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爱上美妆5400亿汤勿牢!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绝大多数男性都认为“用洗面奶”会被嘲笑“矫情”,“涂乳液”更是件“很娘”的事情。
  而现在,广州一个边上自习边敷面膜的五年级男孩爆红网络,秒杀所有“猪猪女孩”,网友惊呼:对不起,是我粗糙了。
  在消费升级、明星效应与求美流行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男生开始护肤、化妆,蜕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男孩。
  从《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里“高颜值”的“小哥哥”,到一句“OMG,买它”就让女人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口红一哥”李佳琪,不仅电视荧幕上流行着化了妆的“花美男”,微博、视频网站等平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男性美妆博主。
  他们的出现都证明了一点:男性美妆消费崛起了。有媒体报道,全球男性美妆市场突飞猛进。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男士化妆品市场的规模就达5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亿元。而到2023年,全球男士化妆品市场预计将达到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00亿元。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爱美不再是女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注意“面子工程”,并追求高品質生活。
面膜男孩。

  一句话:汉子不一定糙,精致起来也能让人“汤勿牢”(沪语,挡不住的意思)。

“护肤仪式”雷打不动


  “这就是我为什么每天6点起床的原因。”前些天,正在读大三的小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的图是一张摆放着各色护肤品的桌子,包括有城野医生化妆水、SK-II护肤精华、玉兰油ProX淡斑小白瓶、科颜氏金盏花水、倩碧天才黄油,以及嘉娜宝ALLIE防晒霜。
  对小陈来说,从13岁起,他便开始了护肤之路。因为处于青春期及父母遗传的原因,他的脸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痘痘”,用他自己的话说,多到“会密恐”的程度,皮肤还很容易出油。小陈坦言,他经常为此感到自卑。
  为了有效解决“痘痘肌”,小陈通过网络搜索,尝试过各种牌子的洗面奶。“用过一轮之后,我发现效果最好的还是大宝。”小陈坦言,自己在护肤的路上走过很多弯路,“皮肤出油其实是因为缺水,所以开始使用洗面奶的一段时间出油反而更厉害”。
  进入大学以后,因为过了青春期,小陈的肤质逐渐稳定下来,他也越来越关心护肤方面的问题,每天早晚15-30分钟的“护肤仪式”是雷打不动的。按照小陈的说法,完整流程包括——清洁面膜、面膜、爽肤水、眼霜、精华、乳液,面膜两天一次,“就算再忙再累,我也会坚持走完这套护肤流程”。
  由于皮肤爱出油,清洁面部时他使用洁面皂;鼻头容易长白头,他使用白泥面膜;熬夜容易掉睫毛,他购入了专门的睫毛护理液。
  因为大一军训时不注重防晒导致肤色较黑,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小陈还会使用粉底和眉笔等修饰脸部。他每个月在护肤品和化妆品上的消费平均在200元左右,多数为网购。
  不仅在意颜值,小陈对身材也很有要求。两年前,他特地办了健身卡,每周固定锻炼两到三次,每次约两小时。现在,他已经成功练出了肉眼可见的腹肌和人鱼线。因此,在服饰上,小陈也是不惜花重金添置,“衣服多了,搭配更多”。
  在小陈看来,做形象管理是为了愉悦自己,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说:“真正的精致boy应该在细节上见分晓,比如自知有体味就喷一点香水,汗多的用一些止汗露。”
  小陈坦言,虽然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有时身边的一些男生还是会对自己投来异样眼神,“说实话,在看到粗犷男时,我也会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们,内心OS就是,年纪轻轻就输给了别人,真可怜!”
  其实,精致不仅仅是“95后”的特权。1984年出生的黄嘉(化名)自称是“买买买”先生,各类护肤产品便是他喜欢买的一类商品。
  黄嘉告诉记者,自己护肤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主要就是洁面、水和乳液,出门必涂防晒霜。“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去应酬,以前皮肤一直挺差的,天一热还特别容易出油,有时严重到连眼镜都架不住。后来,我就决定要好好解决下脸的问题。”黄嘉表示。
  由于是理工科出身,黄嘉说自己是“理科男护肤思维”,“就是会自己上网研究各种产品,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他还经常关注一个叫“什么值得买”的APP,上面也会给他推荐一些美妆产品,“我最近就买了全套的SK-II男士护肤产品,用下来还不错”。
  黄嘉承认,最早开始护肤是电视上那些“肤白貌美”的小男生给了他“刺激”。“男人为什么一定要糙?”在黄嘉看来,男人把自己打扮一下,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OMG,买它!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的需求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爱美需求正是介于尊重与自我实现之间的高阶心理需求。
  可以说,男性在“精致”生活上的消费需求正迎来大爆发。
  6月13日,京东到家发布《京东到家618即时零售消费趋势预测报告》。据大数据分析,男性用户搜索“面膜”“保湿”“防晒”“抗皱”等关键词的次数比去年同期激增3倍。“618”开场第一小时,其男士面部护肤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87%,护肤成为男性消费新领域。

