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 3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早期切开引流,控制感染及减少肛瘘。结果:经排出脓液,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患者经切开引流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27例,好转3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估,评估分析以50分为准,患者术前疼痛评估为37.75-4.35,术后疼痛评估为26.55-3.65,术后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行二次手术治疗而愈。结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
  关键词:肛管直肠脓肿;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06-0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指肛腺感染后蔓延至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的化脓性疾病。肛周脓肿是肛瘘的早期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期,是慢性化阶段[1]。选取 2010年 6月至 2012年 6月收治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 30例临床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 6月至 2012年 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3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55岁,年龄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45岁,患者临床表现有胀痛,肛周红肿,发热,食欲下降等。30例患者中,坐骨直肠窝脓肿13例,骨盆直肠窝脓肿12例,高位肌间脓肿5例。
  1.2 方法一经确诊,均应立即切开引流。一次性切开内口根治法,适应肛周皮下脓肿,也可用于部分低位肛周脓肿。切开脓肿引流法适用于各类脓肿。在脓肿的中心部位,波动感最明显处(即最薄处)切开排脓,切口应足够长,以利引流;将直血管钳伸人脓腔张开血管钳进行分离,然后将食指伸入脓腔分离纤维间隔,促进脓液排出。分离不能用力过猛和强行撕裂,脓腔内不能搔刮,坏死组织不能切除,未坏死的血管不能切断。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创腔塞人利凡诺纱条或灭菌油纱条引流,包扎固定。每天大便后清洗消毒创口,换油纱条引流,待脓腔新肉长满为止。深部脓肿不能等待出现波动才切开,在穿刺抽出脓液后即应切开引流。肛周脓肿以局部麻醉即可,其他深部较大脓肿宜用硬脊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肛周脓肿可用放射切口,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窝脓肿者,在距肛门缘3~5cm处做一前后略呈弧形的切口,以免损伤括约肌,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后间隙脓肿可经直肠切开。深部脓肿经穿刺定位后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后宜放置引流管,以防肛提肌收缩闭塞引流通道致引流不畅[2]。
  1.3 统计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经排出脓液,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30例患者经切开引流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27例,好转3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估,评估分析以50分为准,患者术前疼痛评估为37.75-4.35,术后疼痛评估为26.55-3.65,术后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以化脓性感染为主要征象,脓肿发病初期于肛门周围凸起小肿块,小肿块逐步发展,导致患者出现突然剧烈疼痛并伴有灼烧感,肿块的形成影响日常坐卧,随着肿块的发展导致脓腔张力逐渐升高,迫使肿块自行破裂,此时挤压肛门周围时,可有脓液出现,并从溃口或肛内流出,当脓液流出后,疼痛感逐渐缓解或自行消失,由于脓肿的位置深度不同,疼痛的程度不尽相同,脓肿位置较深者,疼痛感常不明显,临床主要体现在肛门有坠胀感,甚至会引起会阴及尾骶部痛胀、排便不尽等直肠刺激症状,临床体征显示肛周脓肿较小、浅表,局部皮肤红肿、硬结、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波动明显。肛周皮下脓肿脓成前局部红、肿、热、痛,脓成后局部有波动感;脓肿位于括约肌间时直肠指诊可扪及直肠黏膜下有卵圆形隆起,有波动感,胀痛明显;脓肿位于直肠后间隙时,按压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深压痛,指诊可在直肠后壁触及肿块隆起,压痛明显或有波动感。手术疗法适用于脓肿形成后,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形成脓腔,所以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本病所在部位解剖学上的原因,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对于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均应行急症手术治疗。脓肿发生部位不同,所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相同。但各种类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是:争取行一次性根治手术,不遗留后遗症。切开排脓法是治疗脓肿使用最悠久的方法。一次性根治法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其中以一次切开法和切开挂线法用得最多。本术式适用于术中能明确找到内口的脓肿。其优点是术后成瘘率低,疗程短。其缺点是虽然利用挂线避免了严重的肛门失禁的发生,但轻度的漏气漏液仍存在。选择好脓肿切口部位,尽量不损伤肛门括约肌或少损伤肛门括约肌。脓肿切口成放射状或弧形,要足够长,同时分离脓腔间隔,以利引流。脓腔要充分冲洗,放置引流条时间长短,视脓腔大小而定[3]。对脓腔较大,或马蹄型脓肿,要做多切口引流,其原则达到引流通畅,不留死腔或窦道。肛门后切口要避开后正中线,偏左或偏右,不要切断肛尾韧带。肛门前马蹄型脓肿,切口尽量少损伤软组织结构,保护好会阴部,及女性阴道,男性前列腺、尿道、输精管等。对孕妇、年老、体弱,及兼其他并发症的肛周脓肿患者,只能做切开排脓引流,不能盲目做根治手术。切开排脓后,仍有剧烈疼痛及全身症状(恶寒发热、出汗、头晕等),挤压有少量脓液流出。应考虑有“哑铃形”脓肿或窦道,要仔细检查,找准原因,对症处理。一次性切开脓肿内外口引流法和一次性切开脓肿挂线法,要选择好适应证。肛周脓肿手术前要做血常规及凝血化验。每天大便后清洗消毒创口换药,观察脓腔伤口生长情况,发现肉芽组织增生、假性愈合或伤口不愈等异常现象,要及时查清原因,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2.
  [2] 艾中立.肛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21(11):649-651.
  [3] 卢天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8: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检查中老年男性的各项生化指标,探究生化指标异常与中老年患者和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96例中老年者的生化检查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和健康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96例患者中出现46例脂肪肝患者,且脂肪肝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老年脂肪肝患者
期刊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心衰患者 误区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99-01  随着国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心衰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中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或死亡的严重问题。心衰较直肠癌等部分实体恶性肿瘤的 5 年死亡率还高。尽管β受体阻滞剂是标准心衰治疗的最重要基础药物之一,然
期刊
摘要: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全年均有发病,冬季较多。治疗上,我院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同用,优势互补,明显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同时也降低了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支原体感染有轻有重,表现不一,轻者只有反复咳嗽,常常被患者及家长忽视,部分可导致过敏性咳嗽,支原体感染除了累及肺部外,可伴有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PaO2、PaCO2以及PaO2/ FiO2等差别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呼吸频率为(21.0±4.0)
期刊
摘要:老年肺癌患者大多伴有支气管炎或潜在通气功能障碍,氧合效能较差。因此术前必须强调戒烟、常规消炎祛痰,并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术中严密监测麻醉、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干扰,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适量应用麻醉药物以维持生命指标稳定。控制呼吸时避免过度换气或通气不足,在IPPV时保持气道压在12-25cmH 2 O,单肺通气者双腔管必须定位准确,左右分隔良好,使双侧分泌均能有效吸引,任何引起导管移位,痰液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确诊为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26%。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本病治疗以非手术疗法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其病情轻重采取催吐或者洗胃、利尿、补液、护胃以及促醒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症状消失时间为2.1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8例,对临床诊断资料及治疗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比分析患者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及治疗前患者病情进行对比,对比结果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比治疗前有好转,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经过积极的诊断及早发现主要病因,临床针对治疗,有效的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方式,旨在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定喘止咳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EV
期刊
摘要:目的:探头更昔洛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临床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更昔洛韦、尼莫地平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临床通过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反应迟钝、腹痛的对比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儿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治疗前患者腹痛的评估分为37.75-3.35,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