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司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围绕这一环节所进行的工业管理组织体制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行政性公司问题上。应该指出:行政性公司作为政府管理企业的一级行政机构,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则是不可取的。公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一种经济组织型式。把它与“行政性”联在一起,得出“行政性公司”,这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有碍于经济发展。行政性公司政企不分,分割了企业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把所属企业统得过死,成为搞活企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对其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但一年来行政性公司的改革工作,遇到了一些难题,制约着改革的深入。本文试图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达到对改革实践有所裨益之目的。
其他文献
<正> 大兴安岭的大火,增进了人们对我国林业企业的关注。我国林业企业的现状如何?搞活林业企业有什么特殊性?怎样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都是人们颇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增强企业凝聚力,是搞活林业企业的首要条件林业企业,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消息闭塞,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加之由于森林资源连续多年过量采伐造成森林资源日渐枯竭,资源危机、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职工对企业的现状
<正> 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组织。在我国举办中外合资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办好中外合资企业?已成为广大中外合资企业干部职工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事。目前,在国内专门论述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管理的书还很少。为了系统地研究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探讨中外合资企业成功之道;为了帮助对外经济合作部门、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也为了培
<正> “老虎要下山,狮子要松绑,猴子要上树”,这是人们对小企业面临形势的形象描述。这话一点不假。军工转民用,大企业要搞活,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这对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严重的挑战。在新的挑战面前,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是什么?张家口市宣化区一些小企业的回答是:在“借”字上做文章。借“脑”发“财”搞好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这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而小企
<正> 外贸企业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出口收汇和其他进出口计划任务,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外贸企业为了完成出口收汇任务,把出口搞上去,必须有适销对路、供货稳定、价格适当的出口货源。而当前我适销对路货源不足,恰是出口上不去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大力支持供货部门发展生产,积极生产出口适销对路和竞销力强的商品,外贸企业需要积极发挥流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努力扶持生产,调动生产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使出口得到稳定的货源。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HTPB推进剂最大延伸率变化和寿命评估的模型,基于定应变下高温加速老化对推进剂延伸率的影响,考虑力一热耦合作用,综合线性和指数模型的特点,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
为利用星光观测在线估计弹载光纤陀螺捷联惯导(FSINS)的陀螺零偏、标度因数和安装误差,并依据估计结果对导航参数进行补偿,设计了基于旋转弹体的FSINS误差分离方法,推导了误差
<正> 地处榆次市近郊的郭家堡乡,有24个行政村,4.7万人,1.63万个劳力,6.77万亩耕地(人均1.4亩)。既无矿藏资源,又无充裕的农副产品。但是靠近城市、交通方便,毗邻大厂矿较多。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了乡镇企业。1986年,该乡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647个,总产值达到6620.8万元,总收入达到6094.6万元,人均收入706元,实现纯利
翼面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文中基于参考焓法及经验公式,采用片条理论对飞行器翼面进行热流密度估算;考虑了不同飞行参数及翼型参数对翼面迎风面表面
<正>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技术引进工作进展日益加快。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国引进了近三千项先进技术与设备,这对提高我国技术水平、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振兴的长期国策是完全正确的。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积极地、广泛地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相互引进先进技术,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技术落后国家在短时间内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我国开展技术引进工作的时间还较短。在这项工作的探索、发展
<正> 在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河北省石家庄市探索出一条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的新路。“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简要说来,就是以搞活企业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去“撞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环节和方面,促使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搞活企业的要求,自觉地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简政放权;这些改革“反射”到企业后,使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