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级已经是学生要步入高中门槛的阶段,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能融于物理的实践性和思维的灵活性.然而,在区分度大的中考物理试题面前还是望而生畏,连连失分,其归根结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种原因是试题的综合性过强,知识容量大,起点高,落差大;第二种原因是试题喜爱设置知识陷阱,将容易混淆的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第三种原因是对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运用物理知识迁移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三大难题呢?
一、悉心读题,抓住关键词
无论是物理试题还是其他学科试题,所有的学科解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悉心读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我们所抓住的关键词是试题核心,在文学上可以说是这段文字的精华,可以称作“传神”,理解了关键词的涵义就等于是找到解答的途径了.
1.在学习能量的变化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有关问题:我们在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在滑梯上玩耍,假设某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对于动能,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说法:①变小,②变大,③不变;对于势能;④变小,⑤变大,⑥不变.
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呢?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用小球沿一个滑道从顶端滑下这一过程来思考,当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了,自然小球的动能就增大了,因此,出现了②和④组合.
产生以上选择的错误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没有从物理知识原理出发,“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孩子的质量不变,他在下滑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因此,“匀速”是本题的关键词.那么,孩子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它应该是转化为孩子的内能.本题的答案就不会再产生失误,径直选择了②和④的组合.
2.在复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如图1所示的竖直墙壁上有一个滑块A,我们给它用一个水平推力F后将滑块A挤压在墙壁上,若A处于静止状态,你知道它受到哪些作用力吗?
对于此题来说,滑块A受到水平推力和重力是毋容置疑的,也有学生考虑道理墙壁对它的支持力,这样水平的推力和墙壁对滑块A的支持力就成为一对平衡力了.我们的学生还是忽略了一些东西,既然滑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到是平衡力的作用,那么重力和谁是平衡力呢?重力竖直向下,平衡重力的力就应该向上了,这种向上的力必须是其他物体对它施加的,那只有墙壁了,即墙壁对滑块A的摩擦力.我们学生漏掉“墙壁对滑块A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静止”.
二、研析题干,挖掘隐含条件
初中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不够具体、全面,在做某些物理试题的过程中,显得茫然失措,常常感觉到试题好像缺失一些必要条件.其实,这些试题尚未明确给出的东西,已经隐含在试题的字里行间,若明若暗,忽视了它,就可能产生误解或得不到答案.这种试题尚未明确给出的东西就是试题的隐含条件.
三、梳理要点,清理干扰因素
在试题的编制中总附加一些与解题没有关系的干扰因素,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解题选择条件不知所措、感到棘手.如何能够迅速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加以排除呢?还是用实例来说明.
在图3中,使用了稳压的电源、固定电阻的灯泡,当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你知道灯泡和电压表有什么变化吗?
这类题首先分析的是图中的电路,需要理清它的结构.要提取题干信息,“滑动变阻器滑片由a向b滑动”,我们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压表的度数,它与电源的电压分配有关;二是灯泡的亮度,它与其工作时的功率有关,功率与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有关.电流表在电路中有何作用?能否解决电路中的电流问题呢?这就是思考出现的疑点.
分析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右侧部分及电流表短路,电流表中都没有示数,连接这个电流表就是一个干扰项;当去掉滑动变阻器右侧的电流表即导线,就不难发现滑动变阻器的左侧部分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稳定的电源电压的表示数不变;当触片由a向b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压不变,电流减小,灯泡功率也随之减小,灯泡亮度变暗.
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在发展,如何解决试题中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学生反复进行锤炼.需要在物理解题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活地转变思维方向,克服思维定势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试题的某些特定环境下,按照常规思维的方式分析遇到麻烦时,这就需要立即转换思维方式,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因素,挖掘隐含条件,重新审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
一、悉心读题,抓住关键词
无论是物理试题还是其他学科试题,所有的学科解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悉心读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我们所抓住的关键词是试题核心,在文学上可以说是这段文字的精华,可以称作“传神”,理解了关键词的涵义就等于是找到解答的途径了.
1.在学习能量的变化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有关问题:我们在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在滑梯上玩耍,假设某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对于动能,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说法:①变小,②变大,③不变;对于势能;④变小,⑤变大,⑥不变.
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呢?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用小球沿一个滑道从顶端滑下这一过程来思考,当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了,自然小球的动能就增大了,因此,出现了②和④组合.
产生以上选择的错误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没有从物理知识原理出发,“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孩子的质量不变,他在下滑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因此,“匀速”是本题的关键词.那么,孩子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它应该是转化为孩子的内能.本题的答案就不会再产生失误,径直选择了②和④的组合.
2.在复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如图1所示的竖直墙壁上有一个滑块A,我们给它用一个水平推力F后将滑块A挤压在墙壁上,若A处于静止状态,你知道它受到哪些作用力吗?
对于此题来说,滑块A受到水平推力和重力是毋容置疑的,也有学生考虑道理墙壁对它的支持力,这样水平的推力和墙壁对滑块A的支持力就成为一对平衡力了.我们的学生还是忽略了一些东西,既然滑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到是平衡力的作用,那么重力和谁是平衡力呢?重力竖直向下,平衡重力的力就应该向上了,这种向上的力必须是其他物体对它施加的,那只有墙壁了,即墙壁对滑块A的摩擦力.我们学生漏掉“墙壁对滑块A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静止”.
二、研析题干,挖掘隐含条件
初中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不够具体、全面,在做某些物理试题的过程中,显得茫然失措,常常感觉到试题好像缺失一些必要条件.其实,这些试题尚未明确给出的东西,已经隐含在试题的字里行间,若明若暗,忽视了它,就可能产生误解或得不到答案.这种试题尚未明确给出的东西就是试题的隐含条件.
三、梳理要点,清理干扰因素
在试题的编制中总附加一些与解题没有关系的干扰因素,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解题选择条件不知所措、感到棘手.如何能够迅速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加以排除呢?还是用实例来说明.
在图3中,使用了稳压的电源、固定电阻的灯泡,当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你知道灯泡和电压表有什么变化吗?
这类题首先分析的是图中的电路,需要理清它的结构.要提取题干信息,“滑动变阻器滑片由a向b滑动”,我们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压表的度数,它与电源的电压分配有关;二是灯泡的亮度,它与其工作时的功率有关,功率与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有关.电流表在电路中有何作用?能否解决电路中的电流问题呢?这就是思考出现的疑点.
分析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右侧部分及电流表短路,电流表中都没有示数,连接这个电流表就是一个干扰项;当去掉滑动变阻器右侧的电流表即导线,就不难发现滑动变阻器的左侧部分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稳定的电源电压的表示数不变;当触片由a向b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压不变,电流减小,灯泡功率也随之减小,灯泡亮度变暗.
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在发展,如何解决试题中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学生反复进行锤炼.需要在物理解题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活地转变思维方向,克服思维定势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试题的某些特定环境下,按照常规思维的方式分析遇到麻烦时,这就需要立即转换思维方式,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因素,挖掘隐含条件,重新审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