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态变革:提升媒体传播力的“突破口”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云龙,《家春秋》栏目制片人,主任编辑,先后主持或协助主持《新闻故事》《新闻地理》《钟山夜报》和《家春秋》等栏目的管理工作。参与策划的多部新闻专题作品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有数十篇电视随谈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中国记者》《中国广播影视》《南方电视学刊》等。
  
  一场亚运会开幕式,两个版本的解说词。对受众而言,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而对央视而言,这是又一次新的尝试——电视语态的改变。
  2010年11月12日晚,观众们打开电视机,发现中央电视台正在直播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南方周末》的报道说,一个是央视一套、五套由朱军、董卿担任解说的“文言”版,另一个是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担任解说的“白话”版。
  电视艺术作为视听艺术,其画面可欣赏,其声音也可欣赏,解说词是电视声音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其重要在于解说词会直接影响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认识,其独特在于解说词是可以转换为文字的声音。[1]
  “说什么”“怎么说”,是电视解说的两个关键词。解读亚运会开幕式两套版本的解说,可以发现,语态变革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到达受众并产生效果的能力)的“突破口”,也是电视应对生存压力的必然选择。
  
  一、表达方式:文本或人本
  
  电视语态,是指电视使用的话语形态和相关表述态势,包括话语体系、语汇体系、表达情态和传播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当下我国的媒介语态大体有三种:官方语态、精英语态、大众语态。[2]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由朱军、董卿担任解说的“文言”版,是官方语态,也是精英语态,而由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担任解说的“白话”版,是精英语态,更是大众语态。也许准确点儿说,前者是“综艺版”,后者是“新闻版”。
  两个版本的解说,源于两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态,他们在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上也各有特点。
  “综艺版”属于“文本语态”,关注宏大背景。此版本多用排比、反复修辞手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用排比来抒情,节奏感加强,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所谓反复,则是为了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其一:夜色下的广州,华灯初上,交相辉映,璀璨耀眼的灯火闪亮了一座城市最清澈的眼眸。夜色下的广州,楼宇林立,相互映衬,高高耸立的楼群绚烂了一座城市最自豪的表情。夜色下的广州,珠水如镜,穿城而过,奔流入海的江水打开了一座城市最包容的胸怀。夜色下的广州,大桥跨江,沟通两岸,坚实稳重的桥身挺拔了一座城市最坚硬的脊梁。[3]
  其二: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从今晚开始,欢腾的广州将向亚洲人民献上一场“激情盛会”。这是一个值得珍藏的时刻——从现在开始,发展的中国要把“和谐亚洲”的讯息向世界传递。
  其三:此时的海心沙岛,盛满了欢乐与祥和,再过一会儿,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将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实现团聚,共叙友谊。此时的中华大地,承载了激情与梦想,未来的16天里,亚运健儿将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拼搏努力,同创奇迹和辉煌。
  “新闻版”属于“人本语态”,尊重个体感受。此版本多用设问、反问修辞手法。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而反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增强解说的气势和说服力,发人深思,激发收视欲望。
  其一:在北京奥运会以及多哈亚运会已经形成精彩的印象之后,它究竟会有哪些独特?会否在2个多小时之后,这精彩的瞬间就成为我们记忆的开始?在这5个时间维度当中,我们走进广州,走进这座重新会给大家带来新的亚运记忆的城市。
  其二:好,如果这个节目的速度和节奏你觉得已经心跳加速的话,你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节目了吗?这个节目总导演只做了这样一个推介,如果演完了之后您是鼓掌,这个节目就失败了,只有您尖叫,它才是成功的。为什么现场观众看到第一段表演的时候就迅速地兴奋起来,而在电视机前似乎没有呢?那是因为在现场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这是演员在一个90度垂直于地面的大屏幕上来进行表演,他们没有任何依附。等于说您站在墙上表演,它可能吗?但是现在在这个演出段落的时候,它成为现实。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任何一个人完成一次几十米落差的蹦极的话,会难受好多天。但是,正在给我们表演的演员,要在这一个屏幕上进行多次的几十米距离的蹦极,而且是来回的。这是电脑操控的吗?
  其三:其实回忆过去,不如更多地开始好奇未来。从现在就开始好奇,20年后广州会怎样,中国会怎样,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会怎样?
  
