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发酵在豪门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对何种贪欲的疯狂追逐,都会使人变得极其愚蠢,甚至犯下不可饶恕的大罪。
  2008年8月14日22时,辽宁省著名私营企业家于强驾车行驶至该市自来水公司附近时,一伙携带钢珠枪和铁锤等凶器的歹徒突然跑出来,将他的车拦住,然后用铁锤砸坏车窗玻璃,用钢珠枪对他进行扫射……生死关头,于强猛踩油门,驾车冲出重围,一边报警,一边向医院求救。经医生诊断,他中弹10余发,颅骨骨折!谁能想到,该案的幕后主谋竟然就是他的亲大哥和大嫂!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为何会反目成仇?这起血案给人们什么样的警示呢?
  
  手足情深,相互提携皆成巨富
  
  于强今年37岁,家住辽宁省北镇市沟帮子镇。他是家中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兄弟姐妹中,他跟大哥于静波关系最好。1991年,于强从部队复员后,找工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当时,大哥于静波在北镇市做香料生意。见于强情绪低落,他便鼓励道“阿强,你就跟我学做生意吧,凭你的聪明劲,将来一定有出息。”于强答应了。从此,于静波外出谈业务时总要带着于强;每天晚上做账时,他就让于强站在一旁看:每次去进货,他就教于强如何识别货物的品质,如何砍价……在大哥的悉心调教下,于强逐渐开窍了。
  为了感谢大哥,1994年春节,于强特地跑到大连,买了两公斤上等海参送给大哥。于静波见弟弟送这么贵重的礼品,连忙责备弟弟乱花钱。于强动情地说“大哥,这几年,你手把手地教我,我孝敬你是应该的呀!”于静波既感动又欣慰。接下来两年,于强没辜负大哥的期望,成了大哥的好帮手,香料生意越做越大。
  1996年初,北镇市制药厂因效益下滑,决定实行承包经营。于静波的父亲于海涛当时是该厂副厂长,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打算与大儿子于静波和小儿子于强一起把制药厂承包下来。对于父亲的想法,于强十分赞同:于静波却有些犹豫,他的妻子张士艳则坚决反对——当时,于静波的香料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怎么能把钱砸到一个要死不活的制药厂里呢?
  见大哥和大嫂的想法也没错,于强便提出一个折中建议:大哥出资,将制药厂承包下来,由他和父亲经营:这样,大哥既拥有制药厂的股份,又不会丢掉香料生意。没想到,大嫂张士艳坚决不同意,甚至说:“要做你们做,别把我们扯进去。你们父子俩打什么鬼算盘,我清楚!”于强遭了大嫂的一顿抢白,生气地走了。
  但是,于强并没有放弃承包制药厂的想法。他和父亲将各自的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0万元,承包了制药厂,并改名为北镇市山庆制药厂。父子俩还协议规定:于海涛出任董事长,占51%的股份;于强出任总经理,占49%的股份。承包制药厂后,父子俩努力经营,第二年就实现扭亏为盈。后来,于强又开始做饲料生意,并独自创办了北镇市红星饲料厂。
  就在于强和父亲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于静波的生意却急转直下。原来,他与一个河南人合伙做香料生意,结果被骗了——生意没做成不说,反而欠了一大笔债。如今,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已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卖了,还差20万元。
  见丈夫在家发愁,张士艳建议他去找小弟于强借钱。于静波觉得,妻子一年前把话说得那么绝,自己现在难以开口。张士艳却说:“你对于强有恩,他不会不管。”于静波想想也是,这才打电话约于强吃饭。
  1997年12月的一天,兄弟俩在一家饭店见了面。席间,于静波开始闷着不说话。酒过三巡,他这才说:“阿强,之前大哥有做不对的地方,你不要埋怨大哥。现在,大哥有难了,你要拉大哥一把!”于强忙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这才把自己的窘境说了。于强不由得鼻子一酸,哽咽道:“大哥,你还欠多少钱?”于静波叹了一气,说:“20万元,你能不能帮大哥,”于强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于强就将20万元送到了大哥手里。于静波接过钱,感动地说:“阿强,我给你写个字据吧!”于强忙说:“大哥拿弟弟的钱,还打什么借条呀!”
