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湿地”耦合系统净化再生水补给低C/N河湖水体的效能及机制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了针对再生水补给低C/N河湖水体的“释碳塘-水平潜流入工湿地-沉水植物塘”耦合生态净化系统,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耦合系统对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Cr的净化效能,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各单元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耦合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中TP、TN和CODCr的浓度分别为(0.07±0.03),(1.41±1.06)和(18.51±6.97)mg-L-1,其中,TP和CODcr可稳定达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IV类水(湖库)标准,TN达标率为73%.10月下旬后出水中TN不达标主要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反硝化细菌活性降低以及进水中C/N降低导致.本耦合系统可强化沙河水库中氮素的去除,不仅体现在释碳床的加入可补充湿地反硝化所需碳源,且自身的“夹心结构”可在内部实现缺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的发生.加入释碳床前后,释碳塘和水平潜流入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分别由23.1%±27.3%和38.3%±21.6%提高至25.3%±19.4%和47.4%±15.6%.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释碳床内部微生物优势菌属由嗜氢菌属和淀粉发酵菌属转变为纤维素降解菌属.耦合系统各单元优势菌属差异较大,其中节杆菌属(Anhrobacier)在3个单元均为优势菌属.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培育出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较为繁琐,在新时代新教育机制下出现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针对
  本文根据本文根据移动数据业务运营实际,提出基于DEA方法对移动数据业务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相对评估,设计了组织层面、业务层面和营销活动层面的多角度评估方案,并结合某省的
随着北运河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治理,汛期面源污染成为北运河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现阶段有关强降雨对北运河上游水质的影响研究尚匮乏.本文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