  二、叙事策略:高调或低调
  
  “说什么”解决了说的内容问题,而“怎么说”是语态的关键因素。表面上看,亚运会开幕式“综艺版”的解说,慷慨陈词,似朗诵,而“新闻版”的解说,娓娓道来,似聊天。开幕式直播到一半,导播提醒白岩松,让他声音“高一点”。白岩松当时的反应是:“我说话干嘛要高一点啊?”[4]看来,导播的思路依然沿袭着高亢、激昂的惯性。
  “怎么说”其实是由“说什么”决定的。解读亚运会开幕式两个不同版本,同样会发现,他们在叙事策略上有着不同的考虑。
  “综艺版”:大词多,书面语言多,惯用排比句、感叹句,颇能提振人心、激奋群情。
  其一:2010,广州欢迎你!2010,中国欢迎你!
  其二:国运盛则体育兴,亚运脚步对于中国的第二次眷顾可以充分说明:广州,对体育精神的热诚,已让亚洲感动!中国,对体育精神的诠释,已被世界认同!
  其三:烟花灿烂,让我们共同铭记今晚欢腾的中国!礼花漫天,让我们共同铭记今晚喜悦的广州!此刻,属于中国的亚运时间才刚刚开启!此刻,属于广州的亚运征程才刚刚启航!未来的16天里,45个国家和地区的亚运健儿将在这里享受运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未来的16天里,中国将用真诚和热情为亚运健儿的每一次拼搏喝彩加油!祝福亚运健儿在亚运赛场上勇攀巅峰!祝福中国健儿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再铸辉煌!
  “新闻版”:数据多,即兴表述多,惯用陈述句、疑问句,叙事简洁、明晰,表达精确、有力。
  其一:我们今天将用5个时间的维度去关注这个开幕式。第一个是2000年,广州这座城市的建城历史是2224年,它将怎样浓缩在这个开幕式里面?第二个是200年,今天是在室外举办的开幕式,承载这个室外舞台的是海心沙岛,它是被珠江水冲积200年形成的。第三个时间是20年,中国人的记忆当中,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走过了20年的道路,这20年我们在变,中国在变。第四个是2年,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总导演就是当初北京奥运会的副总导演。开幕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意?最后一个时间段是2个多小时,那就是8点将要开始的开幕式了。
  其二:在8个大屏幕上表演的演员一共有180名,顶上的屏幕上是22个,底下的屏幕是23个,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绑着钢丝,每个人要靠底下7个人为他服务,要拉钢丝,5个人是拉,另外2个人是备份,完全是人工的方式调控着他们的节奏和造型的摆放。
  其三:焰火又一次绽放起来,之前有很多的新闻去说,这一次广州亚运会的焰火表演将超过16万发、超过北京奥运会等等。其实没有,据现场的负责焰火的导演向我们介绍,总量只有4万发,并不超过北京奥运会。在圣火当中,在焰火当中,可能很多中国人的思绪会回到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在想这20年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我们每个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开幕式表演结束后,亚运会的代表团开始入场时,白岩松的解说愈发变得松弛,他开始以幽默的点评描述、介绍各国代表团里的知名运动员。比如到了哈萨克斯坦,他只说了一点:“你只记住亚运会的前三名,中国、日本、韩国,第四名你知道是谁吗?我告诉你上回第四就是哈萨克斯坦。”
  
