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在农广校退休”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准备在农广校退休”,浙江省农广校萧山分校的许多老教师至今还记得,校长杨重卫1996年刚到学校参加第一次周末教师会上所讲的这句话。这一年,杨校长40岁不到,来农广校前是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局领导后备干部,1993年评上高级农艺师时是全省年龄最轻的,是重点培养的业务骨干。
  如今他再过1年真的要退休了,当年这句话看来是要兑现了。有人时常问他:“你为什么来农广校”“为什么没有走”“为什么放弃公务员,不走仕途”,他总是淡然地说:“我就想做点事,人一辈子总要留下点什么,我也没有想过走,我就想把农广校办好”。一晃19年过去了,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萧山农广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多方面有了极大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全省一流,办学规模上集农广中专、农民培训、函授远程高等教育为一体,各类在校生约2000多人,年培训人数约5000人次,1998年被中央农广校命名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2000年和2010年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还被评为“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杭州市十佳农民素质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始已连续11年被评为“萧山区农民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杨校长在大会小会上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他多次强调这句话对农广校特别适合,特别有指导意义。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广校作为农业部门主管的涉农教育培训机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由于多方面原因,农广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发展上相对其他教育机构会有更多的困难。而如何使涉农教育在萧山这个全国知名经济发达强县(区)得到更多关注并取得相应的支持,切实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服务,是摆在萧山农广人更是杨重卫面前的艰巨任务。
  1996年6月杨重卫调到萧山农广校时,学校仅拥有1栋教学楼,2个专业4个教学班约120名学员。面对场地狭小,校舍破旧,设施落后的办学条件和日渐萎缩的办学规模,他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本着“育才兴农、创新发展”的办学精神,全力做大做强农广校教育事业,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1997年投入250万元对校舍进行了较全面改造,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米。2008年又投入1500万元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后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包括近5000平方米宾馆式培训综合楼一座,课堂教学和培训全面实施多媒体电教化,成为浙江省办学条件最好的基层农广校。
  这些年来,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立足“以农立校,以农兴校”,根据萧山农村农业实际,围绕五大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校的涉农教育培训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如200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园林专业农广中专班,系统培养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不少同学已经成为萧山区苗木产业的新生力量。最多时全日制有四个专业,600多名在校生;大力开展农广校中专函授教育,专业包括种、养殖、农经、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农村电气化等,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户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为萧山农业培养留得住、用地上的实用人才,招生规模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职教职工从原来的27人增加到近5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数从原来的21.4%提高到目前的77.4%。同时,广泛聘请各方面专家建立了培训师资库,满足培训需求,提高培训水平。
  在多渠道办学上,从2003年起分别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远程教育萧山学习中心,2005年成立杭州萧山三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2007年开办了沃尔得国际英语萧山中心,2011年又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设立萧山学习中心,并举办了主要由区内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参加的“农业领军人物经济管理”函授大专/本科班,第一批录取学员79人,目前已连续招收3届共408人。在杨校长和同事多年的努力下,浙江省农广校萧山分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的基层农广校,在省市农广系统和农民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干农业就像吃甘蔗,越吃越甜,越干越有兴趣”。杨重卫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前高中毕业后3年多下乡插队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但从小长在城里的他并不喜欢农村农业,以至于接到浙江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后认为没有跳出“农门”曾一度想重考。但实际接触农业工作后,杨重卫对农业工作有了极大的兴趣。毕业后杨重卫被分配到浙江省乔司农场,这是一个有着3万多亩耕地的大型农场,他很快从大队技术员调到场部农业科任领导,由于业绩突出5年后如期评为农艺师。之后又调到萧山农业局负责全区麻类生产。当时萧山是全国著名麻乡,单产居全国最高。他很快掌握了红麻生产理论和专业技术,并在“红麻高产模式栽培”和“千斤麻”工程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
  杨重卫调到农广校后,虽然少了在一线从事农技推广的机会,但他把过去在生产和科研上的干劲带到了农广校办学中。同时,他积极抓住时间和机会尽量为农技推广和农民致富多做一些具体工作。10多年来,杨重卫亲自培训讲课366期,听课学员16878人次。先后主持完成省(部)市区各级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农业农民培训项目767期,61426人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3篇刊登在国外SCI核心期刊,出版农业类专著1本(14万字),编印农技培训教材6本,共约49万字。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2010年主持杭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全球变暖导致花卉害虫B型烟粉虱爆发生态学机制”,据3年统计累计推广面积21万亩,挽回经济损失约42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又取得《大棚喷淋降温系统 》 和《防漏雾化喷头》 2项国家实用新型实用专利。
