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眼睛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井有多老?村里没人知道,就连最年长的奎三爷也摇头,捋着他雪白的长胡子说,从他记事的时候,老井就这样老了。井口的青石,已经沧桑得看不出它的年纪,猜不出它的年齡。
  是谁挖掘了这个井,又用青石垒砌起来?这是个无解的谜。可以想象的是,这个井一定与最初建立这个村庄的人有关。一个或几个人,跋山涉水,步履蹒跚,从远方流浪到了这里,发现这地方有泉眼,便落下脚来,挖掘并垒砌了这口井。
  井边建起了房子,人们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村子便形成了。这口井是村庄所有人的乳母,有谁不是喝着它的奶水长大的呢?谁的日子,又能离得开这口井呢?
  井口的青石板上,印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脚印,大的,小的,宽的,窄的,深的,浅的,无数个脚印堆积在井台上,写出了村庄无形的编年史。谁能解读这部编年史?唯有老井,但它永远都沉默不语,将一切的秘密都藏在了心里。
  村庄人的一天,是从井口开始的。每天天还朦胧着,便陆续有扁担挑着水桶“吱吱扭扭”,一路往老井而去。然后,这声音从老井返回一户一户的家里,那清亮亮的井水流进灶台上的铁壶里,流进鹅鸭鸡猪羊共用的石槽里。
  新娶进门的媳妇,第一天清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井打水。是让老井认识,也是让全村人认识。新媳妇挑着扁担,风摆杨柳,袅袅娜娜,低着头,红着脸,小步走在大街上。路边的妇人便指指点点:那是某某家新娶的媳妇,看,长得多俊哪。
  老井附近有棵古槐,两个人手拉手才刚刚抱得过来。树下有个小广场,村里人没事就聚在这里。夏天在树下摇着蒲扇乘凉,卖西瓜的经过,有人就买个西瓜,用绳子吊着,放在井里,呆上一会儿再捞出来,吃一口,甜在舌尖,爽在心里。
  老井知道谁家的婆婆和媳妇处得好,婆婆媳妇一起说着笑着来挑水,灌满了水,媳妇抢着挑,婆婆争不过去。它知道谁家的儿媳懒惰,很少踏足井台,来挑水的,总是年迈的婆婆。儿媳偶尔来,也是满腹怨气,絮絮叨叨地说给老井听。
  老井知道谁家的日子过得如意,谁家的日子过得不顺心。过得如意的人来,留给它一脸的笑颜。过得不顺心的,留给它一地叹息。
  老井是村庄的眼睛,日日夜夜睁着。即使是在深夜,人睡了,鸡鸭鹅羊们睡了,就连看家护院的狗也打了瞌睡,只有它,一刻也未曾合过眼。它看着村里的炊烟一柱一柱升起来,飘散去。看着头顶天空月亮阴晴圆缺,看着发生在月下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看着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走出村庄,然后再回来时,成为村庄的客人。
  岁月的风尘总是能模糊一个人的眼睛,也模糊了这口老井。渐渐地,它看不清这世道了。村里的小楼越来越多,垃圾也越来越多。农田里化肥、农药用得越来越多,野地里萤火虫、蚂蚱却越来越少。
  村里人渐渐冷落了这口老井。因为井水又苦又涩。这不再是老井分泌的乳汁,而是老井的泪水。每次回乡,我都去看望老井。从它眼睛里,我分明看到了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井安安静静地守在那里,用含着泪的眼睛,回望着村庄的过去,也在眺望村庄的未来。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古语有云:人过四十不学艺。可是,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2016年,那就是——学习。  我是基层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已经干了八年,应该算是老户籍了。按一般人的思维,户籍内勤也就是办办户口身份证,开个证明啥的,很程式化。对于我这个老户籍来说,更应该是易如反掌。可实际情况是——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今年十月,全国开始受理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说着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真是难为人呀。办理同城居民身份证的程序
一个有着憨憨笑容的中年人,他在荒野中抢救了坠于马下的公主,使她免于落入狮口。国王打算奖赏他。  中年人说:我要的东西并不多,只要把这个容器装满就行。  国王宣布:只要装得下,无论多少财宝,他都可以拿走。  当国王看清他的容器不过是一个小罐时,立即哈哈大笑起来。他吩附侍卫将一大箱珠宝倒进罐里。  意想不到的事情岀现了,整箱珠宝连声响都没发出,便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国王轻轻地招了招手。于是,十箱珠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