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玄武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张鑫说,朱富有先生的这方奇石一定要我来为他写“风水”,听之甚慰,感觉出这是一种信任,一种期待。信任的是希望我能把这方石所蕴含的“风水”能量和收藏与置放等诸多方面说清楚;期待的是在充分肯定藏石者的审美立意后,还能挖掘出这方奇石的另类大美。于是,对于这种信任与期待,更担心写出的东西有亏于此石而贻笑于世。
  奇石本就是见仁见智的自然物,它无为而生,因形色被人喜爱珍藏,至于用什么方式看石、怎样看才对,我想一定是因时、因世、因人而各不相同。况众之所谓的相同只是一种理想、一种短暂,而不同才是事实和永恒。也就是说,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却不能预知的,但审美的认知却有诸多相同认知和相同方式,但也不能说有别于他人的观赏角度,或是变换几个不同位置与形体说出几种不同意象就算创作、就可为人师了,因猴子和乌鸦也会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石头。那么怎样看才更接近美呢?我想,对于奇石,首先尊重收藏者的命题与理解,似乎以一种先入为主的赏石理念会更接近人对石的共识与理解。
  就如朱富有先生这方“天造玄武”,其既有水过留痕的形迹,复有水落石出的动感,而整体层叠而上直至台顶,观之赏之确有一种断岸千尺、江流有声的深邃空濛感,这也许是此石对赏者吟出的无语天籁。
  朱富有先生根据此石层理有如随波竞舞、巉岩如歌而递抬向上,终成如蛇如龟的整体形态命名为“天造玄武”,我以为是恰当得名至实归了。
  至于此石的“风水”之说,还应以“易”之卦象析之,因“风水”学本就源于“易经”,而“易经”又是群“经”之首,所以以“易”之卦象试说之,亦觉于情于理、顺达明悉、有依有据。
  此石即名“天造玄武”,无论是“武当”、“玄武”皆因武成。武者,五也。而此石与木座相合,恰是五阶相随相磊,层自无断而顺升至顶。遂有五横至尊、“龙飞在天”的乾卦“九五”之相,也正因如此,明朝皇帝才会在形如此石的武当山修建了玄武大庙。而“玄武”即是四方真神之北方大帝,龟蛇之像,居北,面南。北方,八卦五行乃是水位,亦是陰阳交汇之地,遂有生万物而君天下之威仪。故,古之皇室、官衙皆坐北面南。
  此石整体如武当山和真武大庙,故题名为“天造玄武”,所以此石置放宜忌当以武当玄武为据。
  一、此石可做厅堂主石置放,位在北方(因玄武居北)。居位得势,其事可成。
  二、此石左低右高,如商家做旺财之用亦可置于北偏东“艮”山之位,因峰顶在右,遂有渐次升发之象。
  三、此石如官家收藏,宜置北方之偏西为好,因西北谓天、谓乾,而乾之“九五”正位在西北。
  四、此石共有五层,四层石行水迹,唯最下一层为木,石降木升相合一体,同成乾卦“九五”之尊,大有居位乘势、宏图升腾之运势,故此石气势恢宏,诚为安宅、佐运之嘉物。
  五、此石亦可置放于室之南方,因南为朱雀火位,以“玄武”之水,加于朱雀之火上,成水火“济”卦,实大吉之兆,但此举事体重大,乃非常之措施,一定要在“风水”先生之指引下方可,不然适得其反,则灾之至矣。
  六、此石不宜置于厅室之东与西,因“青龙”、“白虎”乃“玄武”之左膀右臂,而主居客位,大不宜也。
  七、此石如做厅室之主石,宜置于厅之正中偏北为好,因玄武本位在北,故依北而居有靠则安,安则可进可为矣。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心得,但愿能得朱富有先生认同,其中如有商榷之处,还望业内先进析之、正之。
其他文献
根深了奇石赏评的五项标准“形、质、色、纹、韵”,乍见夏先生所说的“质、形、色、纹、象、意”,凭白冒出个“象”来,便觉得夏老是在标新立异,或者有点“哗众取宠”。于是没多大心思读,走马观花、三心二意,当看到夏先生说“质”,此“质”除以前所知的质(单指质地)外,还多了一个物理的质量的意义——“此为奇石的基础”。忽觉夏先生确有其独到之处,于是重振学意,从头细看之。  读到“象”时我更是反复学习,以解其意,
期刊
《中华奇石》2011年第6期(总第45期)刊登张原先生《赏石命名的源流关系》一文,笔者拜读后有相悖之见,与张原先生商榷,据由有三:    一、“马恩论”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
