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里的和平守护者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海燕(左一)讲解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悲壮,凝聚着一个民族和平的愿望,静静地矗立。这里是金海燕每天工作的地方,作为纪念馆教育服务部的负责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守卫着城市之殇,讲述那段惨痛历史,传递爱与和平的力量。

了解历史才能做更多的事


  出生于1983年的金海燕是个东北姑娘,性格爽朗、勇敢而坚毅。因为爱情,她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
  金海燕与纪念馆的缘分,源于报纸上的一则招聘启事。
  2008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了加强国际交流,纪念馆急需一批会外语的人才。会韩语的金海燕通过层层筛选后,成为纪念馆的首批大学生。十多年来,金海燕从讲解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部门负责人。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那段历史,金海燕起初并不是那么了解,仅仅是在中学课堂上学过相关的知识。因此,刚开始承担讲解员工作时,金海燕倍感压力,那段时间她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背不完的讲解词当中。
  “照片上的地点还存在吗?”“当时攻占南京的日本军队不多,为什么能杀害那么多南京人……”那时,金海燕常常会被一些问题问到哑口无言。于是,金海燕通过看书、看纪录片、听专家讲课等方式积累知识,并将讲解过程中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研究部的同事。
  与大部分博物馆或纪念馆不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讲解员常常有接待外宾的工作任务,金海燕则是团队里的韩语担当。
  在众多韩国外宾中,金海燕接待最多的要数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领事。“他们的每一任总领事必来南京参观纪念馆。”金海燕说,韩国同中国一样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的痛点一样,可能有更多的共鸣。
  更让金海燕惊讶的是,韩国大使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越来越详细:最初只知道基本史实,如今能理清历史脉络、了解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这说明纪念馆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
  在一线岗位讲解的那几年,金海燕获益良多。她说,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了解纪念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不经意的感动让她不懈坚持


  金海燕所在的教育服务部是纪念馆里综合性较强的部门,工作包含讲解、志愿服务、社会教育、服务台四大版块。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早已“久经沙场”。
  近年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在2015年加大了这方面的队伍建设,金海燕“临危受命”负责志愿服务工作。
  管理这么大一个项目,金海燕最初心里没有底。“项目化管理、组建队伍、宣传工作,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没有经验、从零开始,金海燕从吃透《志愿服务条例》入手,将志愿服务工作变得规范化、智慧化、国际化。她笑言,适应新工作内容的过程很痛苦,为此找馆长倾诉了好几次。
  此后,纪念馆的志愿服务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组建“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形成“一总站、九分队”的架构,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及和平传播事业添砖加瓦。
  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者多达三四百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志愿者佘子清留给金海燕的是无尽的感动和敬佩。
  佘子清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一,在纪念馆内担任志愿者十四年。直到去世,老人累计讲解时间超过4000小时,是馆内年龄最大的义工。生前做志愿服务时,佘子清有时会引导观众,有时会到纪念馆的“铜版路”为观众讲解,那里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当年中国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成员等二百二十二位历史证人的脚印,他的脚印也在其中。
  据金海燕介绍,佘子清除了周一闭馆,每个工作日都会来纪念馆,风雨无阻。“老人家离纪念馆很远,每天要倒两班公交车。夏天天气炎热,我怕他身体承受不住就叫他回去,他还会生气。”
  2017年,佘子清因病住院,金海燕前去探望。临别时,老人拉住她的手叮嘱道:“小金,等我好了还去纪念馆。”
  常常在不经意间收获满满的感动,这正是金海燕在岗位上坚持不懈的理由。
  几年来,在金海燕和同事的努力下,纪念馆先后获得“江苏学雷锋先进典型” “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南京市优秀志愿组织”“南京市公共文化设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历史的真相