  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
  吴国宏认为,互联网时代恰恰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对男性社会化性别的构建也在发生转变,“不再是单打独斗,也需要合作。男性想要被知道、被看见,这是一种时代造成的自然而然的改变”。

  颜值效应达到新高度,各年龄段人群均在近10年感受到颜值压力,其中98%的“00后”从出生就感到颜值压力。

  除了美妆博主的带动,娱乐产业的发达也让互联网在这方面的传播更加顺畅。不论是在综艺节目上,还是在影视剧中以及品牌的宣传片都在强化“男性颜值经济”这个概念,男性偶像明星偏中性的气质和精致的妆容被认为代表了当下潮流。
  白净清秀带有阴柔气息的“小鲜肉”“小奶狗”人设,取代了满身肌肉的硬汉、大叔、霸道总裁等男性形象成为女性新宠。
2016-2019年,中国内地男性护肤品及化妆品市场的零售额平均年增长13.5%,比全球的5.8%要高。

  “男性想要获得财富、配偶,更多的认同,不得不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着装和面妆,以此满足异性社交层面的需求。”吴国宏表示,女性愿意为男性化妆后的行为买账,男人也希望通过简单化妆、皮肤管理来得到俊秀的面庞,从而在各个市场上获取资源,占据优势。
  “看脸的时代”看似只是人们的调侃,但著名的劳动力经济学家丹尼尔·荷马仕在《颜值与劳动力市场》中这样描述:颜值和终生劳动力总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剔除其他变量干扰,颜值相对较低的人群平均收入显著低于颜值较高者,这个差额可以看做是市场征收的“颜值罚金”。同理,颜值较高的人群平均收入会显著高于颜值较低者的平均收入,这个差额是市场给予的“颜值奖金”。
  可见,颜值压力无处不在,高颜值正成为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的“标配”追求。《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数据显示,颜值效应达到新高度,各年龄段人群均在近10年感受到颜值压力,其中98%的“00后”从出生就感到颜值压力。
  以前,一个男性若注重形象,护肤化妆,很容易被周围人打上“娘”的标签。很多爱美的男生并不是不想打扮自己,而是担心被误会。不过随着人们态度的缓和,男性护肤、化妆在当下不再是尴尬话题。尽管屏幕上,妆容大胆的男性形象并不合适每个人,但却营造了一种宽容的化妆氛围,至少大家都开始知道,男性化妆不再是一件令人耻辱的事件。
  其实在韩国,基础护肤产品早就在男性中得到普遍使用,在国内归属为彩妆类别的BB霜,在韩国只属于基础护肤品的范畴。还有报告显示,韩国男性平均每月使用13.3种化妆品,36.7%的男性使用面膜。在日本,普通男性出门抹粉底、修饰妆容是常态,这被看作是一种精致生活的体现。
  “从性别平权的角度来看,未来中性化肯定是一种趋势。”吴国宏同时提醒道,“但凡事不能过度,看得舒服就好。”

从“她”到“他”


  在化妆品市场上,“男性化妆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很多国际大牌都“屈服”于男性购买力的提高,而特别推出专门的男性产品。
制圖:刘绮黎