  然而,于静波虽然还清了债务,但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生活陷入了困境。于强见状,打算让大哥和大嫂到制药厂上班。哪知,父亲却对于静波夫妇有成见,觉得他们有钱时做人不厚道,况且他俩进厂,也难以管理。可是,于强却认为他们毕竟是一家人,何必斤斤计较呢?最终,他说服了父亲。
  1997年12月底,于强提着礼物,来到大哥家。看到大哥家徒四壁,他顿时鼻子一酸,说:“大哥、大嫂,如果你们愿意,就来制药厂上班吧!”大嫂张士艳听了,连忙给小叔子又是道歉,又是端茶倒水……
  
  利欲熏心:争夺产业风云突变
  
  1998年1月1日,于静波夫妇正式到山庆制药厂上班,分别担任销售部经理和经理助理。那时,于强一心想把饲料生意做大,便将制药厂的生意全权交给父亲和大哥他们打理,自己专心经营饲料厂。
  那几年,山庆制药厂发展迅速,已成为北镇市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年纯利润500多万元;而于强独自经营的饲料厂总资产也达1000多万元。这样,同时拥有两家大厂的于强,成了当地著名的企业家,2003年还当选为北镇市人大代表。
  企业效益好了,于强和父亲并没有亏待于静波夫妇,给他俩开出上百万元的年薪。然而,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巨大财富的诱惑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张土艳虽然拿着不菲的年薪,可眼见公公尤其是小叔子的财富越积越多,她的心里逐渐失去了平衡…
  2006年10月,年过六旬的于海涛因操劳过度,肝病复发,住进了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便将制药厂暂时交给于静波夫妇负责打理。哪想到,见父亲老了,于强经营饲料厂无法脱身,张士艳夫妇开始盘算怎样将制药厂占为己有。张士艳认为,制药厂能够有今天的辉煌,他们夫妻俩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不过是为父亲和小叔子打工,这太不公平,而于强很少过问制药厂的事,每年却白拿大把的利润,未免太舒服了:而且,父亲的股权,他们本来就有继承权,于静波对小弟又有大恩,于强怎么报答他们都不过分…于静波最初还觉得这样做有些过分,但在妻子的一再鼓动下,最终同意了。
  为了夺取制药厂,张士艳首先是指示丈夫讨好父亲。在老人住院期间,她独自处理制药厂的大小事务,而让丈夫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一方面叮嘱医生用最好的药,另一方面对父亲悉心照顾。尽管于海涛一再要求大儿子把心思用在制药厂上,不要三天两头地跑,但于静波依然每天上午处理完制药厂的事后,下午赶往沈阳,向父亲汇报情况,之后连夜赶回北镇市。果然,他的亲情公关,让老人非常感动。
  两个月后,于海涛病情好转,回到北镇市家中静养,张士艳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   2006年12月20日,于静波夫妇提着海参和燕窝等补品,来到父亲家。于海涛因此直夸他们有孝心,有责任感。见时机成熟了,吃饭的时候,于静波说“爸,医生说了,您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休息。说实话,您为我们这个大家庭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休息了!于家有今天,功劳全在您!我说呀,您干脆就在家享清福,制药厂就承包给我和士艳,我们每天向您汇报就行了。”张士艳也恭维道:“是呀,爸,您是于家的财神爷,您要保重身体呀!只要您身体好,于家的企业一定会越办越红火!”于海涛心想,自己年事已高,有许多事跟不上形势,而且,大儿子和大儿媳精明能干,企业交给他们,自己还是放心的!于是,他找于强商量此事,于强表示任凭父亲做主。
  2006年年底,于海涛和于强正式同意让于静波夫妇承包制药厂,并协议规定:于静波夫妇每年拿出120万元,给父亲于海涛、三弟于强、二弟于斌和大姐于敏这4家人分红(于斌和于敏并没有股份,因他俩没有正规职业和收入来源,于海涛和于强出于亲情决定给他们以补贴),每家分30万元:承包期限暂定为3年。这样,从2007年开始,药厂就完全交给于静波夫妇经营了。
  转眼到了2007年底,分红的日子到了。谁知,张士艳竟然以当年的效益不好为由,只给于家每户分红15万元。张士艳的做法,自然引起了于家人的不满。可张士艳却得寸进尺地说:“现在形势变了,药品生意不好做。而且,制药厂急需更新设备,引进新药品,还需一大笔钱。所以,今后两年的分红恐怕就没有了!”
