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去雄、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038-01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少人为了追求高产,片面地种植高产品种以及大量增加施肥量,但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上,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在基本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最高产量,使投入发挥最大效益才是每个种粮户的明智之举。
  1 正确选用玉米杂交种
  高产品种不是万能的,高产品种不是种在哪里都能获得高产,所以不要盲目追求高产甚至超高产品种,品种的选择要与当地的生产水平相一致。
  1.1 选用国家或地方审定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的品种
  审定品种经过严格的试验程序(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般经过3年以上的多点试验,在生育期、产量、抗性等方面经受了考验,对当地的生产环境比较适应,生产上出现各种灾难性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小[1-2]。最好从每年度地方政府的品种利用意见推荐的品种中选择,因这些品种是经过当地政府部门专业人员及相关专家的筛选、甄别后推荐的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用于生产增产潜力大、安全系数高。
  1.2 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灾害,对玉米产量威胁很大。要根据当地玉米生产情况,选用对当地易发病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对多病并发的地方要兼顾品种的综合抗病能力和耐病能力,减轻潜在的病害威胁,增加丰收的保险系数。
  1.3 选用抗倒品种
  倒伏对玉米产量危害较大,轻度倒伏减产15%~25%,中度倒伏造成减产25%~50%,严重倒伏造成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1]。特别是玉米生育中后期风雨较多的地区,防止玉米倒伏十分重要,一定要注意玉米品种的抗倒性能。对个头较高、穗位较高、抗倒能力较差的品种要谨慎使用。
  1.4 品种搭配
  在品种选用上要避免单一化,做到主次搭配、多种并举[3]。避免21世纪初黄淮玉米区一统天下的豫玉22全军覆没导致秋粮严重减产的现象。
  1.5 了解品种
  在品种特性的了解方面,除了种子标签外还要向当地种子、农技部门等农业专家咨询,以免部分不良商家“对优点夸大宣传、对缺点避重就轻”的误导。
  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因密度不适宜造成的减产现象司空见惯。密度过低导致穗数少而减产,密度过大易造成倒伏、空秆率高、授粉不良等现象而减产,因此保持品种的合理密度对玉米产量至关重要。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水肥条件、种植方式等因素综合决定。首先,一个新品种在推广前往往经过多点、多年份的栽培试验,总结出该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即在种子标签上看到的推荐密度,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种植密度。在水肥条件差、地力较薄的地块种植密度要稀些,采取密度的下限或更低;反之,水肥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适当密植,采取推荐密度的上限。实践证明,不同的种植方式,通风透光条件不同,对种植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等行距单作通风透光差,种植密度应适当减小,套种或宽窄行种植通风透光好,密度可稍大一些。另外,山区通风透光好密度可适当加大,平原通风透光差密度应稍小一些[2]。
  3 合理水肥供应
  3.1 施肥技术
  夏玉米的施肥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由于抢收抢种时间紧,夏玉米一般都是贴茬播种不施底肥。夏玉米施肥主要是种肥和追肥,后期根据情况补施粒肥。种肥是播种时随种同施的一种施肥方式,一般以配方复合肥较好,施用量折合纯N 60 kg/hm2、P2O5 30 kg/hm2、K2O 45 kg/hm2为基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加以调整。没有播种—施肥一体机不方便施种肥的,在播种后结合浇水施肥或出苗后及时补施苗肥。追肥应在大喇叭口期进行,是玉米施肥的重点,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拔节期一般不要求追肥,因为此时施肥易使基部节间伸长,降低抗倒能力。
  此外,应该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检测,针对土壤肥力配方施肥,避免浪费,污染环境。对中微量元素不能忽视,以免出现短板效应,影响其他肥料肥效的发挥,造成浪费,导致减产[4]。
  3.2 合理蹲苗
  蹲苗是在苗期控制浇水,采用多次中耕,使土壤上干下湿,促根下扎,增强抗旱吸肥能力,同时控制地上部生长,使茎秆粗壮抗倒,搭好丰产架子。蹲苗时期一般从出苗到开始拔节,蹲苗时间长短应根据品种特性、苗情、墒情、天气等因素综合决定。蹲苗的原则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即壮苗、肥地、墒情好的应当进行蹲苗,弱苗、旱薄地、墒情差的不宜蹲苗。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种类多,侵害时间长,不同地区病虫发生各有侧重,品种抗性不同,所以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因病(下转第47页)
  (上接第38页)
  虫、因地、因种、因天制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流行特点,根据品种抗性和近期天气状况做好预测、及时防治,做到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一旦病虫流行再去防治,往往增加费用,污染环境,效果又差。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病毒病在有些地区有发展的趋势,应在玉米出苗开始加强对灰飞虱、蚜虫等传毒害虫的防治,控制病毒的传播。
  5 隔行去雄,辅助授粉
  玉米去雄可减少植株对养分的消耗和水分的蒸发,增强透光通风条件,对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有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雄穗刚露头时进行隔行拔除雄穗,注意去雄时尽量不带或少带顶叶,地边留出2~3行不去雄,特别在季风区的上风向地边应适当多留几行。
  在不利气候影响玉米授粉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选微风或无风的天气,在露水干后9:00—11:00进行(阴天可延长到下午),边采粉边授粉,对花丝过长的雌穗要剪短后再授粉。
  6 适时收获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的广泛推广,导致主流品种生育期延长、成熟偏晚,加之“节气到了就得收”的传统思想,“玉米未熟先收”现象普遍存在。未成熟的玉米正在灌浆,粒重还未达到顶峰,这时收获造成减产理所当然。因此,等玉米成熟再收获,可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玉米单产。
  玉米是否成熟不能看节气、不能以苞叶发黄为准,以乳线消失为关键指标。乳线也称灌浆线,是玉米籽粒在灌浆成熟过程中出现的由籽粒顶端逐渐向尖端下移的一条白线,用指甲掐上去乳线上端已经变硬而下端则仍呈乳状。乳线下移到尖端而消失整个籽粒脱水变硬时表示玉米真正成熟。玉米果穗苞叶发黄时,茎叶尚青,还正在灌浆。在乳线消失时收获,比苞叶发黄时收获,虽晚收7~10 d,但千粒重增加32~51 g,增产9.3%~15.5%。试验证明,在苞叶发黄后适当推迟7~10 d收获,可增产10%左右[3]。
  7 参考文献
  [1] 刘海春.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减轻补救措施[J].种子世界,2014(11):40-41.
  [2] 王在德.玉米[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3] 李怀记.玉米收获要适时[N].河南科技报,2007-09-07.
  [4] 姚全胜,陈运长,任泽付.丰甜一号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03(9):24.
其他文献
2005年1~3月份,我国有色金属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01.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4.0%。其中出口创汇为35.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55.5%;进口用汇65.94
通过工业性试验,总结出了3种规格的二硫化钼新产品生产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大批量的工业生产,满足了国内外用户的要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期刊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西湖区夏季游泳池水质的卫生状况,为保障游泳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一8月西湖区游泳场所14户进行水质卫生状况监测,分析西湖区夏季游泳池水
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研究施氮量对玉米新品种洛单66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密度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洛单668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以施用氮肥337.5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50kg/hm2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直是一线教师的教学难点和痛点。笔者将人教版教材和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板块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在编排设计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思考在“名著导
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佳注水补灌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区,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进行适期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开花期注水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我国有色金属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54.3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85.93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其中出口额为239.82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74.93亿美元,同比增长45.4%;进口额为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