  知名彩妆品牌Tom Ford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从洗面奶到遮瑕的九类产品,来满足男士的需求。2016年备受期待的LIPS AND BOYS系列更是以Tom Ford身边的50位男士名字来命名,后来推出的常态系列,则以颜色特点来命名。Tom Ford给LIPS AND BOYS的广告语是“我对女人身穿男装青睐有加,为什么不能用男人的名字来命名唇膏呢?”。
  英国男性化妆品品牌MMUK,去年的营业额达到100万英镑。据MMUK称,到2020年,三分之一的英国男性将使用遮瑕膏、胡须膏和眉胶等产品。
  在国内,2015年就出现了专业男性护理品牌“吾尊”,品牌更是在2017年凭借出色的营销,与体育相结合,将产品放到男性关注的领域,还推出了NBA联名款,准确打进了男性的护理市场。
  除此之外,百雀羚、相宜本草等护肤品牌也相继推出男士系列。2019年2月,知乎在APP Store 悄悄上线一款种草社区——“CHAO”,涵盖吃喝玩乐,穿搭分享,更有极客科技。随着种草社区的演变,关于“他经济”的更多消费趋势,正在浮现。
  不过,男妆品牌市场虽然已经在迅猛发展,但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远没有达到女士化妆品的细分和多样化,属于不充分竞争的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从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新生的快消品市场往往竞争结构比较松散,各家竞争者机会均等、百花齐放;进入发展中期以后,开始出现垄断和寡头,市场梯度分化;而在市场发展的后期,市场细分逐渐完善,细分市场的竞争者进入,驱动竞争格局碎片化,同时,在细分市场当中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目前,男妆产品主要以基础护肤类居多,但是彩妆类产品可选择的空间还有限,比如唇彩、眉部产品等男性比较喜欢的品类,是品牌进入男性美妆市场的敲门砖,也是新品牌打入市场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对越来越多的男性来说,美妆护肤不单是为了美颜,更是一种展现生活态度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其他文献
提起老的“上海牌”,可以说,全国人民记忆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位80后朋友,在长江边的一座小城长大,父亲是上海人。一次,她将文具盒遗失在离家不近的铁道边,以为再也找不到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有熟人送回来说:“一定是你的,只有你家才有这种上海来的高级货。”  “上海牌”曾经的辉煌毋庸赘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上海经济重现辉煌。  新的时代,“上海牌”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识别度”。上海
11月的上海西岸,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当首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这里如火如荼举办时,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向这个比肩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的滨江水岸,除了去看展,他们还要去买买买。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美国、英国、中国成为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前三强。根据《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9),2018年中国艺术品销售额达12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据悉,2019年
尽管上海自贸区不是国内唯一的自贸区,但其金融创新绝对是所有自贸区中最有代表性的。  早在上海自贸区成立3周年前夕,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曾对“金融成绩单”给予了肯定:“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浦东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创新成果迅速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  今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
洋山深水港。每天夜间,这里的繁忙作业,令人感觉不到夜晚的存在。  路灯亮起,下班回家的人群行色匆匆,上海这座都市,在逐渐浓重的夜色中,仿佛只是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开始迎接另一段充满生机的时光。作为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贸易口岸、交通航运枢纽,上海的“海陆空”,在夜晚继续呈现着“沸腾”的景象,为保障上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新的动能。码头:夜色阑珊装卸忙  夜色中的东海大桥,宛如一条浑身闪耀金光
80后小时候一定见过这样的电影片头:一颗巨大的红星,伴着铿锵有力的节奏,一闪一闪发出耀眼的光芒——红星上有两个大字:八一。  只要看到这颗红星,你就明白,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这醒目的厂标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已经启用——八一厂的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当时的名字还叫“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才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记忆里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党支部联合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可能没有哪个科室的病人,像急诊室里一样,离死亡如此亲密。  不久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了一名危在旦夕的年轻产妇,来到市一之前,这位产妇已经辗转上海多家医院,均未明确病因。面对这样的高风险病人,市一的急诊危重病科医生来不及考虑利弊,在王瑞兰主任的带领下,全员展开了积极的抢救。从科内大讨论,全院大讨论,到邀请全市各个医院血液、感染科的
中国书画向来讲究文化底蕴。丹青中深含书卷气,是许多画家毕生追求的境界。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这是江宏心折之说。江宏的新著《醉眼看丹青》研究绘画史上名家与流派,深具学术功底,笔下也富有诗意。  江宏数十年对绘画史上的名家进行研究,因此深深地理解前辈的艺术精华。他自己的画作也富有高古之境,从艺术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来印证前辈的心得,往往别有会心。江宏作品《秋山图》。  在分
茶为国饮,而器乃茶之父。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以茶会友、以壶待客”的完整和规范的礼仪,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寻根溯源,历来茶事礼俗,以壶相赠,是笑迎天下客的一种礼节,也是文化内涵和礼仪交往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待客之道。國饮礼器—张生铭玉成窑汉铎壶。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邀请了44位诺贝尔奖
今年,我们应该纪念一位盲人艺术家诞辰120年,他叫王殿玉。没听说过吗?他与上海有过交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一边走一边卖艺,从徐州、蚌埠、南京、无锡一路南下,整整走了两年才踏进上海的地界,在“黄楚九时代”的大世界游乐场登台演出。这位民间演奏家操持的乐器叫作“雷琴”,是他根据传统拉弦乐器——坠琴——改造而成的,比一般的板胡、二胡大很多,演奏时只需一根手指上下移动定音,却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发音犹如
在阿姆斯特丹看了伊凡·范·霍夫(Ivo Van Hove)的最新作品《弗洛伊德》(Freud)。 它的骨干,是弗洛伊德年轻时跟随三个导师,经历催眠、解梦、咨商的阶段,发展成一派学说,又在治疗一个女病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她是一体两面,一病一医,但都同样因童年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致使个人无法建立自我价值,故而心理上形成不易消除的创伤。  父母,即男人和女人,在《弗洛伊德》一剧中,母亲都比父亲强大,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