期刊
编辑您好!我是一个赶展人,朋友今年介绍我订了《中华奇石》,这刊物办得确实不错!在赶展的时候我会多带一些咱们的书,“她”给了我很多知识与乐趣,非常感谢你们带给我们这样一本好书!我注意到咱们第七期和第八期上都有文章关注“传统赏石的悄然回归”,特别是第八期东门昔我先生讲到的沙盘、水盘,我深有感触,朋友带的沙盘景石总能得到很多人青睐,所以我也想试着做一些。但这方面的东西我不知道哪儿有卖的,能否介绍一些卖沙
期刊
                 
期刊
周明打小就跟水晶有着不解之缘,中学刚毕业,即被山东、河南两家水晶加工企业先后聘用。八十年代初返乡创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牵头成立了县眼镜协会,同时开起眼镜商行,带动全县年销售水晶眼镜10多万副,业界同仁称他“眼镜大王”。《中国地质矿业家列传》收录了他的事迹;199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前些年,他去过河北、内蒙古拓展新的创业空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20多个省区,也
期刊
新藏家们在市场成熟发展的当下,正呈现出快、准、狠的投资高峰,他们已不常到产地及一级市场去找资源,一般都在二三级市场收集精品。虽然入市并不早,但投入却不小,其中的体验也各有不同。本期,我们特约三位嘉宾,听听他们是怎样买石头的。      对话人物:李军  李军,1975年生,鄂尔多斯联邦集团副总裁、内蒙古万博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藏家对奇石的认识、了解,也是需要时间的。藏家并不一定非得是专家
期刊
若论起古代赏石对象之中,谁的观赏率最高及知名度最大,其实并非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和昆石等四大名石,而是置放在书案上的一方小石砚。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供毛笔蘸墨书写的工具。古代时用砚最普遍,家喻户晓,尤其文人们更是与它朝夕相处,视为知己。本来作砚的材质是很多的,如泥、玉、青瓷、紫砂、水晶等,但为何历代石砚的数量竟是最大?这是因为石头坚而不顽、质地致密、石性比较滑腻、研墨时极易和濡,加之石色斑斓凝
期刊
千种玛瑙,万种玉,这是概指玉的种类、产地之多。但通常被人们认知的只有几种:翡翠、和田玉、独山玉、蓝田玉等,还有最近国家认同的黄龙玉。对玉石产业开发的市场营销,宣传力度应加大、加强,对新的玉种,提升人们对它的认知度,宣传很重要。云南、四川凉山州等地出现的一种红色玛瑙,当地人民发现已久,彝族人最早将它作为“打火石”,这种红玛瑙质地细润,其中品质上乘的,硬度能达到9度,多分布在玉米地、红薯地里。由于此种
期刊
六、一石多字    文字石多为一石一字。一石两字以上者少见。若这字又能自成一词,如“中华门”,甚而一句如“我拜年”之类的,那真是少之又少了。  图1的一石两字“七一”,二字风格一致,如出于一人之手,笔力刚劲,有魏碑风骨。特别是“七”字的起笔与“一”字的收笔,左右照应,恰到好处。  不过,最奇的还是图2的“宝石”二字,其用“笔”似着力于侧锋,字体苍劲游移,险峻凝重。二字不但用笔结字俱妙,而且章法特佳
期刊
天下奇石之多,并不是每一块石头都有观赏价值,同样也不是每一块可赏之石都有意境,赏石之意境因人而异,因石而异。欲达意境,重在赏石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赏石意境,我的体验可用三句话九个字概括“善于观、贵于思、悟于心”。  善于颜,欲得好石,重在选石之慧眼。从“形、质、色、纹、韵”的衡量标准去观察,有没有显著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某些与众不同之处,形成一枚奇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甚至使一枚奇石成为珍品或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