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解读鲁迅作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初中语文全册教材中收录最多的名家大篇,这足可见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不可比拟的教学意义。但大部分的初中生往往疏远或排斥学习鲁迅作品,语文教师也一度认为鲁迅作品教学实施难度巨大。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解读鲁迅作品呢?
  一、走进鲁迅,从精神世界开始
  想要理解鲁迅作品的真正内涵,我们首先应该从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开始。学习鲁迅“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铮铮铁骨;学习鲁迅“一腔热血看世界”的民族魂魄等等。只有如此,在解读鲁迅作品时,才能将其丰富而独特的社会经历进行代入,从作者生存的环境、经历的变故、精神的升华等多角度去理解他,从而理解作品。鲁迅生活在旧中国,其独特的个人经历是鲁迅先生浓厚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催化剂。鲁迅作品中不仅反对封建思想,还运用大量的笔墨关注儿童的命运,在辛亥革命的政治背景下,鲁迅的爱国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探寻旧社会的新出路。
  例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他虽然迂腐但心地善良,常给人们带来欢乐,却被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所毒害,除了满口的“之乎者也”外,一无所有。后因为偷拿了丁举人的几本书,被丁举人私设公堂打断了腿,最终因生活贫困慢慢死掉了。全文,鲁迅先生并没有用直接的语句去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所以如果我们不提前感知鲁迅的精神,那么这篇《孔乙己》就仅仅只是一篇描写小人物凄惨生活的小说,但如果在阅读中我们将鲁迅先生反对封建思想的精神进行代入,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小说是通过对一个小人物凄惨生活的描写去反应鲁迅本人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控诉,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同情,这就是鲁迅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务必要先引领学生走进鲁迅,让学生将鲁迅精神代入学习中,从而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感受鲁迅,从语言艺术入手
  鲁迅处于旧社会的中国,与当下初中生所处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学生认为鲁迅文章难于理解,主要原因是他的很多小说都是穿插使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理解不了文字,何谈去理解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以及其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呢?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感受鲁迅,体会鲁迅作品中的艺术魅力。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去体会鲁迅先生的艺术特色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的语句进行分析,注重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引导学生从微妙中领悟作品的精华。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收录的《风筝》一文,这篇文章,饱含手足情深,流露出作者的忏悔之意,折射出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人性光辉。不仅如此,这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与它具有的写作艺术不无关系。其中对比的艺术手法非常鲜明,从寒冷的北京二月和温暖的江南二月相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对比性;再从我的强大和小兄弟的孱弱相对比,强调了文章叙事的主体;最后还将我思想上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进一步烘托出我的浓郁的罪惡感。三个层面的对比在文章中交织成深沉的叙述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理解鲁迅,从多元解读起步
  任何伟大的作品在其被阅读的过程中,总能引起多元而又丰富的理解,因此不同的读者对鲁迅同一篇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所以语文教师不应该直接将既有的认知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启发他们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鲁迅内心。
  例如八年级下册的《雪》,这篇文章架构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暖国的雪,第二部分则是描写朔方的雪。有的读者认为这两个部分反应的是鲁迅先生人格里面不同的构成,既有温情的一面也有刚性的一面;也有的人认为鲁迅用相对热闹的语言描写江南的雪,又用较为悲壮的词汇描述朔方的雪,鲜明的对比折射出鲁迅先生在两地生活的不同感受;还有的读者认为,这两地的雪,两种类型的雪的对比也是鲁迅人生理想与悲惨现实之间的对比。总而言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赏析这篇《雪》,就会得到别样的感悟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解读鲁迅作品,学生应该尝试从多元的角度去赏析并总结出属于自我的认知。
  四、结束语
  初中是鲁迅作品学习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情感感悟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鲁迅作品的态度。并尽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走进鲁迅、感受鲁迅、理解鲁迅,把握鲁迅精神之伟大、思想之宽广、情感之昂扬,充分去理解鲁迅作品的教育意义,从而为日后高中更多的鲁迅作品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吴作杰,江苏邳州市新桥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作文是高考必考内容,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巨大。遵循高考作文要求来探讨高中作文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高中作文教学针对性。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体现。突出高考作文的导向性,力求从具体作文教学策略中来强化学生写作思辨力。  一、转变认识,渗透多种作文教学新理念  作文教学要求高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体验,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高考作文侧重于对学
期刊
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从小爱诗、读诗,必定能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涵养性情,陶冶心灵,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许多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怪象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幼儿时期
期刊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父子俩早早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出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全面理解实验教学效率的概念,并论述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00-01    1 引言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实验室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的最终归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们认为广义的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里的插图,可以更好地激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利于深化教学效果。并且,图文并茂,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突出特点。  一、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利用文中的插图为学生有效地打开一条“高效通道”。如在学习《端午日》这课时,教师不必仅仅局限于端午节的风俗,完全可以从文中的插图入手,给学生介绍他们所不熟悉的吊脚楼这一
期刊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统筹领导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高校领导班子应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自觉运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不
教学目标:《囚绿记》中矛盾的夸张处理艺术  专家点评:这篇文章教学,一般老师都是将爱与爱的方式的矛盾作为教学目标,这其实是“非语文目标”;执教者将这个目标定位为这种矛盾的处理艺术,就回到了文学艺术,这才是“语文目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对于初三学生,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欣赏作品艺术处理方式,并能实际运用,定位比较准确。  课堂呈现:  师: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界都会有矛盾产生,那么作家们
读《马说》,总有一种怨怒之情郁积于怀,“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慨叹;“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一种不平的怨恨;“其真不知马也”是一种无言的愤怒.
期刊
一.作文题目有一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自由飞翔;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搬掉别人面前绊脚石的同时,恰恰也是在为自己前进铺路。而现如今的很多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突出反映在科学决策上。科学决策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在预测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企业、事业等发展的方向、目标、规划、计划、政策、策略和重大措施等做出的选择。决策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指从方案的形成到拍板定案的整个过程,而不是拍板定案的瞬间,其效应更体现在方案实施之后。因而,决策具有可行性、择优性、指导性、实效性、开拓性和超前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