  张士艳的话并没有得到于家上下的认同。尽管于强并不在意那15万元分红,但他认为:二哥于斌和大姐于敏家境贫寒,父亲当时跟自己商量将120万元的承包费一分为四,就是希望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大嫂如今出尔反尔,竟然来这一套,太令人生气了过去,自己念在大哥昔日的情分上,才同意他们承包制药厂,没想到大嫂竟然如此贪婪!因此,于强站出来,对大嫂说:“不可能!如果你们不能按协议办事,就退出承包权。”
  见小弟说话如此强硬,一点也不给大嫂面子,于静波不满地说:“阿强,你别忘恩负义!想当年,是谁把你带出来的?如果不是我,你还能有今天……”于强一直认为大哥很老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大嫂的主意,忽然听大哥这样说话,他感到很诧异,觉得大哥也变了!沉吟了片刻,他才说:“大哥,如果没有你当初的引路,我是可能没有今天。但是,我待你也不薄。你们有钱时不支持我们承包制药厂,但你们有债时,我替你还了,还主动请你们来厂里,开给你们上百万的年薪:你们要低价承包,我也同意了,这完全就是给你们一条财路,就算我欠你们的,也早就加倍还清了吧?人总得讲道理,不能这样贪心……”就这样,这对曾经亲密无比的兄弟,再次闹翻了!
  
  兄弟相残:谁让豪门家族狼烟四起
  
  父亲于海涛终于意识到了大儿媳张士艳的用心,害怕这样下去,自己苦心经营的药厂将毁于一旦2008年1月19日,他来到制药厂,提出亲自掌舵的想法。谁知,他话音刚落,张士艳立即翻脸,指着他的鼻子大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做梦吧!我有协议在手,你想回来就回来?好,你回来可以,赔我1000万!”
  于海涛听了,气得当场吐血,肝病复发,又住进了北镇市人民医院。事后,张士艳不仅没有感到内疚,而且还多次跑到医院,逼公公将制药厂的股权实行重新分配,免得3年承包期满后生变。
  2008年2月3日,张士艳来到于海涛的病床前,拿出一份事前拟好的“北镇市山庆制药厂股权重新分配方案”,逼迫公公签字。于海涛坚决不肯。张士艳恼恨地说:“老头子,我看你是活不了几天了,你还是签字吧!我会给于强、于斌和于敏他们也留一些股份。如果你不签,我就将制药厂卖掉,到时他们就一分钱也拿不到!”于海涛听了,气得血直往上涌,当即晕了过去。好在医生及时赶来,将他抢救过来。后来,于强将父亲转至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时,他对大哥残存的一丝感恩之心也荡然无存了!
  2008年2月中旬,张士艳见硬逼不是办法,就再次怂恿丈夫到公公那里游说,要求他交出制药厂51%股权。于是,于静波来到父亲的病床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爸,士艳提出重新分配制药厂的股权,也不是没有道理。你想想,我和土艳为制药厂的发展,也有贡献吧!虽然说制药厂是你和阿强的,可阿强一心只顾他的饲料厂;你呢,现在也老了,说不定你哪天真的走了,总得有个交代吧!再说,一家人这样闹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呀!”于海涛冷冷地问道:“你媳妇让你来,就是说这些吗?“于静波觉得自己在老婆和父亲中间,两头不是人,索性说:“爸,要不,咱们干脆把制药厂卖了吧。800万元,我联系买主。”于海涛听说要将自己苦心救活的厂子卖了,气得大骂:“你这个畜生!5年前,有人出1500万,我都没卖。800万元,你就心动了。我跟你说,就是一个亿,我也不卖!”