  除了志愿服务,公共教育也是金海燕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每年,金海燕和同事们都要组织上百场活动。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大型公共教育活动或取消或缩小规模,但她说:“平均一天两场活动还是有的。”
  每一个公共教育活动对金海燕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是费尽心思策划组织的。在她看来,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开馆日撞钟仪式”了。
  金海燕解释,自己常常同最早到纪念馆的十二位观众一起撞响和平大钟,那是一天工作的开始。“撞钟代表着缅怀和祭奠,钟声响起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触动,那股要努力工作、守护和平的劲儿就上来了。”
  “和平的守护者”是金海燕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这源于孩子的一次作业。
  一天,幼儿园布置了题为“我妈妈是谁”的作业,要求小朋友上台描述妈妈的职业。
  这可难倒了金海燕,与医生、警察、记者等耳熟能详的职业不同,自己的工作恐怕难以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理解。
  思来想去,金海燕想到了用“和平的守护者”来形容,并在PPT里放上了一些带领小朋友参观纪念馆、制作紫金草的照片。
  正如金海燕考虑的那样,“和平”一直是纪念馆在青少年公共教育里最核心的思想。
  金海燕表示,南京大屠杀的有些照片、文物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残忍。为此,纪念馆围绕“和平”开展了一些主题活动,小小紫金草研学课堂、“七个一”仪式化教育活动等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历史真相与孩子的承受能力,想要平衡好真的挺困难。”金海燕说。
  转眼十三年过去了,“三个必胜”史实展建成,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成为分馆……金海燕见证了纪念馆规模的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能做的就是做好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史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至今,一直在為“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历史的真相”而努力,金海燕也在其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南京市妇联供稿)
  图片由南京市妇联提供
  编辑 周晓序 2475496811@qq.com
其他文献
搬到新家,整理抽屉,忽然发现女儿初二的随笔本,我随手翻翻,其中一篇有女儿老师的点评:有这样一位好妈妈是你的福气!  是什么随笔让老师写这样的话?我连忙仔细阅读。原来,女儿记叙了一次和我家访的事情。  有段时间,我带班的小唐小朋友情绪不好,闷闷不乐,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原来一个活蹦乱跳、非常可爱的孩子莫名其妙变了个样,我连忙找孩子了解情况。  原来他姑姑突然遭遇车祸去世了,他奶奶整天哭,
期刊
消毒用品保管好  消毒用品最好不要装在废旧的饮料瓶中,因为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无法从外观上分辨出消毒剂和饮料,容易误食。另外,消毒用品最好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家长每日使用完毕后也一定要立即归置原位。阳台窗户防护好  室外阳光灿烂,活泼好动的孩子们难免向往窗外,这时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所以阳台、窗户这个通往户外的区域一定不能放松安全防护。如果阳台和窗户没有防护栏或者防护栏年久失修,一定要安装
期刊
做事有规划  在孩子做每件事之前,父母不妨留给孩子一点空间,为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让他学会清晰地规划。孩子如果能从小养成规划每件小事的好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终身。学会以礼待人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的根本就是和善、友好与尊重,我们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父母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坚持这
期刊
1900年,陆礼华出生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父亲念过书,还参加过当地的军官选拔,是小镇上唯一订阅《申报》的人。母亲对女儿疼爱有加。母女俩唯一的争执在于女孩要不要裹脚。立志要像男孩那般摸爬滚打的陆礼华曾三次剪断裹脚布,甚至带领身边的玩伴一起拒绝裹脚。  仿效花木兰那样的女英雄,6岁的陆礼华着男装上学,从饱读四书五经到自主读报,视野和思想进一步开阔。时隔三年,她离开学校在父亲的杂货店当学徒,很快学会辨
期刊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妇女微家”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妇女开展微活动、提供微服务、满足微需求的微阵地,是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具体工作举措,是妇联组织下沉到最基层、扎根妇女群众的有力阵地和载体,是“妇女之家”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是为党争取妇女人心、汇聚妇女力量的一项要求很高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到妇女群众心里?需要打通联系妇女群众“最后一米”的“婦女微
期刊
周维芬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文蕙妇女微家在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幼儿园、艺术工作室,利用“红色资源”,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带领广大妇女参与到文艺演出中,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在传承红色文化、做好思想引领的背后,离不开洛阳镇东方红幼儿园园长、微家负责人周维芬的努力。不一样的幼儿园园长  周维芬从幼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镇一所幼儿园工作。工作中,周维芬接触过很多孩子,也见识过不同的家
期刊
陆身群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从太祖父起,我们家族一共走出了四十六位党员,有二十二人当过兵。”每每谈到此,陆身群的语气里总是溢满骄傲。年过七旬的陆身群,是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甜港村勤根院“老小孩”姐妹微家的女主人。每周四,勤根院里总是回荡着嘹亮的歌声,那是陆身群正带“老小孩”志愿者和身边的妇女姐妹学党史、唱红歌。祖父和父亲的家风  “‘勤根院’这个名字取自我的祖父陆永璧和父亲陆修根。”陆身群解释道,“
期刊
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长征历史故事  江阴市新桥镇郁桥村龙庄生态园三面环林、一面傍水,常年对外开放。2017年3月,郁桥村党支部在生态园设立了“红船”党员中心户,定期开展各类党群活动。2019年,为了拓宽服务前沿、提升服务温度,在新桥镇妇联的指导下,郁桥村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在生态园内设立了“红船”妇女微家。妇女微家与党员中心户联建  根据江苏省妇联关于妇女微家项目建设的要求,新桥镇妇联结合实际,稳步
期刊
吴明珠  今年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她已认不出人了,但那些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在她的大脑中顽强地与阿尔茨海默病抗争。她曾经说过:“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到艰苦的地方去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看过讲述苏联植物育种家米丘林的电影《米丘林》后,她便迷上了园艺。1953年,23岁的她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
期刊
巩立姣  随着东京奥运会上的强势一掷,巩立姣终于圆梦,也终于把自己的世界冠军拼图凑齐。32岁的巩立姣,以20.58米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冠军。巩立姣实现了梦想,也为中国田径赢下东京奥运第一金,更是中国女子铅球首枚奥运金牌。从小热爱铅球  巩立姣出生于1989年,对于依靠力量与爆发的铅球项目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老将。铅球不是中国运动员的强项,又是个冷门项目,作为铅球项目的领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