  三、传播效果:贴近才贴心
  
  “新闻频道白岩松的解说才是给人类看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始后,网友奔走相告,号召大家从央视一套、五套转到新闻频道,来看白岩松的解说。[5]有网民发帖说,不是事先准备好的磅礴大气,整个解说过程就是一次冷门知识大扫盲,内幕消息大曝光,语言轻松诙谐,是白岩松的解说让人觉得坚持看完整个开幕式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作为亚运会转播垄断媒体,中央电视台系统内部的直播竞争,这是第一次。竞争的最大意义在于,给受众提供了新的选择。相比之下,白岩松团队操作的“新闻版”解说,受到更多的追捧,这样的传播实践至少给今后一些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直播解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应该承认,“综艺版”是一种规定动作,从目前的语境来看,他们只能那么说,因为表达方式、叙事策略已成套路,受众自然难免会感到审美疲劳,而白岩松此次的解说,是自选动作,发挥空间相对较大,因而产生了引人入胜的“听”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的评价是,“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上,在这样的大型活动直播中,像白岩松这样相对低调、平实的解说还是第一次。孙玉胜曾说用了十年改变中国电视的语态,白岩松这次的解说是又一次成功的实践”[6]。
  关于“说什么”“怎么说”,白岩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一是“不要去讲大词汇,我们的解说只是一套和五套直播开幕式的一个有益补充”,二是“大家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提供资讯给他们。我还特别提醒自己,该说话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我当了多年大型开幕式的观众,把我当观众时候的种种期待放到开幕式里头,避免以往的那种抱怨和尴尬”。[7]可见,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不仅仅胜在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上,还赢在沟通技巧上,要善于换位思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央电视台对白岩松的亚运会开幕式解说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理由是改变了以往国家重大活动中的语态表达。白岩松由此也有了新的反思,“高层领导对亚运会开幕式解说的肯定,恰恰证明了一点,有的时候可能阻力来自新闻工作者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8]。事实上,语态的改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仅仅是化“被动”为“主动”,更应寻求“互动”。开幕式直播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而电视机前每个人眼中的开幕式又是不一样的,主持人解说时不妨适时插播一些来自场外受众的提问或点评,甚至可以是不同的声音,直播的魅力在于传受的互动,解说的魅力在于视角的多维。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要求,其实,“三贴近”还可以进一步解读为电视人心态的贴近、姿态的贴近、语态的贴近。语态的贴近,是心态、姿态贴近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环境的变迁、电视生存的压力,都要求电视语态有更深刻的变化。如何改变电视的语态?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说过,其实就是把媒体的视角放低,不说大话,不说空话,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平民化的表达方式。[9]应该说,这样的要求很容易做到,可是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电视人不能改变或突破他们陈旧的说话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自身心态的老化与姿态的僵化。
  