  于静波见无法说服父亲,便跪在床边,泪流满面地说:“爸,既然你舍不得卖给别人,那就卖给我好了。你把价钱压低点,就500万元,怎么样,免得一家人为钱闹得父子不像父子,兄弟不像兄弟……”
  于海涛没有答应大儿子的要求,而是打电话告诉于强“我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以后制药厂就交给你经营吧!我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如何,你绝不能卖厂!”于强明白了父亲的苦心,答应了。
  第二天,于强就派人到制药厂“夺权”。结果,双方差点动起手来了。于强见势头不对,干脆直接以哥嫂违反分红协议为由,宣布收回他们的经营权,并派保安将他俩赶出了制药厂。于静波和张士艳离厂时,指着于强恶狠狠地说:“你有种,等着瞧!”回到家后,他们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决定找人报复于强。
  2008年3月19日,张士艳就找到二姐张士芹、好友张秀清和吴景义商量。大家讨论后,一致赞成将于强打残,并决定由张士芹出面找人行凶。谁知,张士芹找的人竟然是一伙骗子,他们拿走5万元钱后就消失了。不久,张士芹又通过各种关系,分别找到陈德宝、李楠、尹明哲和高金波等无业人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士艳决定出50万元,直接将于强置于死地。于静波最初还认为毕竟是亲兄弟,不该做得这样绝,但想到于强把自己赶出了制药厂,自己还在乎什么兄弟之情呢?最终,他默许了杀人的提议。
  2008年8月12日,张士艳夫妇将存有30万元的银行卡交给了李楠等人,并答应剩下的20万元在事办完后再付。8月14日下午,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北镇市公安局接到于强的报警后,迅速布下天罗地网。2009年5月15日晚,公安人员先后将李楠、张士艳、张秀清、于静波和吴景义等人全部抓捕归案。
  于静波落网后痛哭流涕,悔恨自己不该听信妻子,以至做出骨肉相残的蠢事。而当得知幕后主谋就是自己的大哥和大嫂之时,躺在病床上的于强也流下了悲怆的泪水——当年相互关照的亲兄弟,怎么会变得这样骨肉相残呢?
  编后:贪欲犹如人口渴饮盐水——口越渴,饮的越多;饮的多了,口就越渴,直到体内沉积过多盐分而致机能衰竭。于静波夫妇制造兄弟相残的血案,便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起悲剧同时警示我们:物质的丰富常常刺激人们贪欲的神经,即使住着100平方米的房子,却还会奢望200平方米的别墅:亲人间往往因一丁点利益而贪欲膨胀,变得六亲不认,进而制造出这样那样的悲剧。诚然,向往富裕本无可厚非,但在获取的过程中一定要“戒贪欲,除贪念”,有一颗淡泊心:只有这样,面对利欲,我们才不会“口渴”,才不会迷失心性饮下盐水,而置利欲于亲情之上,才能“家和睦,业发展”!(文中人物除犯罪嫌疑人外均为化名)
  (责编/朱茂星)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深圳市某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位女青年讨要生育权官司一案。  原来,女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次流产手术时,被男友的母亲偷偷买通医生在体内安放“节育环”,为的是打消她借怀孕“要挟”儿子结婚。不料偷安节育环后。女孩出现了严重后遗症,使得她终身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勇敢追爱遭遇暗算,被人偷安节育环  28岁的陈心燕是河北易县人。1998年,她考上了河北大学。由于弟弟得重病住院,
期刊
口述:徐俐 整理:江川  人物简介:徐俐,出生于湖南吉首市,1978年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任《中国新闻》主播至今,系央视国际中文频道资深新闻主播。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  在央视新闻女主
期刊
