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刻在石碑上或摆放在书案右边警示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史上最出名的“座右铭”当属刘禹锡的《陋室铭》.全篇短短81字,彰显了刘禹锡驾驭文字的功力和与“德馨”之人为伍、淡泊名利的志向,让后人得以从中领略中唐诗人独特的昂扬旷达之气.
【机 构】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广西 南宁 53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在石碑上或摆放在书案右边警示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史上最出名的“座右铭”当属刘禹锡的《陋室铭》.全篇短短81字,彰显了刘禹锡驾驭文字的功力和与“德馨”之人为伍、淡泊名利的志向,让后人得以从中领略中唐诗人独特的昂扬旷达之气.
其他文献
肖培东老师在标点品读教学中对教学点的精心选择,教学策略的用心经营都是基于他坚守“言”“文”共生的“语文”意识,一以贯之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学生立场.研读这些片段,当更助于我们对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相对于主人公而言的一个概念,由于次要人物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文本的解读中,我们容易忽视对次要人物的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同样有着多种作用:推动小说故事中事件的发展,丰富小说的意蕴,甚至还承担着小说的叙事功能,达到让小说叙事更简洁明了,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的艺术效果.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 108个好汉被逼上梁山造反的故事,塑造出了众多性情不一、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堪称人物写作的典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被选入语文教材时的标题.这一节是林冲从忠顺走向反叛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纤毫毕现的细节刻画出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必然命运,既是全书的一个小高潮,也是林冲形象的一次完善和丰满.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卖炭翁》三首古诗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课的学习内容.为了配合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学写故事”的教学,编者在24课后设计了 一道这样的习课: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故事.很显然,这是一道配合本单元写作教学而设计的习题.若要完成这道习题,恐怕不是仅凭细节添加就能达到改写要求的.建议选定第一首重点诗——杜甫的《石壕吏》为蓝本进行故事改写.
“文”“言”,文言文教学之核心也;“群文”,文言文阅读之新法也.群文会聚千古风流人物,以人物传记群文阅读之法,可论群英豪杰之逸事,立青年学子之伟志.
丰富、细腻而深刻的细节描写,是《红楼梦》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教师引导学生从诸多细节描写去研读作品,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红楼梦》艺术表现上的精妙,从而把整本书阅读和研讨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