第二性的,歌者全面的修养能使技巧得以充分展现。成功的歌唱家往往是超越技术,化能为巧,使技术变成技巧。歌唱活动靠气息、发声、共鸣、语言、情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理性的歌唱家能将它们有机整合,达到有效调控,真正表现出它的艺术性。
  歌唱者的艺术修养具体表现在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上,歌唱者的感知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能凸显出歌唱者的内在气质,也是细心修炼的结晶。良好的乐感能将内心的感觉转化为心理操控,使歌唱者的技巧得到最佳的发挥,在表现作品中能唤起丰富的情感联想,能将长期的情感积累和全面的技巧训练,在歌唱发声的一瞬转化为最直接的能量释放。歌唱者艺术表现力的飞跃还源自对音乐艺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妙悟,由于歌唱艺术涉及的知识广阔,歌唱者若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对技巧的掌控能力就越好。歌唱中艺术美感的创造能力是与歌唱者自身的生活经历等因素密不可分的,它们能为歌唱审美创造活动提供直接和间接的生活意象。歌唱者的实践经验越丰富,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给欣赏者的审美愉悦也就会越强烈。歌唱技巧是歌者心灵的再现,歌唱者能唱心才能使观众领会其意。歌唱者若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就能与欣赏者心心相应。传统乐论中讲“音律美则音响感人;有意境则神色具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乐工之技;重音律重意境者,唱家之本领也”,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七 结语
  
  歌唱者对技巧的有效控制,就能获得美好的艺术歌唱。技巧训练中控制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能获得的,必须靠教与学的双方都付出艰辛的劳动。歌唱是在高度兴奋、积极状态中的艺术创造,需要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歌唱者若能在技巧训练中不断完善自己,善于调动自己的理性智慧,就能使歌唱一切的技巧运用和情感的参与都在掌控之中,获得完美的艺术歌唱。
  
  参考文献:
  [1]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刘式:《音乐名言录》,《中国音乐》,1991年第4期。
  
  作者简介:付国庆,男,1954—,重庆市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教学理论,工作单位: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福安县李树在生长前期受尺蠖为害,常造成新梢嫩叶及幼果光秃,最高虫害株率达100%,除李树外还为害梅树,损失很大,近几年为害不断加剧。据考证,此虫外形与小蜻蜒尺蛾(Cystidia
在音乐会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平台前方有一个人,手拿着一根细棒,指挥着一个庞大的管弦乐队,或者指挥着一支合唱队伍。随着他那丰富的手势和富有感情的指挥,优美动听的乐曲或
昆虫病毒在病毒分类中,分属在20多个类群中,有些类群的昆虫病毒可在昆虫种群中引起流行病,可认为它们是优秀的害虫自然控制因子。已知病毒病的流行可终止某些主要森林害虫的
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县林场进行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过程中,发现直翅目,螽蜥科,鸣螽属的螽蜥Gampsocleis sp.能大量捕食马尾松毛虫的卵及幼虫。为此作者对该虫的发生
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对人类精神世界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关注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Music giv
Congratulations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on the launch of its first journal in public re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
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蝼蛄和蛴螬等,每年都给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许多作物缺苗、毁种。害虫已经发生再进行防治,用工多,效果差,因缺苗、断垅影响产量。因此,防治地
本文通过对武穴、岳西、宁国、巫溪等4个县(市)807户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县家庭户主回答过去12个月家庭住院状况(下文称为“住院组”和“无住院组”),参加新型合作
引言材料和方法病毒与免疫细胞与培养液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与抗体的命名免疫球蛋白分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腹水液制备结果杂种细胞无性繁殖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以上内容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