  杨重卫说“我准备在农广校退休”,但我们相信,在为农服务上,他不会退休。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萧山分校
其他文献
44岁的杨鹏家住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在是一名中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于2007年8月注冊成立了铜川市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2年,杨鹏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民增收“双十”先进典型人物;2018年评为全国农业劳模。  一、 神农公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杨鹏创建的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流转土地180亩,目前,公司拥有自动化选果生产线1条,气调冷库1座,深
他是一位“90”后大学生,不忘初心,让更多人分享绿色,分享健康,带领乡民共同致富。他就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裕兴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梁丰。  返乡创业 追寻有机生态农业梦  2009年梁丰考上了大学,当时虽然对家乡依依不舍,但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梁丰进入正大集团工作,随后跳槽到大北农集团,之后又被韩国希杰集团高薪聘用。他利用工作机会,去了很多地方,结识了许多朋友,感
拥抱科技,农机服务驶入正轨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高中毕业后的朵玉岗便在家务农,帮父母减轻负担。家里生产资料较少,养殖牛羊入不敷出。面对困境,年轻的他不甘心就这样继续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日子。他和本村几名青年对周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随着农牧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认识到,最适合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又能致富的途径就是农业机械化。  为实现农机资源有效共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小康农家》  播出频率: AM720千赫 播出時段: 16:00-16:25  栏目定位: 讲小康故事 品农家生活 走创富之路  《挂职县长扶贫记》  2017年6月,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在山西吕梁,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及高校来吕梁山区挂职
2018年6月24至30日,我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基地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教育中心副主任郑建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陈学治副处长、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胡兵副校长、河南省刘庄村党委副书记刘名宣等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七天的带班时间虽短,但却记忆深刻,引发了诸多感悟与思考。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
绿水青山绘长卷,沃野千里地生金。村落是一座文化与智慧宝库,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乡土情怀。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美丽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推出“美丽乡村”栏目,将通过介绍一些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发现乡村之美,宣传美丽乡村,传承乡土文
这是河南省首次公开遴选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当天到场参加申述答辩的有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11家涉农高等院校,评委会由省农业、教育、人社等部门资深专家组成。申述答辩活动结束后,省农业厅还将组织专家到各个高校实地考察,以最后确定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此次遴选活动最后确定的省级培训机构,要重点培训青年农场主、农业職业经理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带
《报告》涵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潜力开展了深入考察,报告提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精英化”特质突出,但研发人员明显不足,未来龙头企业在形成品牌、技术、经营方式、产品创新方面仍有相当大发展空间;财务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是否配备专职会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绩效影响显著;网络销售渠道拓宽,94.84%的經营者在家庭或经
农民培训是一个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为达到“创新、开放、互动、实用、高效”的培训效果,江苏省通州区农广校在农民培训实践中摸索出 “五依靠、四结合”的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在组织方式创新中增强了引力,在培训渠道的拓展中增强了活力,在宣传平台的构建中增强了张力。培训硕果累累,农民科技素质、综合技能和致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通州区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组织方式“五依靠” 广纳学员有保障  
今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重点围绕三项内容开展。一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要准确把握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调查重点,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优势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调查组要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产业结构四项重点任务,深入田头问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