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型转换之新模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浅谈之。
  关键词 语文课 转换 改革
  
  一、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现行语文课堂教学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所主宰,偏向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这样,既忽视了师生互动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但由于部分教师思想没解放,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加之有些教师惰性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所以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不高。
  
  二、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1、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过去满足于储存型人才,而现在和将来需要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并运用先进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才能适应形势发展。
  2、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课改要求: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是教学的平等主体,故新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师生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因此,转换语文课型是课改之要求。
  3、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等属性。现行语文课只重视对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与领悟,严重违背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转换课堂形式势在必行。
  
  三、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1、阅读课。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品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让学生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2、欣赏课。形式有三种:(1)让学生自己“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2)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3)借多媒体课件的多彩画面和动感声音,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3、书评课。学生读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为写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4、讨论课。讨论课不同于“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5、演讲课。这种课型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此课型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且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大有好处。
  6、表演课。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后再排练表演。编剧过程实是作文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过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停留在表面。
  7、竞赛课。竞赛课在语文教学中适用范围最广,仅就竞赛内容而言,就有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文章的语言三方面来进行审美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的素质和能力。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它们差不多蕴
期刊
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评价充满人文关怀呢?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明确观念,充分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充分明确一
期刊
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好与不好,无论自己有无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应该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十分重要,而且任务艰巨,方法虽有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情感投入。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课堂提问,有时我所提问题的回答常常不能得到我预期的效果,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反思过去的教学,我想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一、逆向思维一一创新    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  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从“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这段文字并思考:这段话是
期刊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说明良好的习惯蕴涵着巨大的潜能。  教会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
期刊
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感悟语言中理解人文精神,在理解人文精神中学习语言表达艺术,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我觉得,教师应抓住作者的内心情感,去寻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进而解决这一问题。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者在文章中总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引领下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也就是说,作者的内心情感领导了语言文字的组织。因此,阅读教学也应顺应这一规律,挖掘作者的
期刊
对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极其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孩子们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育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时选材窄、内容简单、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立意新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
期刊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文言文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成为语文课本里的一大亮点。因此,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好,是如今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文言文离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汉语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有些大,导致了学生觉得这类文章十分难解和枯燥。因此,要如何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好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