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表达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要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应从何入手?一般教参和许多教师往往强调观察和积累生活,我则认为,应从语言素质入手。
  虽然写作理论对写作首先强调的是内容,即中心、材料或生活,把语言视为形式因素,放在次要位置,但这是从文章的社会功能这一角度来谈的。
  作家创作成就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能力上,而衡量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主要是看其语言表达能力,即语言的得当、通顺、生动、丰富与否,特别是从事一般文章写作训练的学生,更是如此。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谁都知道,不管写什么作文,词汇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总能轻车熟路写出好文章;而词汇贫乏,拙于表达的学生纵是搜索枯肠,使出吃奶的劲,也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的。
  思想内容凭借语言表达,语言不过关,拙于表达,写作便会寸步难行,而且没有别的办法来替代这一缺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而生活阅历浅一些,虽然限制了写作的范围和深度,但仍可以从讲过的文章中找借鉴或借用,即通过间接的生活得到解决。
  作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能力,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学生作文的第一要素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语言素质。
  同时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也是与他的思想素质密切相关,语言的丰富多采,往往是思想丰富多采的反映。一个个词语,代表着一个个概念,一个个思想元素;一句句生动活泼的话语,便是一条条思维信息。词汇丰富的人,头脑里的概念必定多,思想必定丰富、思维也必定活跃,写作起来往往思致风发、涌出涓涓不息的话题。
  而一个人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其意识到的概念很少,思想上便会有许多空白,思维起来必定回旋余地少,路子窄。事实上,一篇思路闭塞,内容干瘪的作文,首先是语言上就简陋寒伧,贫乏苍白,像个瘪三。
  可见,语言不仅是形式问题,而是同写作者的思想、思维,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教师和学生,都要正视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虽对学生作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认识能力,不能简单错误地理解为对生活领域的广泛涉足或是像科学家那样对自然现象的痴迷观察。
  那么,如何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呢?主要还得依赖书本,多诵读,多感悟。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人的经验之谈极有道理,它说明了读书同语言表达及写作关系极其密切。
  诵读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的文人学者,都经过诵、读、背等严格要求,几乎所有作家,都能背诵出大量的诗篇和文章,今天仍不能忽视。
  多背诵一些诗歌和文章,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精词炼句便会蕴藏于心中,并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的写作“范型”,一旦构思新文,就会意到笔随,奔驰放达,口头作文往往能“出口成章”,书面作文也能“笔底生花”。
  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便对诵读与写作的关系概括得极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这表明,学生诵读的“量”与“度”,直接制约着他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遗憾的是当前的语言教学对诵读没引起应有的重视,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不多,即使有限的背诵量,也由于教师强调不够,学生对背诵的意义不明,大部分都没有实实在在完成。
  许多学生对背诵的理解便是应付教师抽背,应付考试默写,只要这些应付过了,但置之不理了。终归头脑空空,实际上,诵读这一传统教学方法被抛弃得差不多了。当前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普遍写作能力不过关,这不能不说是一重要原因。
  要提高语言素质,还得加强对语言悟性的培养,提高语感能力。语言的习得、积累,须充分调动自己的主体能动意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现象内部的信息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情,才可能把别人的语言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语用经验,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
  自己在说话、写作时,才会随已所欲,应嘴而出,应笔而出。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在平时的阅读和诵读中,多用心,多动脑。要善于发现那些于自己有用的词汇和语言,含英咀华,揣摩出它们在文章中表达上的妙处,才能更好地吸收语言营养,而这一步必须是在具体的文章的阅读和诵读中才能完成。
  脱离语言环境中的词汇和语汇,不过是一个个孤单单的符号,无所谓优劣和审美意义,加之缺乏感性认识,只能机械记忆,识记起来枯燥乏味,只觉得是种累赘,对丰富语言,收效甚微,这也是许多学生抱着许多词语集注的书可仍然词汇贫乏,表达力差的原因。
  就是其它的名言佳句,也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感受,才能悟得更多,印象更深刻。对此,叶圣陶先生便说得非常明白:“如果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可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切身感悟。
  相反,如果缺感悟,必定造成学习主体对语言学习情绪的低下,对别人语用的经验冷漠和麻木,最终造成语言素质的低下。
  许多高中毕业生,学了6年语文,可从其说话和作文中,看不出那么多的课文对他的语言有何影响,许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悟出,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这些课文于自己有何意义。
  综上所述,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素质即语言表达能力上,而语言表达能力又依赖于词汇和语言的丰富多彩,因此,学生应在丰富词汇和语言方面下功夫,多读多背诵一些优美的诗篇和文章,多感悟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河南省太康县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素养养育的核心可归结为“问题——环境——目标”实践活动。本文围绕此核心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 学生 信息素养 问题 环境 目标    计算机课程承载着信息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信息时代人类文化视野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由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面向信息
期刊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而班级是学校各项工作贯彻实施的基本单位,所以在班级工作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班级策略:    策略一:第一堂课――“人”字课  1 有德有才  2 有德无才  3 无德有才  4 无德无
期刊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以其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和创造性,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作文教学更需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创新作文教学,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反弹琵琶奏天赖之音——逆向思维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几乎手中都有《满分作文》《作文宝典》等课外书。写作中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赏。”赞赏是一门艺术,被赞赏的人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明确可以坚持的事物,激发内心愉快向上的情感。  后进学生往往自卑心理强烈,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寂寞和孤独感,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会走向两个极端,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发自内心地加以肯定、赞赏、鼓励,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我班的石伟,不但学习成绩差,经常不
期刊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
期刊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基础阶段,基础阶段直接关联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又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不可分离。  所以,小学语文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小学语文,意义重大。在此,我谈一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兴趣越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越积极,信心越强
期刊
新课程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教师由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由原来知识得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探求者。  这一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但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
期刊
教材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学会用分数形式来表示事件发生发生的概率。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渗透概率的统计含义,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让学生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
期刊
随着广播电视和现代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 的建立和迅速扩大,许多人都感叹“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英语作为世界上运用的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习它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是每一位英语学习者都具有的。  尤其是像我们所在的农村乡镇中学的老师,英语的口语能力是相当差的,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师的语音都不标准。  这就造成了所教的学生更是以哑巴英语
期刊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     一、注重品德教育对成长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注意孩子的言行,如有不良行为,比如说谎、自私、骄傲、不尊敬长辈等等,必须加以制止,加强教育,直到他认错为止。同时,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和榜样,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    二、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