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已经实现信息化,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在增强,很多项目的开发与利用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它也是使項目实现高效运作的主要方式。电力通信是电力企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信息化已经普及的今天,电力通信实现了信息化,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也就有必要深入研究电力通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现状;发展
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很多重要的发展项目上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才能保证项目的高效运作。对于电力通信系统来说,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效的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运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一、概述
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通信网,是由发电厂到变电所以及与各级电力部门相互连接的传输系统和设在这些部门的交换系统或终端设备构成;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电网的结构、运行、管理模式、经济性等因素决定。因此,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强烈,跨行业的技术交叉与渗透越发明显,电力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神经中枢、行业的高科技先驱,紧跟着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率先引领电力科技领域进入了电力信息化时代。
二、电力系统通信网与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近两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多起案例分析,电力系统出现崩溃的原因是网络结构的薄弱性和不合理性所造成。利用测量控制装置的投入,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实时信息,实现在线监控,利于迅速排除输电线路事故,快速恢复故障电网,可防止大面积停电,这在国家电网公司几次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随着电网互联工程的展开,应将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全面接入,建立监测网络;可将采集的样本数据汇总、存档,组建核心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电网安全运行均有益处。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的出现及应用,为电力通信网络业务扩展实施提供了可能。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托于全国联网工程和开放性电力市场的电网商业化运营方针已经逐步形成,具有集成、拓展、安全性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电子商务的实时交易必然需要高速安全的电力通信网络的支持与承载,并对电力通信网络环境及性能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电力系统通信网与信息化的现状自90年代起,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化建设在电力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逐步加大对通信信息化网络的投入,目前,电力行业通信信息化业务整体上已经小具规模。电力主体通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定。2005年年底,电力系统已初步建成全国电力通信光纤传输一级网络,形成三纵四横的网格状网架。各网省电力公司都建设有MIS系统、OA系统等,但是建设率和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发展市场化运行的需要。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陈旧的通信网络设备在联网运行,新旧通信设备标准不一,连接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尽管电力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我国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相比要先进、完善许多。
但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以致当出现与网络相关的需求时我们就在现在的网络平台上加载一个又一个应用系统,如此导致出现通信信息网络负荷加重,各应用系统对应的硬件设备不能相互利用和兼容,不能统一和集中管理而加大管理难度等相关问题。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电力通信信息化发展
当前,电力通信业务实现了以话音通信为主向以数据通信为主的转变。由于电力通信业的市场化发展,建立开放性和安全可靠性同时兼备的电力通信信息传输平台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当前的需求为导向。首先要确定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目标,对经济技术指标、通信网的架构、规模和管理要求,确定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的需求,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去落实各个环节。其次,要考虑网络设计和系统结构。电力通信网系统设计基本要求的就是设备,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备。对于系统结构在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要考虑到它的灵活操作性和兼容性,关注不同建设时期的系统建设要求,以便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管理的不同需求。最后电力通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也要适应发展需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领导的决策时间,以便领导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的处理,促进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电力部门对全国电网的有效监测和维护,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是为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工作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产业的高效运行和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加快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要将电力、信息与业务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同时积极研究和引进更加成熟的新技术,为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稳定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和加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建设一支各方面素质过强、过硬的管理和维护团队,促进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高效、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电网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讯网络来支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技术和装备水平,将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更全面的成熟成果加以实施,加紧改造现有电力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高电力通信信息网架结构,为电力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要把握好机遇,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高鹏,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02):26-29.
[2]林洁平.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现状;发展
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很多重要的发展项目上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才能保证项目的高效运作。对于电力通信系统来说,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效的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运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一、概述
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通信网,是由发电厂到变电所以及与各级电力部门相互连接的传输系统和设在这些部门的交换系统或终端设备构成;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电网的结构、运行、管理模式、经济性等因素决定。因此,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强烈,跨行业的技术交叉与渗透越发明显,电力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神经中枢、行业的高科技先驱,紧跟着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率先引领电力科技领域进入了电力信息化时代。
二、电力系统通信网与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近两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多起案例分析,电力系统出现崩溃的原因是网络结构的薄弱性和不合理性所造成。利用测量控制装置的投入,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实时信息,实现在线监控,利于迅速排除输电线路事故,快速恢复故障电网,可防止大面积停电,这在国家电网公司几次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随着电网互联工程的展开,应将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全面接入,建立监测网络;可将采集的样本数据汇总、存档,组建核心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电网安全运行均有益处。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的出现及应用,为电力通信网络业务扩展实施提供了可能。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托于全国联网工程和开放性电力市场的电网商业化运营方针已经逐步形成,具有集成、拓展、安全性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电子商务的实时交易必然需要高速安全的电力通信网络的支持与承载,并对电力通信网络环境及性能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电力系统通信网与信息化的现状自90年代起,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化建设在电力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逐步加大对通信信息化网络的投入,目前,电力行业通信信息化业务整体上已经小具规模。电力主体通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定。2005年年底,电力系统已初步建成全国电力通信光纤传输一级网络,形成三纵四横的网格状网架。各网省电力公司都建设有MIS系统、OA系统等,但是建设率和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发展市场化运行的需要。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陈旧的通信网络设备在联网运行,新旧通信设备标准不一,连接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尽管电力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我国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相比要先进、完善许多。
但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以致当出现与网络相关的需求时我们就在现在的网络平台上加载一个又一个应用系统,如此导致出现通信信息网络负荷加重,各应用系统对应的硬件设备不能相互利用和兼容,不能统一和集中管理而加大管理难度等相关问题。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电力通信信息化发展
当前,电力通信业务实现了以话音通信为主向以数据通信为主的转变。由于电力通信业的市场化发展,建立开放性和安全可靠性同时兼备的电力通信信息传输平台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当前的需求为导向。首先要确定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目标,对经济技术指标、通信网的架构、规模和管理要求,确定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的需求,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去落实各个环节。其次,要考虑网络设计和系统结构。电力通信网系统设计基本要求的就是设备,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备。对于系统结构在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要考虑到它的灵活操作性和兼容性,关注不同建设时期的系统建设要求,以便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管理的不同需求。最后电力通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也要适应发展需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领导的决策时间,以便领导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的处理,促进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电力部门对全国电网的有效监测和维护,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是为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工作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产业的高效运行和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加快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要将电力、信息与业务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同时积极研究和引进更加成熟的新技术,为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稳定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和加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建设一支各方面素质过强、过硬的管理和维护团队,促进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高效、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电网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讯网络来支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技术和装备水平,将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更全面的成熟成果加以实施,加紧改造现有电力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高电力通信信息网架结构,为电力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要把握好机遇,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高鹏,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02):26-29.
[2]林洁平.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