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  ——莎士比亚    2008年2月10日,大年初四,安徽省太湖县河口中学校长张梁明发现,7岁女儿张宇璐傍晚突然失踪。随后,太湖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地毯式大搜索,最后在弥陀镇药材站大院附近一口深达12米的水井里,找到了顽强求生,并奇迹般活下来的小女孩张宇璐。  是谁如此残忍地将一个无辜的孩子推下深井?清醒过来的张宇璐说出了一个令人吃惊
期刊
母亲在大学时为了保护恋人而承担了未婚怀孕的全部后果,却惨遭男友背弃,最后孤苦离世。这一不幸遭遇让她决意报复。可当她费尽心机达到目的后,才痛心地发现伤害了那些无辜的深爱着自己的人。这场报复行动如何落幕,她还能有自己的幸福吗?    女大学生誓为母讨公道    秦晓旭1973年出生在甘肃省武都市,很小时她就和离异的母亲相依为命。1994年,秦晓旭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学院,可就在这一年,不到50岁的母亲得了
期刊
河南省唐河县居民彭海为了给孩子办理“高考移民”,举债数万元给当地一位小学校长作“活动经费”,求他将孩子“办”到内蒙古参加高考。2007年,彭海的儿子彭鹏如愿以内蒙古乌海籍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并被西南某重点大学录取,一年后,彭鹏因有家长举报被学校清退后郁郁寡欢。彭海心疼不已,认为是老校长毁了儿子,遂伙同另几位家长将老校长拘禁。老校长羞愧难当,趁人不备,大呼一声“孩子们,我对不起你们”,从六楼阳台纵身跳
期刊
[采访感言]这是一个年轻军嫂的故事。虽然,她远走了,我们已经无法再见到她,但我们又曾经无数次地见过她,熟悉她——  正是她,红军时期,在中央苏区撤离江西瑞金时,十送红军的路上,她唱着江西民歌:红军哥哥我等你,等你送回胜利的歌。  正是她,抗日战争时期,为子弟兵推磨压碾,她磨出的细面,喂过万千抗日大军。  正是她,解放战争时期,她牵着马,马上骑着披红挂彩的未婚夫,没过门的她把个大辫子挽成一个髻儿,把
期刊
男强女弱已经慢慢被男女平等所取代,你是乐得享受还是慌不择路地想逃?因为——    独立拼搏    情感故事:利雪毕业之后就当上了一家电台的主播,因为长期的用嗓过度,利雪的咽喉常常会发炎肿痛,严重的时候甚至两三天都做不了节目。为了治疗嗓子,她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医生们大都建议她开刀。可利雪怕影响工作,所以暂时拒绝了这个治疗方案。然而嗓子的问题不看不行啊,好心的朋友就推荐她去了梁子那儿。一开始,梁子就
期刊
按照日本法律,倘若第三者给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了损害,那么,作为被害的一方,有权向第三者索赔。    得到日本政府颁发的律师执业证书之后,我在京都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2008年4月,一个年轻人找上门来,诉说自己的苦恼,说他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并与其发生了关系,现在情人的丈夫向法院起诉他,要求得到500万日元的精神损失费。  年轻人叫八木,生得很英俊,看起来稍稍有点神经质,衣装严整,像个刻板的上班族。
期刊
1943年2月,安萍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她从财会学校毕业后分在湖北省襄樊市建筑设计院当会计,后来,她与襄樊市一位干部结婚后,生儿育女,安家落户在了襄樊市。  尽管她离开了家乡,可一直惦记着重庆的老母亲和惟一的小弟安庆,父亲很早离世,作为大姐的她,对娘家特别尽心尽力:弟弟念大学,她寄钱物支持;弟弟参加了工作,她还每年多次回来探望弟弟、陪伴母亲:1996年,弟弟从重庆一家党政机关辞职“下海”,利
期刊
2009年4月初,一则公益广告相继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代言人是一名叫郭建梅的女律师。鲜为人知的是,简短的广告词也是郭建梅的真实生活写照。她从小生活在贫苦家庭,进入公益事业时还曾因困惑患上抑郁症,支持她走过艰难岁月的正是其作家丈夫刘震云。丈夫不仅义无返顾地支持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公益律师,还用手下的笔给曾患抑郁症的妻子开“快乐处方”,让妻子奇迹般走出阴霾。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