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2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组52例,良性组74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水平,并计算上述指标单独和与CEA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YI).结果 恶性组4种肿瘤标志
【机 构】
:
045000,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2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组52例,良性组74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水平,并计算上述指标单独和与CEA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YI).结果 恶性组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单项检测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以CA125最高(90.4%),特异度以CYFRA21-1最高(79.7%),诊断准确度以CEA和CYFRA21-1最高(71.4%),YI以CEA最高(0.41).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和YI明显提高,其中CEA、CYFRA21-1和CA15-3三项联合效果最好,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78.4%,准确度为84.1%,YI值最高为0.71.四项联合敏感度为94.2%,特异度为75.7%,准确度为83.3%,YI值为0.70,与三项联合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项检测的诊断价值有限,CEA、CYFRA21-1和CA15-3三项联合效果最好、最经济,可指导患者恰当选择进一步的侵入性检查手段。
其他文献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是当今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领域.文章着重介绍了PET-CT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作用,尤其是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肿瘤分期、治疗决策、疗效与预后评估、放疗计划、肿瘤残留与复发监测以及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横轴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疑诊直肠癌的5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进行高分辨MRI检查,并采用b值分别为600、1000s/mm2对患者进行DWI检查,测量瘤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影像结果 与术后病理作对照.选取15例非直肠病变患者,将正常直肠壁与直肠癌的ADC值进行对照.结果 高分辨MR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40例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240例中,男216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52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者173例(72.1%),伴肝硬化者209例(87.1%),首发症状以肝区疼痛为多,共110例(45.8%),甲胎蛋白(AFP)升高172例(71.7%),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
紫杉醇依赖于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一些基础、临床研究均证实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与紫杉醇耐药、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开始了以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并称之为"靶向治疗",然而靶点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决定了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文章概述肿瘤靶向治疗中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其癌旁组织及同期122例单灶PTC对照,比较不同临床因素中CD44v6、Survivin表达差异,及CD44v6、Survivin两者在多灶PT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多灶性PTC占同期PTC的27.8%(47/169),与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寻找评价胃癌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Her-2的表达,分析EGFR、Her-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84例胃癌组织中,EGFR、Her-2过表达率分别为27.4%和32.1%;Ⅲ+Ⅳ期患者EGFR、Her-2过表达率明显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经腹超声(TAUS)、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超声(10US)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40.0%(6/15)、46.7%(7/15)、50.0%(4/8)、100%(3/3)和100%(15/15);全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局部肿瘤切
甲胎蛋白已被发现50余年,目前临床常用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的判断,同时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其临床应用并不局限于肝癌领域,在多种良性疾病或非肝癌肿瘤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K19)、外周血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mRNA表达对于肿瘤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6例NSCLC患者及1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CK19的mRNA表达阳性率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