  注释:
  [1] 参见高峰《对电视解说词的解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 参见应天常《回归人本的电视语态变革》,《南方电视学刊》2010年第5期。
  [3] 赵大伟根据播出视频节选整理,《南方周末》2010年11月18日。下同。
  [4][6][7][8] 张英:《白岩松的“编外”直播:“我声音干嘛要高一点啊”》,《南方周末》2010年11月18日。
  [5] 参见张英《白岩松的“编外”直播:“我声音干嘛要高一点啊”》,《南方周末》2010年11月18日。
  [9] 参见胡里《专访孙玉胜:“放得开”也要“把得住”》,《综艺》2008年11月10日。
其他文献
摘要:李新勇的中篇小说《失踪的记忆》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超越于现实。作者通过对老芋头内心的挖掘,呼唤现实生活与精神追问的合拍。在叙事艺术上,作者着力于点线面的牵引建构,让小说显得张弛有度又浑然一体。  关键词:李新勇;《失踪的记忆》;精神;叙事    李新勇的小说创作近年来态势甚好,成果颇丰。中篇小说《失踪的记忆》首发于《长城》双月刊(2010年第6期),后又被《北京文学·中篇月报》(2011年第
期刊
胡帝,湖北洪湖人,毕业于中南大学。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独立书评人,有小说、评论、诗歌作品散见于《芳草》《美文》《特区文学》《辽河》《潮声》《东莞文艺》等多家文学期刊。著有长篇小说《九里十八岗》,长篇历史歌本《炎黄》,随笔集《文泉坊里》等。    摘要:王龙先生的长篇历史随笔《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体现出作者的思索和简静朴素的书写,无风月烂漫,却大气客观;虽有文学性与史料转换的两难,却易于透过作者从
期刊
摘要:影视造型是具有时空性质的,运动着的光、影、色的造型艺术,是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本文以吕克·贝松导演的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为例,从摄影和布光两个角度分析该片在电影造型方面的成功技法,探讨电影造型的重要性和对现今中国电影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影造型;摄影;布光;《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造型表现手段方面,电影是人、景、物、形、光、色与画面构图等各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电影
期刊
摘要:塑造并歌颂“英雄”历来是“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之一,时代的变迁使人们对“英雄”的理解和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太过完美的高、大、全的“英雄”悄然还原为当前充满着生活情趣、有血有肉、有说有笑的生活中人,突显“英雄性”的同时也不掩饰、不抛却其缺陷,强调其生活本色,形成了一种缺陷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个生活于身边、立体多维的英雄形象,从而更易为大众接受和认同,其教化和导引意义也更为彰显。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11年的贺岁档上映了翻拍的《新少林寺》,本文拟将其与老版的《少林寺》进行比较,并指出《新少林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新少林寺》;翻拍;艺术魅力    28年前一部横空出世的《少林寺》曾经引来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主演李连杰也因此一炮而红。时隔二十多年的今天,由香港电影导演陈木胜执导的《新少林寺》于春节档期上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近年来,很多从前的影视剧被重新翻拍,这种借助原
期刊
摘要:皮兰德娄通过分析演员和剧中人(角色)的关系,认为传统的通过演员表演再现剧中人物不能完全再现真实生活,因此他对舞台表演进行大胆的革新探索,主张复兴“假面戏剧”传统,解决演员与剧中人形神分离的矛盾。  关键词:皮兰德娄;演员;角色    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Pirandello)是20世纪意大利知名的戏剧作家、小说家,也是现代欧洲剧坛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是皮兰德娄
期刊
水晶石,原名王振进,70后,四川广元人,喜诗歌、杂文等创作,略有作品见国内一些报刊杂志。本人笔耕不止,却难见称心佳作;悲悯世人,却反为世人悲悯;修身养性,却难抵世风烦扰,难明自心,难见自性,故终为一介草民。望有朝一日能抵达“心藏乾坤无兴衰,身行道德有文章”之境。    摘要:斗峰用自己的文字把剑门山水里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扎根于这片剑山剑水,真切地去感受老百姓的生活,挖掘蕴藏在剑门山水里的故事,用作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在文学、广告、影视等方面研究较多,由于现如今女性主义发展进入瓶颈期,有些人要么不屑,要么放弃,于是有必要重新认识女性主义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重在探讨电影《钢琴课》和美剧《丑女贝蒂》的叙事镜头、人物性格等,同以往影视中女性不是“被看”就是性别模糊的遭遇相比较,在女性主义影视中话语权的得失上做出梳理,继而看女性话语权是如何体现的,分析出女性主义在影视中的出路和未来。 
期刊
张用生,笔名灵子,祖籍四川安岳。曾任《沱江文学》副主编,内江市政协委员,内江市对外友协委员。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委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内江市作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席。著有诗集《灵子抒情诗选》《长廊足音》,歌词集《九寨·神奇的世界》,散文集《山那边的梦幻家园》《时光雕饰的美丽》《阳光拥抱的故土》等,编著《圣火》《
期刊
摘要:电影作为文化工业的主要产品和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既需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赢得用以开展再生产的资本,同时还必须关照现实生活、准确地捕捉和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本文以《西风烈》为例,通过分析该片对西部类型片元素的运用和改良,来探视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中商业和文艺联姻以及类型混合化的明显趋向。  关键词:西部片;《西风烈》;中国化     一、《西风烈》的西部片类型元素分析    媒体曾将2009年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